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化疗合G-CSF动员前,后患骺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角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动员后骨髓中CD34^ CD44^ 和CD34^+CD49d^ 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的比例则显升高;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外周血中前明显增加,后则显减少。输入CD44^+,CD49d^ ,CD62L^ 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的相关,结论:G-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4,CD49d,CD62L及CXCR4的表达,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检测经程控降温液氮保存前后的富集造血干/祖细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活性氧(ROS)水平及造血干/祖细胞归巢分子的表达,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冻存PBMNC为实验组,以新分离PBMNC为对照组,通过台盼蓝染色方法检测2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组细胞ROS水平;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抗原CD34、CD133以及归巢相关分子VLA4、CXCR4、CD44的表达;通过相关系数分析ROS水平与归巢分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BMNC随冻存时间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冻存3、6、9、12个月的细胞存活率比冻前显著降低(P<0.05);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性抗原CD34、CD133及归巢相关分子CD44、VLA4、CXCR4表达率随冻存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冷冻保存1年后的表达率比冻存前显著降低(P<0.05);随着冷冻保存时间的延长,细胞内ROS水平逐渐升高,冻存6、9、12个月后细胞内ROS水平比冻存前显著升高(P<0.05)。PBMNC内ROS水平与造血干/祖细胞CD34+VLA4+、CD34+CXCR4+、CD34+CD44+双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0.457、-0.465)。结论: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黏附分子表达随冻存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冻存的PBMNC中的ROS水平与造血干/祖细胞归巢黏附分子表达率成显著负相关;ROS水平增高可能是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归巢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体外扩增脐血造血细胞的目的是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能使细胞数有效扩增,但同时也耗竭了具有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对多细胞因子组合介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及扩增后黏附分子和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在预先建立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层上,分组培养:对照组仅含有脐血单个核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骨髓基质细胞+多种细胞因子+脐血单个核细胞组.培养0,7 d检测有核细胞数, 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和单用细胞因子组均可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细胞,并提高造血细胞上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而单用细胞因子组促进脐血造血细胞扩增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强,提高造血细胞CD49d,CD62L及 CXCR4表达能力较单纯骨髓基质细胞差.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虽可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但难以实现造血细胞的大量扩增,但在骨髓基质细胞层的支持下,多细胞因子可有效地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扩增,并优于单用细胞因子及骨髓基质细胞,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可协同多细胞因子有效地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促进造血干细胞的黏附和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人脐血CD34+细胞移植,能否促进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植入及加速其造血恢复.方法NOD/SCID小鼠于60Co 2.5 Gy照射后24h内由尾静脉输注胎儿脐血CD34+细胞1×105/只(低细胞量移植组)或1×106/只(高细胞量移植组),联合移植组同时输注脐血MSC 1×106/只.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恢复情况,于移植后第8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存活小鼠骨髓中人CD45+、CD45+CD3+、CD45+CD19+和CD45+CD33+细胞的含量.结果①低细胞量移植时,联合移植组的植入率明显高于单纯移植组,分别为26.02%和16.52%(P<0.05);高细胞量移植时,联合移植组和单纯移植组的植入率相近,分别为43.71%和39.23%(P>0.05).②高细胞量联合移植组和单纯移植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0%和70%;低细胞量联合移植组和单纯移植组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50%.③无论高细胞量还是低细胞量组,联合移植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恢复明显早于单纯移植组.④移植8周后,小鼠骨髓中人CD45+CD19+、CD45+CD33+细胞含量在低细胞量移植时,联合移植组高于单纯移植组;但在高细胞量移植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5+CD41a+细胞的含量无论在低细胞量和高细胞量移植时,联合移植组均高于单纯移植组.各组小鼠骨髓中CD45+CD3+细胞的含量均较少,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低细胞量移植时,人脐血MSC联合移植可提高人脐血CD34+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植入率.②人脐血MSC与人脐血CD34+细胞联合移植,加速NOD/SCID小鼠各系造血恢复,提高移植小鼠存活率.③MSC联合移植可促进人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向粒系、B淋巴系和巨核系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促进CD34+CD38-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表面粘附分子CXCR4机制,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获得CD34+CD38-白血病干细胞,不同剂量小白菊内酯干预后分析各组细胞CXCR4蛋白表达及CD62L、CD44和CD49d的表达量及荧光强度。结果小白菊内酯可明显增强Caspase细胞凋亡蛋白家族表达,降低CXCR4蛋白表达和CD62L、CD44和CD49d表面荧光强度,且与白血病干细胞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P0.01);小白菊内酯的促凋亡作用呈现出剂量依从性。结论小白菊内酯主要通过抑制白血病干细胞细胞表面相关粘附分子CD62L、CD44和CD49d及CXCR4蛋白的表达发挥促白血病干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脐血移植的裸鼠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BALB/cnu+裸鼠,建立脐血移植的裸鼠模型,探讨分离、冻存后的脐血造血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造血活性及进入体内后的迁移、定居规律,为临床移植及大规模建立脐血库作准备.结果显示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分离及以DMSO为保护剂的阶段降温法冻存脐血造血细胞回收率高,活力好,每只小鼠输入(1.0-2.0)×107个脐血单个核细胞,就能在其体内查到成活的证据.结果表明①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以DMSO为保护剂的阶段降温法能有效地回收脐血造血细胞和保持其造血活性,在临床移植和建立脐血库时可以采用.②人类脐血富含造血干细胞,能跨越种属障碍,在裸鼠体内移植成活.③脐血造血细胞进入裸鼠体内后,先散布于骨髓、肝、脾、肺、肾等脏器间,最后定居于骨髓.冻存可能影响造血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影响其定居行为,但并不影响其造血活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望能解决脐血移植数量不足的问题.目的:实验拟确立在无基质培养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及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协同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对造血及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 d,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组,将3因子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组合在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 d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在扩增培养0,7 d检测脐血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脐血移植6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与结论:移植6周后,存活小鼠体内均可检测到人源性CD45+细胞,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存活率和人特异性基因捡出率均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和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P<0.05).扩增脐血组存活NOD/SCID小鼠骨髓中可检测到人髓系细胞(CD33+),T淋巴细胞(CD4+),B淋巴细胞(CD19+)和人造血干细胞成分(CD34+)细胞的表达.结果提示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3因子组合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其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并重建NOD/SCID小鼠的造血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液氮冻存时间对脐血造血干细胞质量和临床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脐血库已经应用于临床移植的605份脐血进行研究,脐血平均冻存时间为820(88~ 2651)d,测定脐血复苏之后的有核细胞、CD34+细胞数量、细胞回收率、细胞活力,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结合脐血冻存时间、临床移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苏后细胞回收率、细胞活力与冻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CFU-GM平均(109.6~ 105.7)个/1×105,随冻存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11).临床移植患者的造血重建时间、植入失败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体生存率与脐血冻存时间长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深低温冻存时间长短对脐血复苏后细胞回收率、细胞活力、临床移植效果无显著影响,冻存时间较长的脐血复苏后CFU-GM在正常标准范围内略有下降,保存3~7年的脐血仍能维持正常细胞活性和功能、达到良好的临床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非亲缘脐血移植中CD34+ CD38+ 细胞回输量对造血重建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复苏后的CD34+ CD38+ 细胞数 ,并对 2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体重、中性粒细胞 (ANC)和血小板 (Plt)恢复时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2 0例接受的CD34+ CD38+ 细胞输入量为 (9.85 - 32 5 .71)× 10 4/kg ,其ANC恢复 >5× 10 8/L的中位时间为 18 5 (11- 32 )天。在 19例患者中Plt恢复 >2× 10 10 /L的中位时间为 4 5 (12 - 118)天。CD34+ CD38+ 细胞输入量与ANC和Plt恢复时间存在相关 ,r值分别为 - 0 .5 77(P <0 .0 1)和 - 0 .5 0 3(P <0 0 5 )。结论 :CD34+ CD38+细胞含量与造血恢复时间相关 ,足量输入CD34+ CD38+ 细胞可能使植入提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D34+MultiSortKit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出正常人骨髓、脐血及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选择与CD34+细胞相关的粘附分子CD44、CD11a、CD18、CD49d、CD54、CD58及CD62L,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及短期液体培养后再行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动员后外周血CD34+细胞粘附分子表达CD44为(92.7±2.2)%[骨髓(93.1±2.3)%]、CD11a为(56.3±6.0)%[骨髓(61.8±7.8)%]、CD18为(65.2±6.0)%[骨髓(70.6±7.5)%]、CD49d为(39.4±7.2)%[骨髓(66.9±5.1)%]、CD54为(20.9±4.1)%[骨髓(24.1±3.8)%]、CD58为(77.9±5.8)%[骨髓(81.9±5.6)%]及CD62L为(45.9±5.6)%[骨髓(63.9±4.3)%],其表达均较骨髓为低,尤以CD49d和CD62L为著.脐血CD34+细胞CD11a为(55.5±6.5)%、CD18为(66.7±7.5)%、CD44为(90.3±4.0)%、CD49d为(63.7±6.7)%、CD62L为(50.8±5.9)%,其表达亦较骨髓为低,尤以CD62L为著,但脐血CD54的表达[(29.1±4.9)%]较骨髓及动员后外周血为高,尤较动员后外周血为著.结论不同来源CD34+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存在差异,外周血细胞动员的机制可能与粘附分子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对新鲜脐血CD34+ 细胞及扩增后脐血CD34+ 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 ;PF4对脐血CD34+ 细胞上的黏附分子CD4 9d及基质细胞趋化因子 (SDF 1)受体CXCR4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 (MACS)分选CD34+ 细胞 ,结晶紫染色测定细胞总黏附性 ,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CD4 9d及CXCR4的表达。结果 ①PF4可使新鲜脐血CD34 + 细胞总黏附性提高 ,且与剂量相关。②SDF 110 0ng ml可使脐血CD34+ 细胞总黏附性提高。③脐血CD34+ 细胞扩增 10d后未加PF4刺激的自发以及经SDF 1诱导的黏附功能开始下降 ,在扩增脐血CD34+ 细胞不同时间段加入 10 0ng mlPF4 ,脐血CD34 + 细胞对基质层的黏附能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以 0天时脐血CD34 + 细胞黏附性为10 0 % ,扩增 14d时脐血CD34+ 细胞黏附性PF4组为 (2 6 2 .0 4± 6 4 .81) % ,同期对照组为 (6 4 .35±8 2 9) % ,经SDF 1诱导下扩增 14d的CD34+ 细胞的总黏附性PF4组为 (138.31± 32 .39) % ,同期对照组为 (6 7.6 6± 12 .4 4 ) %。④PF4 10 0ng ml作用于CD34 + 细胞时 ,CD4 9d 表达增长 13.0 2 % ,CXCR4表达增长17 33%。结论 PF4可使新鲜及扩增后的脐血CD34+ 细胞黏附功能增强 ,并促进CD4 9d及CXCR4的表达 ,提示PF4可能有助于脐血干细胞的归巢。  相似文献   

12.
新鲜及冻存的人脐血移植于裸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新鲜脐血及冻存脐血移植于裸鼠的规律及差别。方法 采用Balb/Cnu +裸鼠致死量放射线照射后输入人新鲜或冻存脐血单个核细胞 ,观察小鼠存活率、存活时间 ,检测移植成活证据及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迁移 ,定居情况。结果 新鲜脐血组及冻存脐血组小鼠存活率及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前两组则无显著差异 ;PCR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体内人特异性基因及细胞均证实了人冻存脐血已在小鼠骨髓内定居并植入成活 ,持续至少 130d ;但冻存脐血干细胞的迁移情况与新鲜脐血有所差异。结论 脐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 ,能使免疫缺陷小鼠获得造血和免疫重建 ;冻存可长期保存干细胞活性 ,但可能影响干细胞表面定居相关粘附分子 ,从而影响其迁移行为。  相似文献   

13.
脐血造血干细胞短期冻存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在液氮中短期冻存复苏后的效果,分别将各自为8例冻存6个月、1年、2年的脐血千细胞进行复苏,观察造血干细胞活性。有核细胞(NC)计数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CD34^ 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用体外造血细胞培养技术分析粒一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产率,台盼蓝染色法判断造血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脐血造血干细胞在液氮中冻存6个月、1年、2年后解冻,其有核细胞、CD34^ 细胞、细胞活率、CFU-GM产率在3个不同冻存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脐血干细胞于液氯中短期冻存,其干细胞数量和细胞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冻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 2 )载体能否有效地转导脐血CD34+造血干 /祖细胞 ,采用rAAV 2 /GFP感染经免疫磁珠法分离的脐血CD34+造血干 /祖细胞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结果显示 ,转导 19小时后感染复数 (MOI)为 2× 10 5时 ,CD34+细胞GFP基因的表达率为 4 3%。结论 :rAAV 2能有效地转导脐血CD34+造血干 /祖细胞。  相似文献   

15.
人脐血CD133+细胞体外短期培养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解脐血CD13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体外短期扩增培养中的变化 ,探讨其体外扩增的可行性 ,初步观察了脐血CD133+细胞的免疫表型、细胞周期、端粒酶活性以及粘附分子的表达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体外扩增中的动态变化并与CD34+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新鲜脐血CD133+和CD34+细胞的含量分别为 ( 1.0 5±0 73) %和 ( 1.4 0± 0 .5 6 ) % ,CD34+细胞中 79.6 2 %为CD133+CD34+细胞 ,而CD133+细胞中 97%以上为CD133+CD34+细胞。短期扩增培养结果显示 ,CD133+细胞组扩增第 10天 ,CD133+,CD133+CD34+和CD34+CD38-细胞以及第 6天的CFU mix ,HPP CFC和CD34+CD38-细胞的扩增倍数要高于CD34+细胞组 ( P <0 .0 5 ) ;扩增中 ,CD133+CD34+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 ,而CD133-CD34+和CD133-CD34-细胞的比例则逐渐上升。新鲜脐血CD133+和CD34+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低 ,但高于CD34-细胞。扩增 1周后 ,端粒酶活性明显上调 ,15天以后又逐渐下降 ;90 %以上脐血CD133+细胞表达CD11a ,CD4 9d和CD5 4 ,约 5 0 %表达CD6 2L。扩增早期 ,CD4 9d表达上调 ,CD11a表达无明显变化 ,而CD5 4和CD6 2L则有下调趋势 ,随着扩增时间的延长 ,各种粘附分子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在整个扩增过程中 ,大部分CD34+细胞仍然表达CD11a,CD4 9d和CD5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的造血干 /祖细胞表面归巢相关分子 (HRM)表达谱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高度灵敏的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 (UCB)、动员后的外周血 (mPB)及骨髓 (BM)来源的造血干 /祖细胞表面系列HRM表达水平。结果 UCB、mPB及BM来源的CD34bright细胞均高度表达黏附分子CD4 4、CD11a、CD18、CD6 2L、CD31及CD4 9d ;但UCB来源的CD34bright细胞及CD34brightCD38-细胞黏附分子CD4 9e、CD4 9f、CD5 4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 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PB及BM来源者 ;上述不同来源的造血干 /祖细胞均不表达其他趋化因子受体 ,包括CCR 1、CCR 2、CCR 3、CCR 5、CXCR 1、CX CR 2、CXCR 3及CXCR 5 ;更为有意义的是 ,只有mPB来源的CD34bright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及MMP 9。CD34brightMMP 2 及CD34brightMMP 9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11.4± 4 .9) %及 (2 7.6± 7.8) %。结论 UCB来源的造血干 /祖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某些HRM ,这可能是UCB移植后造血重建延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的人造血干/祖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归巢能力的差异性,并探讨其体内归巢能力与膜表面归巢相关分子CXCR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新鲜脐血、冻存脐血、动员后外周血(mPB)及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CXCR4表达水平;将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人CD34^+细胞移植人接受照射的NOD/SCID小鼠,移植后20小时检测已归巢于NOD/SCID小鼠骨髓及脾脏中不同来源的人CD34^+细胞,计算其相应的骨髓及脾脏归巢效率;并将小鼠股骨制成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CD34^+细胞在小鼠骨髓腔内的分布。结果 新鲜脐血、冻存脐血、mPB和骨髓CD34^+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9.52±1.12)%。(46.12±2.29)%,(48.50±2.48)%和(65.39±1.27)%,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骨髓的归巢效率分别为(3.00±0.44)%,(2.84±0.46)%,(4.06±0.70)%及(5.76±0.52)%;在脾脏的归巢率分别为(1.88±0.12)%,(1.80±0.15)%,(1.90±0.22)%,(2.16±0.34)%。归巢的CD34^+细胞主要分布于小鼠股骨的骨内膜区域。结论 脐血CD34^+细胞膜表面CXCR4水平低于mPB和骨髓。经冻存复苏后脐血CD34^+细胞膜表面CXCR4水平略有下调。脐血CD34^+细胞在照射NOD/SCID小鼠的骨髓归巢效率低于mPB和骨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培养特性及建立细胞库的可行性。方法:Ficoll离心剂法分离人骨髓及脐血来源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大量扩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骨髓样本比脐血标本的MSC更易于体外短期培养扩增,骨髓样本(5×106)体外培养2周约获得MSC3×107~1.2×108,成功率达100%,而脐血样本的MSC较难培养,成功率低(12.9%),细胞数扩增有限。对冻存复苏前后的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MSC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59、CD90、CD105、CD166等均阳性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CD14和CD45为阴性表达,提示MSC对本室的冻存复苏程序耐受能力较好,可获得复苏后扩增培养。结论:本研究表明对成人骨髓MSC建库的条件较成熟,获得成功培养的MSC分子表型在冻存复苏前后无明显改变。而脐血来源的MSC培养条件有待改善方能提高MSC培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CD34+ 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干细胞动员、细胞采集和分选、预处理和并发症处理等问题。方法  10例重度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采用环磷酰胺 (CTX) +rhG 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并以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 细胞 ,适时用C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7例 )或CTX +全身照射 (3例 )两种预处理方案后 ,进行CD34+ 细胞回输的方法治疗。结果 经CTX +rhG CSF方案动员并以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后 ,可获得 (1.98± 0 .95 )× 10 8的CD34+ 细胞 ,其纯度为 (91.4± 10 .6 ) % ,回收率为 (6 0 .5± 19.8) %。在回输(2 .14± 1.0 5 )× 10 6 kg的CD34+ 细胞后 ,ANC≥ 0 .5× 10 9 L的时间为 (8.6± 2 .5 )d ,血小板升至 2 0× 10 9 L的时间为 (9.0± 5 .2 )d。在造血恢复后 ,所有CD3+ 细胞、CD1 9+ 细胞和CD1 6+ CD56+ 细胞均未恢复至移植前状态。在造血和免疫抑制时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2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AI评分由移植前的平均 17分降为移植后的 4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 8评分由 6 .4分降至 1.8分 ;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缓解。结论 对常规治疗无效的严  相似文献   

20.
NOD/SCID小鼠脐血单个核细胞骨髓腔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骨髓腔内移植(iBM)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对小鼠造血重建和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后,在4h内无菌条件下局部麻醉后从尾静脉或骨髓腔内输注分离脐血MNC。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骨髓腔内输注培养液;②阳性对照组(iTV):尾静脉输注脐血MNC3×107/只;③实验Ⅰ组(iBM1):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3×106/只;④实验Ⅱ组(iBM2):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1×107/只;⑤实验Ⅲ组(iBM3):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3×107/只。对照组4只小鼠,实验Ⅱ组7只小鼠,其余每组5只。24h后观察iBM22只小鼠未移植侧胫骨骨髓腔脐血细胞的迁移分布,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的存活和造血重建情况,7~8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骨髓细胞表面CD分子表达、碳青花(DilCM)染料示踪研究和脐血βactin的DNA标记。结果①照射后骨髓腔内输注脐血MNC,24h后在未输注脐血MNC的一侧胫骨骨髓细胞膜有DilCM标记;②7~8周后小鼠存活14只,其中对照组存活1只,iTV组、iBM1组各存活2只,iBM2组存活4只,iBM3组存活5只;③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iBM组白细胞的恢复速度比iTV组和对照组快而且稳定;④移植后存活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5标记、DilCM染料示踪研究和βactin均显示人源的标记。结论经iBM途径移植脐血MNC至NOD/SCID小鼠骨髓可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