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右侧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9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A(31例)、观察组B(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胶囊内镜检查;观察组A检查前1 h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余同常规胶囊内镜检查;观察组B检查前1 h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吞服胶囊内镜后即采取右侧卧位直...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麻醉时 ,除非有意行单侧肢体麻醉 ,一般均采用平卧注入试验药量。临床实践中 ,某些情况下采用侧卧位注入试验量有其优越之处。现将右下腹切口阑尾切除时 ,硬膜外麻醉取右侧卧位注入试验量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60例患者 ,男 44例 ,女 16例 ;年龄 16~ 5 4岁 ,平均 (3 6.4±4.5 )岁。随机分成右侧卧位组和平卧组 ,每组 3 0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构成相似。于T11~ 12 直入法穿刺 ,向头端留管 3cm。开放静脉通路和测定血压后 ,于 15s内注入 2 %利多卡因 5ml试验量后计时 ,右侧卧位组保持右侧卧位 5min后再转成平卧位… 相似文献
3.
4.
胶囊内镜检查是把一粒小小的胶囊吞下去,方便、卫生、无任何痛苦,就能全方位的检查消化道的工作状态,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部位的病变,更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消化内科门诊或住院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8例,年龄18~83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加同步实时观察方法对诊断食管黏膜病变的准确性。方法经胃镜确诊有食管黏膜病变的1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2例Barrett食管,34例食管溃疡,50例食管癌,12例食管静脉曲张,12例食管平滑肌瘤。对其分别先后进行绳系加同步实时观察系统的胶囊食管内镜检查(A组)和标准吞服法胶囊食管内镜检查(B组),比较两种食管胶囊内镜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A组观察Z线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观察到Z线的图像数目为154.4±6.3,也明显多于B组的46±5.1(P〈0.05)。同时A组中,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发现全部150例食管病变,而在B组中胶囊食管内镜只发现了150例黏膜病变中的133例。结论使用绳系胶囊食管内镜加同步实时观察方法可提高胶囊内镜对食管黏膜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王影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1,28(4)
<正>胶囊内镜检查是通过让患者吞服1粒小型的胶囊,随着消化道蠕动和收缩不断向前进入体内,其所拍摄的图像以每秒2副的频率传递到阵列分布在腰部的传感器中,传感器与数据记录仪连接,数据记录仪背心则穿在患者的上身并保存数据信号[1]。检查时间为6~8 h,可拍摄出6万幅图像,检查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查前2d,要求患者进食无渣食物,检查前1d中午和晚上,患者分别取20g番泻叶用开水泡茶服2~3杯,晚上要求患者进食全流食物或禁食,检查当日晨禁食,用20%甘露醇250ml,5%糖盐水1000ml及纯净水1000~1500ml口服,在1~1.5h内服完。吞服胶囊前30min可服用10%的二甲基硅油(消泡剂)50ml,30min后干咽或者用100ml清水吞服胶囊;然后,在实时监控下,观察食道和胃的病变情况;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后患者可携带图像记录仪离开医院。结果112例中发现有消化道病变者105例(1例患者可发生多种疾病),阳性检出率占93.7%。其中食道炎13例,食道息肉2例,糜烂性胃炎35例,胃溃疡17例,胃息肉12例,胆汁反流24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血管异常11例,小肠炎19例,克罗恩病5例,肠道钩虫2例,结肠息肉18例,结肠癌1例,结肠粘膜黑变病6例。结论胶囊内镜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无副反应,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特别适用于小肠疾病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我院内检查Barrett食管16例。方法:应用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症状患者,女7例、男9例,年龄在21-63岁,平均48.5岁。结果:发现变大约在距门齿37cm处、粘膜粗糙、糜烂、细颗粒样增生、斑太隆起及溃疡,齿状线上移。结论:粘膜色发生变化。Barrett食管会导致食管腺癌、药的只能改善症状,应定期复查活榆发现变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42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患者检查前指导、做好物品准备及术中配合、对术后护理进行有效干预,探索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进行的42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42例患者中,检查出有阳性结果的共25例,本组病员阳性率为59.5%。42例患者胶囊均自然排出体外,无滞留体内并发症发生。结论:OMOM胶囊内镜作为4代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也至关重要,关系到病员能否顺利通过胶囊内镜检查。护士熟练掌握胶囊内镜工作原理,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检查成功的必要条件[1]。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9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74例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并发症。其中148例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5.1%,136例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故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为78.2%。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克罗恩病、息肉及肿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对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及健康查体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显示病变148例(82.7%),其中小肠血管畸形72例,克罗恩病12例,小肠良性狭窄3例,增生性病变6例,胃肠息肉31例,末端回肠炎10例,小肠肿瘤9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5例;31例无阳性发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及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胃及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长期腹泻、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胶囊内镜的问世,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不明原因小肠疾病和隐性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被公认为小肠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1]。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 44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吞服胶囊内镜前15min口服5mg莫沙必利,对照组未服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检查当日两组肠道准备相同。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胶囊内镜通过胃及小肠的时间、小肠清洁度和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总体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88.6%,观察组为95.5%,对照组为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胃通过时间为(23.4±20.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4±33.6)min(P<0.05);观察组平均小肠通过时间为(216.2±101.5)min,对照组为(211.8±91.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胶囊内镜图像平均评分为(2.41±0.40)分,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72±0.39)分(P<0.05)。观察组小肠病变率为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口服莫沙必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和祛泡效果。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口服进行肠道准备,研究组于检查前1 h服用西甲硅油乳剂30 mL。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肠道气泡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肠道气泡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及全小肠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能够有效地去除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视野清晰度,且能减少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