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大肠癌患者血小板增高的临床规律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17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西宁地区117例大肠癌患者伴血小板增高49例占41.9%.血小板增高与大肠癌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脏器转移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结论:血小板增高与西宁地区大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绍德 《现代医学》2010,38(4):390-392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方法:对42例血液病患者180例次浓缩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输注浓缩血小板有效率分别为74.44%、74.19%、41.93%和29.62%,AL及AA疗效好,与脾功能亢进及I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输注总体效果较好,不同病种输注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PLT)增高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的关系。方法:将139例RA患者根据其外周血PLT计数结果分为PLT正常组和PLT增高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有无差异,并将PLT计数结果与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以及平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滴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PLT计数与ESR、CRP和RF滴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1、0.24、0.17,P<0.05~P<0.01)。PLT计数>450×109/L的RA患者血清平均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为(199±96)u/ml,而其他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为(118±108)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计数>450×109/L的RA患者关节X线有Ⅱ期以上病变者占46.2%,而其他RA患者仅为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PLT增高与RA的病情活动性有一定关系,PLT计数可以作为评价RA病情活动简便有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0.67%(P〈0.05);AL、AA组中发热患者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P〈0.05);AL患者脾脏肿大与否及是否发生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骨髓移植组血小板榆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而HSCT组中的死亡者与未死亡者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和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应视患者一般状况、出血情况、治疗方案及血小板计数综合判断并选择适宜时机输注血小板,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种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原因.方法 观察2组血液肿瘤患者,A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40例,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患者32例,通过输注血小板后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判断PTR,并对出血症状进行分级,同时分析PTR与免疫的关系.结果 A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2.5%,判断PTR为17.5%.B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8.0%,判断PTR为71.9%.A组通过CCI判断PTR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626,P<0.001).通过CCI判断为PTR的30例患者中,检出HLA抗体者占13.3%,HPA抗体占3.3%.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TR呈显著的正相关(χ2=16.359,P<0.001).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未改善,输注血小板>5次者更易产生PTR(P<0.001).结论 在引起PTR的因素中,主要以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则更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上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使用日本产SysmexK-45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常规时遇到一例血小板假性增高情况,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2010年6月8日因发作性头昏4d入院诊治,次日清晨抽静脉血查血常规和血生化,用SysmexK-45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BC)6.1×109/L,红细胞(RBC)5.93×1012/L,血红蛋白(HGB)94g/L,红细胞比积(HCT)36.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0.9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15.9p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对大肠癌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55例大肠癌和4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烷B2(TXB2)、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环磷酸乌苷(cGMP)含量。结果 (1)大肠癌TXB2、DH-TXB2、GMP-140、vWF、TM和cGMP升高,FN下降。(2)大肠癌cGMP与TXB2、DH-TXB2、GMP-140、TM之间均呈正相关。(3)合并感染TXB2、DH-TXB2升高,FN下降;已转移FN下降,其余指标升高;手术后FN升高,其余指标下降。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害,二者影响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XE-5000血球仪行婴儿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增高的原因。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健康检查的婴儿中选取经XE-5000血球仪检测显示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婴儿76例,重新取样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原因。结果经手工计数复核,76例婴儿的血小板计数仅有1例为真性增高,其余75例均为假性增高,且1例为真性增高婴儿处于急性败血症恢复期(P0.05)。结论由于XE-5000血球仪检测血小板时受到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及采血困难等因素影响,致使其假性增高比例较高,因此,当血小板计数异常时,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取样手工计数,询问病史,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来自于瑞典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研究所的susanna C.Larsson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的《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JNCI)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男女糖尿病患者的大肠(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这是基于6项病例一对照和9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的结果。上述25项研究涉及250万例受试者的数据;大多数研究均显示糖尿病与结肠癌发病关联。糖尿病可增加大肠癌发病风险30%,该结果与美国和欧洲的其他研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12.
①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②方法对30例青年人大肠癌与33例老年大肠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青年人大肠癌症状不典型、隐匿,误诊率高、肿痛部住低、恶性程度高,疗效差。④结论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厦病理特征常规检查意义的认识,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1982/2003年我院纤维结肠镜(纤结镜)检查12 401例,大肠癌632(男347,女285)例,检出率5.1%.  相似文献   

14.
黄琰菁  王海霞  陈俊民 《海南医学》2013,24(14):2100-210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增多与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析117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增多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血小板增多病例较临床分期Ⅰ~Ⅱ期的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增多提示血小板与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关.血小板增多可作为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12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2例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近段结肠造口,2例行姑息切除一期吻合,1例行单纯造口术,1例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后,应争取行一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1988-11/2003-10莆田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涵江医院,仙游县医院行肠镜检查20 465例,病理证实为大肠癌1027(男621,女406)例,男女之比为1.53∶ 1,年龄19~82(55.9±5.6)岁. 直肠癌615例,占59.88%;乙状结肠癌278例,占27.07%;降结肠癌13例,占1.266%;横结肠癌57例,占5.55%;升结肠癌41例,占3.99%;回盲部癌23例,占2.24%. 主要组织学分型依次为:管状腺癌611例,占59.49%;乳头状腺癌197例,占19.24%;黏液腺癌98例,占9.6%;息肉恶变84例,占8.2%;印戒细胞癌37例,占3.6%. 常见症状依次为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块、黏液便、贫血、粪隐血阳性.以每5 a为单位段算出年段检出率,对大肠癌及年段检出率及病变部位进行分析比较见表1,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作显著性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大肠癌术后早期全肠外营养 (T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6 0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 ,随机分为实验组 (TPN组 )和对照组 (非 TPN组 )。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 1天及第 7天检测 Ig G,Ig A,Ig M,C3,T细胞亚群 ;以及手术前后体重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血糖的测定。结果 T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6 .7% (8/30 ) ,对照组为 2 3.3% (7/ 30 ,P>0 .0 5 ) ,病死率为 3.3% (1 / 30 )。 TPN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血糖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 (P<0 .0 5 ) ,体重丢失较对照组减少 (P<0 .0 5 )。大肠癌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 ,手术后第 1天Ig G、lg A、Ig M、C3较术前明显下降 ,术后第 7天 TPN组恢复较快 ,除 Ig M外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 ,与非 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 CD+ 3、CD+ 4、CD+ 4/ CD+ 8比值术后第 1天下降明显 ,而 TPN组术后第 7天迅速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 ,与非 T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 TPN具有改善营养状态、增加手术耐受能力 ,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青海地区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该地区胃癌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8年6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并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38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单因...  相似文献   

20.
进展期结肠癌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常会导致急、慢性肠梗阻,尤其是对于合并急性肠梗阻者,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情较急,其诊断和处理原则与结肠癌和一般肠梗阻的诊断、处理原则有显著区别。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2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