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人住我院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气道湿化和吸痰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吸痰后SpO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结束时、吸痰后1min、吸痰后5min血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减少SpO2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由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呼吸功能不全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ICU内18例病人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不同呼吸状态,选择适宜的通气方式。结果:有效的机械通气,配合高质量的护理,使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认为选择适宜的通气方式,适时有效的吸痰,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谨慎脱机是提高此类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机械通气患者需及时吸痰 ,然而 ,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安全与否 ,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如气道粘膜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感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为了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操作者必须掌握安全有效的吸痰技术 ,笔者对 35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1 适时吸痰当病人咳嗽 ,呼吸困难时 ;听诊闻及湿罗音 ,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 ;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 ;氧分压及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 ;当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吸痰。有的病人需要每 4小时或更长时间吸 1次 ,不视病…  相似文献   

4.
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竞淘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17-131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病因的神经外科ICU雹症患者236例经鼻插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采取气道护理、吸痰护理、开放气囊、防止感染、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患者应用人工气道平均天数为8天,成活212例(89.8%),死亡24例(10.2%)。结论:加强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范泽云  刘冰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24-1925
目的提高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综合护理水平。方法对2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情况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28例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掌握好气道管理方法,包括气道湿化、加温、雾化、气囊护理及吸痰方法,还需做好留置胃管及心理的护理,可有效预防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也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治疗(NRDS)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内吸痰又是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其目的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以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式吸痰法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同时吸痰管也需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使得肺容量大幅度减少出现肺泡塌陷,动脉血样饱和度降低等。而密闭式吸痰管由于没有中断呼吸机连接,没有中断机械通气,并且肺容量的保存没有出现肺泡萎陷,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改善了吸痰时患者的氧合,对NRDS的气道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7年7月始将密闭式吸痰管常规用于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呼吸道管理中,有效减低了肺部的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严重防碍了纤毛的正常运动,影响了痰液排出。因此,吸痰成为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护理任务。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有效的关键。现将适时吸痰方法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章黎  杜慧敏  杨文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88-1888
在ICU中,纤支镜常用于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深部吸痰。我科开展纤支镜以来为一些伴有呼吸道疾息或突发呼吸衰竭的病人,须用机械通气治疗时紧急采用纤支镜来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大大提高了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扩大了气管插管的适应证;为肺部感染、肺不张等气道受阻病人通过已建立好的气道进行纤支镜下吸痰,清除气管、小支气管内痰液、  相似文献   

9.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系统排痰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的排痰护理,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排痰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的排痰护理包括增加室内湿度、湿化气道、掌握吸痰时机和吸痰技巧、保证机体液体入量等,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通气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痰阻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后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系统的的排痰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痰阻发生,改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经验,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气管插管前做好气道准备,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固定,掌握吸痰时机和技巧,持续气道湿化,配合肺部体疗.结果机械通气47例,机械通气时间<3 d 18例,>3 d 29例,最短2 h,最长186 h,平均92 h;均无堵管、脱管现象,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成活37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6例.结论规范的气道护理是确保有效机械通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儿科各器官衰竭中以呼吸衰竭发生率最高,常常是造成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是儿科抢救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但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影响痰液排出,因此吸痰成为机械通气的主要护理任务。本文总结我科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及吸痰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人住ICU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1J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组)59例和对照组(开放性吸痰管联合加温加湿器组)55例,对两组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应用人工气道时间、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住ICU的时间、住院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好的病例多于对照组,导管痰痂病例少于对照组;应用人工气道时间两组病例比较无差异;观察组在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的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两组病例比较无差异;观察组无湿化意外出现,对照组发生呛水8例。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进行气道管理,能够满足加热加湿吸入气体的要求,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且能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庄瑰霞 《河北医药》2005,27(11):870-871
机械通气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内套管进行辅助呼吸.在机械通气期间气管插管固定、套囊充气、气道湿化、吸痰、清除套囊上滞留物等护理操作频繁,如操作不规范或技术不到位,容易导致气管插管脱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压伤、气道梗阻、窒息等并发症,有时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通过对908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在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吸痰是最常见的操作技术。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因吸痰操作不当及过于频繁所造成的诸多并发症如缺氧、窒息、气道损伤、肺不张、支气管痉挛、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及感染等,因此,为了探讨吸痰的正确方法,保证病人安全。临床观察28例吸痰操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73-1174
目的探讨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气道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痰液后,定时吸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控制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吸引前后予以纯氧吸入2~3min,加强气道湿化,吸引管用金霉素眼膏润滑等。比较两组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所产生的合并症在痰液阻塞、吸引时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改进后的气管内吸引能明显减少痰液阻塞、吸引时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呼吸衰竭的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然而机械通气亦会使患者医源性呼吸道感染有所增加,感染使气道通畅受到影响,机械通气效率降低,正确做好气管导管的固定,气囊的放气,气道的湿化,合理吸痰,保证氧气湿化的温度是减少医源性呼吸道感染,提高机械通气效率,提高呼吸衰竭病人救治率的首要关键。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较常见的急重症,病死率较高,及时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合理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重要操作技术。有效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现将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8月共2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吸痰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脑疾病患者采用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的效果,以探讨颅脑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潮气量、气道压力,并通过监护仪记录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后,各项呼吸机监测参数及SpO2改善,患者心率、血压与吸痰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痰后,呼吸机监测参数及SpO2与吸痰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吸痰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采用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气道刺激及不良反应,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心脏直视术后回病房时 ,由于病人尚未完全恢复呼吸功能 ,同时为了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有效通气 ,改善肺功能 ,机械通气是必要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时痰液增多 ,又不能自动排出 ,所以适时有效安全的吸痰技术尤为重要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病人 2 0 0例 ,先心室缺 77例 ,房缺 3 0例 ,先心复杂畸形 40例 ,风心 5 3例 (其中瓣膜置换 42例 )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一般为 3~ 2 4h ,超过 2 4h者 15例 ,气管切开 2例。2 护理2 1 吸痰前的准备 ①吸痰前根据病人情况及插管内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 ,质地不可过硬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合适吸痰时机的选择.方法 随机观察本院ICU护士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吸痰240例次.结果 以听诊痰鸣音、气道压升高报警、患儿呛咳、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后作为吸痰指征,多数可达到明显改善患者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