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腹两组,腹腔镜组(RLPN)共45例,开放组(OPN)共3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手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术后引流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学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肾术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PN组与OPN组相比,手术时间及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RLPN组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OPN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18(13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与开放术式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时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61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热缺血时间分成3组,短缺血组16例(热缺血时间≤20 min),中缺血组28例(20 min<热缺血时间≤30 min),长缺血组17例(30 min<热缺血时间≤40 min),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后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情况。结果短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GFR少于术前(P<0.05);中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3个月GFR均少于术前(P<0.05);长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均少于术前(P<0.05);组内其他时间GFR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时间对于肾脏具有明显影响,应尽可能降低热缺血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朱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4,(25):64-65,68
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与开放性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4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7例,对照组接受开放性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实验组在腹腔镜支持下实施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热缺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热缺血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开放性手术,虽然腹腔镜手术用于肾肿瘤的手术时间长,但出血量少,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差异化入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肾癌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早期肾癌患者,依据腹腔镜入路的差异性分为两个小组各33例,分别是经腹组和后腹腔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经腹组84.85%,后腹腔镜组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标本重量以及肾血管控制时间方面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恢复进食时间方面后腹腔镜组优于经腹组(P<0.05)。经过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之后,后腹腔镜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经腹组(P<0.05)。不同入路方式治疗的患者在并发症方面的发生率(经腹组9.09%,后腹腔镜组1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方式均具有自身优势和缺点,但是后腹腔入路可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后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后腹腔镜组患者整体上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略有延长,但比较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四项指标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随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兼具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其整体疗效更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肾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将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共有33例;将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共有33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多少、住院时间的长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等相关的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的长短、术后住院时间的天数、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相关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改变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时,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对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小,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肾肿瘤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下肾动脉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以此分析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肾肿瘤患者,共计40例,2016年8月1日~2017年7月31日是此次研究时间选取阶段,分为两组,把适于行肾部分切除的小肾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腹腔镜下肾动脉总干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分析组间患者并发症(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发生率、肿瘤复发率、热缺血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热缺血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数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并发症(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行高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降低肿瘤复发率、缩短患者热缺血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放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的17例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31例开放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肌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4±25)min和(201±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0.3±36.9)mL和(254.2±132.1)mL,术后肾周引流管平均拔除时间分别为(6.5±1.5)d和(7.5±2.5)d,肿块直径分别为(2.0±0.3)cm和(3.2±0.6)cm,平均住院时间为(13.5±3.5)d和(17.5±5.0)d,开放手术组有2例孤立肾,行肾单位保留术,腹腔镜组无孤立肾者,腹腔镜组术前、术后平均肌酐水平为88.5μmol/L和96.5μmol/L,开放手术组术前、术后平均肌酐水平为97.2μmol/L和107.3μmol/L,两组差异较为显著,腹腔镜组大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部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随访显示,开放手术组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与开放性肾部分切术相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解剖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29-230
目的比较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肾肿瘤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其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越性,但手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与传统开放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44例患者和同期在本院接受传统开放肾切除术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06.5±16.7) min VS (138.4±22.8)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88.3±21.9) ml VS (178.3±41.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0.9) d VS (5.7±1.4)d]、住院时间[(5.9±1.7) d VS (7.8±2.6)d]和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比例(41.6%VS 78.4%)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对机体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60-162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甲状腺切除和开放甲状腺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及协作单位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60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及自愿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N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疗效略优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临床实践中要了解患者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在后腹腔镜辅助治疗下的肾癌患者应用根治性切除术与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接受后腹腔镜辅助治疗的肾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试验组患者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血肌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98.55±10.44)ml少于对照组的(199.38±29.32)ml,手术时间(162.19±6.03)min长于对照组的(138.02±5.5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试验组患者的血肌酐(83.67±6.99)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34±7.6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腹腔镜辅助治疗下的肾癌患者应用根治性切除术与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疗效基本相当,但肾部分切除术能对肾功能进行更好的保留,故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以肾部分切除术为优先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13.
王晶  冯建华  莫卒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46-247
目的对治疗肾脏小肿瘤的两种手术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后腹腔镜(LPN)与开放手术(OPN)治疗肾脏小肿瘤,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LPN组患者平均出血量、肾热缺血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与O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N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肾脏小肿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0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然后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并发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0.77%(59/6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45/65)。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到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肾脏肿瘤患者进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而且其创伤小,恢复快,因此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方法 84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实验组给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肿瘤治疗中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手术效果显著,不仅促进肠功能快速恢复,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近三年内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肾肿瘤患者62例,62例患者均在全麻的状态下行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肾动脉阻断时间≤30 min组和肾动脉阻断时间〉30 min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3%和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阻断时间≤30 mi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与肾动脉阻断时间〉30 min组患者相比,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阻断时间≤30 min组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肾功能下降程度低于肾动脉阻断时间〉30 min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肾动脉阻断时间越短,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越小。62例患者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复发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结论采取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具有安全、无复发,最大程度保留肾功能的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行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既往行常规腹腔镜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发生率及术后病理外科切缘阴性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5.43±13.35)min、血管阻断时间(21.95±2.52)min、术后进食时间(2.04±0.27)d及住院时间(5.23±0.4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4.48±16.46)min、(26.43±4.37)min、(2.56±0.25)d、(6.99±0.65)d,术中失血量(142.31±20.41)ml少于对照组的(182.95±25.5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稍低于对照组的15.00%,术后病理外科切缘阴性率100.00%稍高于对照组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行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开展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术中视野清晰,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血管阻断时间及术后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小切口治疗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临床效果满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小肾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7例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小肾癌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输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没有患者输血;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小肾癌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肿瘤彻底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有效控制,尽可能保留肾单位,对肾脏功能进行保护,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90例肾肿瘤患者,对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按照手术中肾动脉的阻断时间的长短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在30 min以内的患者为观察组,共46例;阻断时间在30 min以上的患者为对照组,共44例,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肾小球的滤过率。结果术后对90例患者进行为期40个月的随访,90例患者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98%,患者生存率为100%。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肾小球滤过率存在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肾小球过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肾部分切除术对肾肿瘤进行治疗,能够将功能性肾单位最大程度地保留,出血量少,相对较安全和有效,是治疗肾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