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10~2013年收治小儿结肠冗长症患者64例,年龄2~116个月,体重3.9~21.5 kg,均以反复顽固性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患儿有结肠冗长表现。行腹腔镜辅助Soave术41例,开腹手术23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0.95±6.6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7±1.17)ml,术后平均住院(5.85±1.01)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血尿。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血尿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小肠结肠炎、肛周皮炎、污粪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可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腹腔镜辅助Soave术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2年为62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6例,女119例;9天~8岁3个月,平均(41.13±4.85)个月;体重2.3~23.4 kg,平均(8.34±0.86)kg。常见型334例,长段型216例,全结肠型75例。结果:625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210 min,平均(102.76±16.43)min;术中出血量3~10 ml,平均(4.58±0.62)ml。术后近期大便4~15次/d,6~12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大便2~5次/d。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56例(8.96%),肛周皮炎98例(15.68%),污粪35例(5.6%),便秘复发4例(0.64%),吻合口漏、结肠回缩3例(0.48%),结肠扭转4例(0.64%),肛门狭窄8例(1.28%),吻合口出血5例(0.8%)。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美观等优点;但也具有一些并发症,尤其长段型、全结肠型巨结肠。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结肠脾曲的游离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为20例患者行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80±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0±60)ml。切除肠管长度平均(25.0±2.3)cm,肿瘤直径平均(4.4±1.5)cm,平均检出淋巴结(16.0±3.6)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0±1.5)d,1例患者于术后第10天发生吻合口瘘,经局部双套管冲洗引流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出现辅助切口脂肪液化,经切口引流换药后痊愈。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13.0±3.5)d。术后平均随访(24.0±5.5)个月,发生肝转移1例,行肝转移灶切除术,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下结肠脾曲游离是安全、有效的,通过正确的Toldt间隙、合理的分离顺序,可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结肠脾曲的游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Soave术与传统经腹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经临床症状、钡剂灌肠、术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腹腔镜Soave术(A组),49例行传统经腹Soave术(B组)。结果:A组中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10.2±2.6)ml,术后平均住院(8.2±1.4)d,术后发生便秘1例、大便失禁1例、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2例(Hirschsprung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肠梗阻1例,无切口感染及肛门狭窄。B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5.1±3.4)ml,术后平均住院(12.8±2.7)d,术后发生便秘3例、肛门狭窄2例、大便失禁2例、HAEC 5例、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4例。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具有患儿创伤小、康复快、术后进食早、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适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单切口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优点。方法:回顾分析为11例患者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系膜均完整切除,1例因肿瘤过大且与后腹膜粘连紧密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25±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15)ml,术中无输尿管、胰腺或十二指肠损伤等,术后无大出血、腹腔内疝及吻合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0.5±1.25)d。术后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8个月,无慢性腹痛或吻合口狭窄征象。结论: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入路选择非常重要,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经侧方入路行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优势、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9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优势、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技巧。结果:1例中转姑息性造口术,92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3例行Miles术,69例行Dixon术;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48.0±32.2)min;术中出血量10180 min,平均(148.0±32.2)min;术中出血量10100 ml,平均(62.5±23.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00 ml,平均(62.5±23.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 d,术后住院73 d,术后住院711 d,平均(8.6±1.2)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出血、尿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明显优势,掌握手术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后可更顺利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0年应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73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手术均获成功,患儿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每天5~19次,腹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小肠结肠炎6例,肛周皮炎23例,污粪5例,无复发、肠粘连、吻合口瘘、结肠回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随小儿年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术后3个月大便呈糊状,6~12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排便功能优良率98%。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患儿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对长段型巨结肠、全结肠型巨结肠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为7例新生儿期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行结肠造瘘的患儿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年龄平均(5.7±1.4)个月。结果:患儿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7±17.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7±4.5)mL,术后平均住院(7.2±1.0)d,术后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结肠回缩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为28例患者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3.57%)中转开腹,2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0±10)min;术中出血量10110 min,平均(80±10)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20±5)ml。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50 ml,平均(20±5)ml。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69 d,平均(7.2±0.9)d。术后随访27例患者69 d,平均(7.2±0.9)d。术后随访27例患者612个月,平均(10±1.9)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粘连少、康复快等特点,基层医院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手术指征。在具备良好的手术设备、术者具有熟练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基层开展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的28例术前诊断为成人H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5~185(165±12)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无一例术中输血.术后病理诊断示:19例符合HD,9例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术后直肠肌鞘感染2例,肛门口轻度污粪3例,平均住院时间(17.5±1.0)d.术后随访无排粪失禁及便秘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改良Soave术治疗成人H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成人结肠脾曲综合征(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SSF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89年7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02例SSFC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以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及便秘并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98例X线钡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穿刺技术在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安全性、短期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利用反穿刺技术完成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吻合术7例、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吻合术(前切除术)10例、全腹腔镜直肠脱垂复位加固定术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术中通过主操作孔将吻合器钉砧放入腹腔,应用反穿刺技术将钉砧置入吻合肠管的近端,在腹腔内完成病变肠段的切除,近端结肠与远端直肠的端端吻合,标本经自然腔道或在随后的腹部手术时取出。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40~300 min,平均(210±32.8)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50±17.6)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7.8±1.36)d。术后发生主操作孔感染1例,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6个月,无远处转移、复发、肛门失禁等。结论:利用反穿刺技术可完成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近端结肠-远端直肠的吻合,如病灶可经自然腔道取出,则可免去腹壁的辅助切口,完成完全腹腔镜手术。利用反穿刺技术行肠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掌握一定的手术适应证,其临床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腹腔镜治疗脾脏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13例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脾破裂1例,脾动脉瘤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先天性溶血合并胆囊结石1例,脾血管瘤2例,脾囊肿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5例。 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5±41)min,平均出血量(298±25.8)ml,其中6例术中输入血液制品。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8±2.7)d,1例出现进行性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其余患者均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均良好,切口美容效果极佳。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对于有丰富腹腔镜经验技术的普外科医生来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小切口肝切除的应用方法与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23例患者行小切口肝切除,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63岁,平均(46.28±7.25)岁。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5例。手术采用右侧肋缘下小切口入腹,应用拉钩暴露术野,采用Biclamp和Ligasure离断肝脏。结果23例患者均在预定小切口下完成手术,切口长度6~11(8.20±1.12)cm,手术时间(158.67±47.71)min,出血量50~400ml,平均(389.52±201.43)ml,术中未发生不能控制的出血。术后平均住院13为(6.81±1.89)d。腹水1例,经保守治疗控制。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对于特定的病例,经过术前影像学评估和设计,采用小切口进行肝切除,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及全电钩解剖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为37例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全程使用电钩操作。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或术中死亡。手术时间平均(183±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4±28)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5±5.3)枚;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3±1.2)d;术后平均住院(8.2±3.4)d。无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输尿管损伤及近期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近期疗效较好。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提示残端均无癌细胞残留。结论:术者严格遵循结直肠癌根治原则,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应用电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达到结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同时具有来源方便、价格低廉、止血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切口腔镜辅助技术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5月,以腔镜辅助乳腺手术(video—assistedbreastsurgery,VABS)治疗20—40岁女性可触及乳腺纤维瘤12例,观察切口长度、病灶大小和距离切口长度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影响,记录皮下淤血、瘀斑、皮下积液和皮肤灼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常规手术病例。12例共切除病灶13枚,病灶大小1.0~3.9cm,(2.53±0.82)cm。切口长度2.0~3.0cm,(2.56±0.34)cm。切口距离病灶远端长度(距离)4.5~12.5cm,(8.14±2.55)cm。手术时间11~58min,(28.5±14.9)min,出血量0.5~70.0g,中位数5.0g。住院时间3~6d,(3.8±1.1)d。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与病灶大小和切口距离肿物远端的长度成正相关(R^2=0.785)。结论VABS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达到了微创和美观的效果。其手术难度取决于病灶的大小和距离切口的长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腺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月采用自制的多通道单孔设备对6例肾上腺腺瘤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腺瘤直径(2.3±0.5)cm。脐部作1~2cm弧形切口,置入自制多通道单孔设备、普通腹腔镜及可弯器械,切开后腹膜,于肾上极内侧游离肾上腺肿瘤,完整切除腺瘤,尽可能保留正常肾上腺。结果: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3.3±23.4)min,,出血量平均(86.5±12.4)ml。术后有1例患者血压较高,采用降压药物后控制,其余均无高血压及肾上腺危象表现,血钾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住院时间平均3天。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腺瘤。6例随访3~12个月,脐部切口愈合良好,无脐疝等并发症。复查B超及腹部CT均无复发。结论:采用自制的多通道设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安全、可行,瘢痕隐蔽,美容效果好,是临床治疗肾上腺腺瘤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背景手术后肠梗阻是腹主动脉手术主要的胃肠并发症,可增加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本项研究中,我们评价了硬膜外给予新斯的明对腹主动脉手术术后肠梗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5例行择期腹主动脉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全麻诱导前,于T7~T8间隙放置硬膜外导管,给予布比卡因20ml(Q5%)(推注时间〉15分钟)。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毕和术后8小时分别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生理盐水稀释的1μg/kg新斯的明5ml(Ⅰ组),或给予生理盐水5ml(Ⅱ组)。在重症监护病房记录手术后出现肠鸣音的时间,同时记录每天肛门排气与排便的时间。结果Ⅰ组患者第1次出现肠鸣音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分别为11.6±11.2小时vs 22.6±12.8小时;21.8±15.6小时vs 36.6±19.1小时,P〈0.05)。两组第1次排便时间相近(P〉0.05)。Ⅱ组手术后恶心的发生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给予新斯的明能够使腹主动脉手术后肠鸣音恢复更快,手术后肠梗阻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