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电神经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 (TENS)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健康白兔按术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 ,将各组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白兔左后肢为实验侧 ,术后给予TENS ,每天 1次 ,右后肢不给予电刺激 ,作为对照侧。 3组白兔分别于术后 3、6、16周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透射电镜和电生理检查。结果 A、B、C组白兔实验侧腓总神经有髓纤维数 ,C组实验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电位波幅均高于相应各组对照侧 (P <0 .0 5 ) ,各组白兔实验侧腓总神经髓鞘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TENS具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提高神经侧支萌出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侧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18只,显露坐骨神经及其分叉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相邻神经束膜及外膜缝合.将动物肢体分为实验侧与对照侧.实验侧术后第2天,经皮神经电刺激右下肢,刺激参数:方波,波长0.3ms,频率5Hz,电流峰值3-10mA.刺激时间:每日1次,每次30min,持续6周.左后肢不给予电刺激.实验动物分组:A组(术后电刺激3周),B组(术后电刺激6周),C组(术后电刺激16周);每组6只.结果:通过观察电镜、肌电图,实验侧明显优于对照侧.神经侧侧吻合各组在各时间点依次切开原手术切口,检测C组动物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CAMP的振幅及潜伏期,实验侧神经传导速度及CAMP振幅均优于对照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侧CAMP的潜伏期慢于对照侧,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断各组标本,距吻合口处下方5mm,腓总神经中再生有髓纤维数目实验侧再生有髓纤维均多于对照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侧侧吻合后有神经侧支发芽生长,可作为修复神经损伤的一种方法;经皮神经电刺激在提高神经侧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仅就其镇痛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结果。材料与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均具有局部压痛、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其加强试验阳性,CT检查为腰椎间盘纤维环膨出(L_(4~5)或L_5~S_1,非中央型)。按随机抽样原则把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局部封闭、腰椎牵引、脉冲磁疗和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实验组除接受与对照组同样的治疗外,还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我们采用方波、频率1Hz、脉冲宽度0.3ms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患侧的胫神经点或腓神经  相似文献   

4.
早期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发病 14天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观察组急性期即采用TENS治疗 ,对照组接受模拟电刺激。两组均接受运动再学习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接受Fugl Meyer评价和Barthel指数评测。 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 Meyer积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尽早进行TENS治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李海燕  王筝  王芳  徐鑫芬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40-1141
目的观察导乐分娩配合经皮电神经刺激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由导乐师陪伴行导乐分娩,观察组配合应用经皮电神经刺激分娩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情况、产时和产后24h总出血量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产程时间、产时和产后24h总出血量、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分娩配合经皮电神经刺激镇痛效果良好,能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切断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给予TENS,持续6周。右后肢为对照侧,不给电刺激。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肌肉组织学、神经电生理、肌湿重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各组实验侧胫前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腓神经有髓纤维数、传导速度和振幅均高于对照侧(P<0.05),A组两侧肌湿重及C组腓神经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奇经全息诊疗法并脉络宁注射液40mL静脉点滴;对照组30例,予弥可保片,治疗前和治疗满疗程后,采用DISA 2500C型肌电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26/3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效率40%(1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r=14.07,P&;lt;0.01)。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7.8&;#177;8.8)m/s,(44.3&;#177;6.4)m/s,(45,2&;#177;5,7)m/s,(34.9&;#177;6.3)m/s与治疗前(41.8&;#177;3.8)m/s,(39.5&;#177;4.2)m/s,(39.7&;#177;5.8)m/s,(29.8&;#177;5.8)m/s比较(t’=3.43,3.43,P&;lt;0.05;t=3.71,3.26,P&;lt;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0.85~1.69.P&;lt;0.01)。结论: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01-5402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方式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采用经皮电神经刺激模式实施分娩镇痛。对比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分娩镇痛干预前后VAS评分的改善幅度、产程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产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分娩镇痛干预前后V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产程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产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应用经皮电神经刺激模式对产妇实施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组)。各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仅为上述治疗,其他3组分别加用20Hz、40Hz和80Hz频率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入组患者吞咽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 结果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VFSS评分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0Hz组VFSS评分(6.99±1.61)优于40Hz组的(5.69±1.62)、20Hz组的(5.54±1.67)和对照组的(5.33±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Hz组总有效率为89.29%,优于40Hz组的77.78%、20Hz组的62.07%和对照组的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Hz组显效率为64.29%,优于40Hz组的44.44%、20Hz组的27.59%和对照组的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Hz组总有效率、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80Hz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中重度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以神经传导速度为量化恢复指标,以髓鞘增生数目定量分析再生神经纤维数目。方法:实验于1998-09/199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和显微外科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电镜中心和病理实验室完成。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电刺激组行神经吻合术并进行经皮电刺激,对照组只固定于和电刺激组相同的固定装置上,不进行干预。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经皮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的神经电位参数和髓鞘结构及数目的影响。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1只大鼠和电刺激组2只大鼠在麻醉过程中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9只大鼠,电刺激组8只大鼠。①电刺激组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0.58±0.33)ms,(2.27±0.88)ms,(t=5.12,P<0.001)]。电刺激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增快[(21.44±8.31)m/s,(16.74±22.82)m/s,P>0.05],波幅低于对照组[(1.95±1.56)mV,(6.64±8.42)mV,P>0.05]。②电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其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9900.86±1433.65,6505.83±779.50,(t=5.16,P<0.001)]。结论:电刺激定量检测的大鼠坐骨神经潜伏期缩短,神经髓鞘计数增高。说明电刺激可能通过促进许旺细胞增殖和髓鞘形成来改善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学志 《中国康复》2010,25(2):132-13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腓总神经卡压症的疗效。方法:腓总神经卡压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均给予手法、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增强肌力的康复功能锻炼等治疗。观察组增加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d。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33d,对照组治疗45d后,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1%、93.8%与34.4%、71.9%,P0.05)。结论:肌注神经生长因子,同时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症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亨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都接受抗病毒、激素冲击、营养神经及放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65.0%、90.0%,对照组分别为30.0%、75.0%,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2组显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络放血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亨特综合征疗程短,治愈率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住院的5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常规治疗不变,治疗组采用神经干电刺激上肢进行臂丛神经电刺激,下肢进行坐骨神经电刺激;对照组24例(传统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治疗时间2个月,对治疗前后疗效以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法、Fugl-Meyer评分及ADL Barther Index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Brunnstrom从I期升至IV-V期,ADL Barther Index从0-15分升高到60-100分;对照组Brunnstrom从I期升至III-IV期,ADL Barther Index从0-15分升高到50-80分。经皮神经干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的肢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6.
经皮神经电刺激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红  王少军  徐璐洁 《中国康复》2005,20(5):302-302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并超短波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72例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电刺激组36例,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并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36例,接受单纯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20 d后,电刺激组肩痛程度明显减低,上肢运动功能达〉4级由27.7%提高到66.6%,有效率明显优于超短波组(P〈0.01)。结论:TENS并超短波治疗能显著提高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鄢茵  管细红  童华章 《全科护理》2016,(15):1530-1532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个月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和肾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再训练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定量评估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以神经传导速度为量化恢复指标,以髓鞘增生数目定量分析再生神经纤维数目。方法:实验于1998-09/1999-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和显微外科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电镜中心和病理实验室完成。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电刺激组行神经吻合术并进行经皮电刺激,对照组只固定于和电刺激组相同的固定装置上,不进行干预。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经皮电刺激对损伤周围神经的神经电位参数和髓鞘结构及数目的影响。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1只大鼠和电刺激组2只大鼠在麻醉过程中死亡,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9只大鼠,电刺激组8只大鼠。①电刺激组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0.58&;#177;0.33)ms,(2.27&;#177;0.88)ms,(f=5.12,P&;lt;0.001)]。电刺激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增快[(21.44&;#177;8.31)m/s,(16.74&;#177;22.82)m/s,P&;gt;0.05l,波幅低于对照组[(1.95&;#177;1.56)mV,(6.64&;#177;8.42)mV,P&;gt;0.05]。②电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其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9900.86&;#177;1433.65,6505.83&;#177;77950,(t=5.16,P&;lt;0.001)]。结论:电刺激定量检测的大鼠坐骨神经潜伏期缩短,神经髓鞘计数增高。说明电刺激可能通过促进许旺细胞增殖和髓鞘形成来改善受损周围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奇经全息诊疗法并脉络宁注射液40mL静脉点滴;对照组30例,予弥可保片,治疗前和治疗满疗程后,采用DISA2500C型肌电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26/3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效率40%(1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4.07,P<0.01)。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7.8±8.8)m/s,(44.3±6.4)m/s,(45.2±5.7)m/s,(34.9±6.3)m/s与治疗前(41.8±3.8)m/s,(39.5±4.2)m/s,(39.7±5.8)m/s,(29.8±5.8)m/s比较(t'=3.43,3.43,P<0.05;t=3.71,3.26,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0.85~1.69,P<0.01)。结论:奇经全息诊疗配脉络宁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观察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32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30例,并选择同期28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各组腓管处腓总神经图像变化,测量并比较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组腓总神经前后径、横径及横截面积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和对照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与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552,P<0.01)。结论 高频超声能显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总神经的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