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间115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B超显示18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97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均经胆囊管造影,28例探查证实胆总管下段结石.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对可疑胆总管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壶腹入路联合Roviere沟法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普外二科自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腹腔镜下应用壶腹入路联合Rouviere沟入路法行胆囊切除567例,对收集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56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例因胆囊慢性炎症至胆囊萎缩,组织坚韧,中转开腹。1例因肝总管移行胆总管时,管壁有结节样改变,术中误认为胆囊管,发生横断损伤,发现后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一期吻合,"T"管引流。其他56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中转率为0.35%,胆管损伤率为0.18%。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壶腹入路联合Rouviere沟法,能够较准确判定胆囊三角及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等的解剖关系,从而能够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时,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周标  张富刚  华军 《中国保健》2008,16(3):57-58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6年8月~2007年10月开展的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中22例成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胆囊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5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既可以减少胆总管的阴性探查,同时又大大减少胆总管结石的漏诊率,但是在基层医院开展应量力而为,尽量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胆囊切除术史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 1 2例有胆囊切除史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其中伴开腹胆囊切除术 7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例 ,开腹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2例。取同期无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36例作对照比较 ,所得数据选用t检验。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无中转开腹 ,无术后并发症。有胆囊切除术史组手术时间较长 ,术中出血 ,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类似。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可行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胆囊管残株结石是胆囊术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8月,共因胆石症行胆囊手术603例。术后B超发现胆囊管残株结石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例,女4例,年龄38-72岁。胆囊多发性结石2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胆囊炎胆囊结石1例。术后发现时间1个月~3年。例1:女,38岁,因胆囊多发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半年后B超发现胆囊管残株结石。例2:女,59岁,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2年反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向右肩放射,B超提示:胆囊管残株结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术中胆道造影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6年4月-2006年10月共行胆囊切除术1380例,其中LC 1040例,OC 340例。行术中胆道造影456例。其中胆囊管造影344例,“T”管造影93例,胆总管穿刺造影19例。结果 假阳性6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97.15%。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在降低胆道残石率,避免胆总管阴性探查,指导制定合理的术式,以及避免胆管损伤等方面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从1998年1月~2005年8月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15例(0.7%),其中胆总管横断伤8例,胆总管不完全横断伤2例,肝、胆总管横断伤并组织缺损2例,右副肝管横断伤2例,肝、胆总管机械性裂伤1例。术中发现12例,术后诊断3例。胆管横断伤处理以直接修补、T管引流为主,半年后胆肠Koux-Y吻合,或一期胆总管空肠KoUx-Y吻合术。结论重视预防和提高手术技能,能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熊安民 《中国保健》2005,13(12):56-56
目的探讨单纯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对1991年9月至2003年9月我院189例单纯胆囊切除病例进行总结,本组病例术前均无黄疸,术后14例出现黄疸(占7.4%).结果14例术后出现黄疸病例经不同治疗,均获痊愈.结论积极处理单纯胆囊切除术前无黄疸而术后不明原因的黄疸.术中确定胆囊管和胆总管的关系是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胆总管探查相对指征的胆囊结石病人 ,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意义。方法 总结 1996 - 2 0 0 0年 ,对有黄疸史、胰腺炎病史及术中发现胆囊结石细小而胆囊管粗短的胆囊结石病人 35例经胆囊管探查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探查阴性 2 0例 ,阳性 12例 ,2例因胆囊管近乎闭锁、1例因胆囊管低位汇入放弃经胆囊管探查 ,经胆囊管取石成功 10 / 12 ,2例因结石稍大不易取出而改切开胆总管取石。本组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者 1例术后出现胆瘘 ,经引流后治愈 ,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经胆囊管胆道探查 ,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病人是一种切实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结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2001年1月-2011年1月以来,某医院共进行胆囊切除术631例,所有患者术后进行相应检查,其中18例患者因残余胆囊结石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距离首次手术3个月~3年后进行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剖腹残余胆囊切除。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行胆囊切除术后没有残余胆囊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胆总管直径。结果:残余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2.85%。残余胆囊组的胆总管直径为(8.1±1.02)mm,对照组的胆总管直径为(6.0±0.62)mm,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5L(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再次出现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时,应该高度警惕残余胆囊结石,并采用B超、CT等检查进行检查,若存在残余胆囊,其胆总管宽度将大于无残余胆囊患者。手术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麻醉、手术野暴露和细致的解剖。  相似文献   

11.
医源性胆管损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胆道损伤的防治和处理已成为胆道外科的突出问题。我们从1995~2004年行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8例,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损伤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8~74岁。其中传统的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cholecystec-tomy,CC)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6例。2.损伤情况及处理:本组损伤病例因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合并胆囊结石而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有上腹部手术史。胆总管损伤6例,其中管壁裂伤3例,横断伤3例;右肝管损伤1例,肝总管损伤1例。术中发现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残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胆囊残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行胆囊残部切除术;4例同时探查胆总管;1例术中损伤胆总管而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合并十二指肠胆总管内瘘,行胃部分切除,Roux-en-Y空肠胆管吻合术,均痊愈出院。19例随访6个月至5年,症状消失。结论再次手术切除胆囊残部,是治疗胆囊残部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012年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6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中转开腹3例,占0.02%;胆总管切断1例。结论根据医师实际水平,灵活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方法,不断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3例患者的Il盘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单纯胆囊结石,胆囊内伴有多发性小结石,均有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病史,1例转氨酶升高,3例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增粗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MRCP检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因出现不适症状发现胆总管结石,其大小与胆囊内小结石相当,6例经保守治疗结石自行排出,7例手术治疗治愈。结论:详细复习病史资料,及时补充检查,正确的操作方法是预防此并发症的关键。采用保守治疗可使部分结石自行排出,EST治疗为首选手术方式,必要时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CW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CW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试验组(38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试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止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按照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方式的不同即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应用电刀分离组织,治疗组患者在术前明确病变性质使用钝性分离,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胆管损伤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1例患者并发胆总管损伤,对照组患者胆总管损伤3例,胆总管继发狭窄2例,胆囊管胆漏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胆总管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损伤是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严格检查和规范手术程序,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曹盛世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78-1378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慢性胆石性胆囊炎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目前此手术已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特点和病变的复杂性 ,如手术处理不当或草率有可能损伤胆管。我院自 1991~ 2 0 0 0年共进行胆囊切除 2 78例 ,处理胆外管损伤 9例 ,发生率为3 2 % ,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择期胆囊切除术。现将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损伤的措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2 9~ 5 8岁。损伤部位 :胆总管 4例 ,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处 5例。损伤方式 :胆总管结扎加横断 4例 ,胆总管部分断伤 3例 ,肝总管伤加结扎 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2000年10月~2010年10月经CT、ERCP及MRCP检查确诊的1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72例患者是胆囊结石切除术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70例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内镜腹腔镜序贯治疗,6例为胆囊切除术中联合内镜治疗,观察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疗效。结果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病原因多为胆囊多发细小结石,发病年龄较大,治疗时间长,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消化不良,其次为发热、黄疽。影像学表现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以多发结石、大结石常见。EST治疗成功率高。结论胆囊结石切除术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胆囊多发细小结石的患者。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者应早行内镜治疗,ERCP联合EST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2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结果1987例顺利完成LC,术后无并发症者于术后2~5d痊愈出院。术中转开腹11例,其中因技术性原因而选择性中转开腹9例,术中意外损伤胆总管及出血被迫中转开腹2例。术后并发胆漏1例,行再次开腹手术。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结论开展LC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行对端吻合;胆管壁损伤6例,修补放T管引流;其余4例再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电灼伤2例,行二期胆肠吻合术;胆总管被钛夹夹闭1例,行钛夹松开,胆囊管残端重新缝扎,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 胆管损伤在术中早期发现并且妥善处理.可避免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术后发现者胆肠吻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