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病因构成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对15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综合分析。结果(1)病因以感染因素占首位,43.67%(69/158);其次是围产因素,为38.61%(61/158)。(2)病因与发病时间的关系:61例围产因素及2例溶血因素均发生在日龄<3d内,69例因感染因素发病日龄>3d为主。结论早期新生儿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中晚期新生儿黄疸则以感染因素为主,故加强新生儿围产期保健,防治感染,减少孕期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可有不同的病因引起,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97-01~2001-10收治的156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的病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病理性黄疸的标准:①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③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④持续时间过长,消退后重复出现。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之一的共156例,其中男87例,女69例。足月…  相似文献   

3.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由于围产期的新生儿生理特点,过高的胆红素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新生儿黄疸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病情﹑缩短疗程的关键[1].本文采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散剂(妈咪爱)及早期诱导排便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旨在促进胆红素代谢与加速排泄,降低体内胆红素的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我院对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12月~1998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共184例,其中男婴100例,女婴84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Apgar评分>8分,胎龄37~42周,体重2500~4000克,外观无畸形,排除新生儿溶血症、头颅血肿、红细胞G-6-PD缺陷症、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窒息及双胎儿等。(2)孕妇血常规化验正常,无妊娠合并症。二、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之一即考虑:(1)生后24jJ‘时内出现黄疽,总胆红素>102pmol/L。(2)…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阶段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前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向后者转化,后者极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在一定条件下,如早产、缺氧、感染、低蛋白血症、酸中毒等,生理范围内的黄疸也有可能发生核黄疸。现代研究证明,任何原因任何程度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尤其神经系统都有损伤。为了尽可能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早期药物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将我院对100例新生儿黄疸早期药物干预情况汇报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产科足月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名,男婴29名,女婴21名,试验组50名,男婴24名,女婴26名,体质量2 500~4 000gApgar评分≥8分,孕周37~41周。所有婴儿母亲无产科并  相似文献   

7.
陈淑平 《河北医药》2007,29(9):988-988
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造成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如果出现一些致病因素如感染、溶血、围生期缺氧、产伤及母乳等引起胆红素升高,当胆红素值>342 umol/L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在出现确切的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前,不少病例已有神经毒性损伤,黄疸患儿的长期随访资料显示,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发生在以往认为是安全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疽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病理性黄疸转化,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病理性黄疸患儿常混杂于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中,有时不容易被发现。由于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过程,为此,我们进行了新生几经皮胆红素动态测试的临床实验,对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新生儿黄疸干预治疗作用的效果。方法挑选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800例,患者的出生时间均在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在新生儿出生1~7 d内进行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对监测结果呈阳性的患儿进行胆红素水平检测,给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0例新生儿中,有70例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结果呈阳性,经胆红素水平检测为(214.7±29.5)μmol/L,经治疗后,70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具有操作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的优点,对新生儿进行经皮胆红素动态监测能尽早发现新生儿黄疸,对其干预治疗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早期监测与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0年6月-2002年4月对产科出生的所有足月高危新生儿732例利用日本产美能达JM—102黄疸仪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TCB),凡24h、48h、72h内及。72h后TCB值分别大于16.5(5.4mg/d)、19(8.4mg/dl)、21.5(11.4mg/dl)及22.5(12.6mg/dl)均给予预防性间隙性蓝光治疗,每日8-12h,第2天再依据TCB值决定是否继续治疗。并与1998年7月2000年5月产科高危新生儿716例因高胆红素血症(高胆)转儿科治疗的病例数相比较。结果2年共进行预防性光疗382人,其中仅25例(3.42%)需转儿科进一步治疗,与2年前未预防性光疗时高胆数175人(24.44%)相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高危新生儿黄疸的早产期监测与干预,可大大降低高胆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母乳喂养及亲子关系的建立,减轻了乳母的担忧和焦虑,而且减少了住院支出,家长易于接受,在产科直接开展,简使易行。  相似文献   

11.
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及新生儿黄疸的防治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华君 《云南医药》2000,21(1):64-6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最近资料表明高胆红素血症约占新生儿住院总数的40%~50%〔1〕。新生儿黄疸可以是新生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症状,并因此而引起脑损害,所以一直受到关注,近年来对胆红素代谢的发生机制及神经毒性作用、寻求新的有效防治手段和早期治疗等的有关研究,已取得某些新的进展〔2〕。一、胆红素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胆红素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的酶而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最近研究表明胆红素抑制几种蛋白的磷酸化反应〔3〕,抑制各突触体对神经递质的摄取、合成、释放〔4~6〕,其抑制…  相似文献   

12.
13.
范晓鋆  陈伟 《安徽医药》2015,36(6):693-694
目的 评价新生儿黄疸动态监测的意义及早期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新生儿进行早期黄疸动态监测, 将动态监测中发现胆红素超标的患儿随机分成蓝光治疗组、蓝光辅助茵栀黄治疗组、蓝光辅助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组和对照组, 通过比较各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及胆红素值的下降程度, 客观评定新生儿早期黄疸监测的临床意义及不同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黄疸峰值、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蓝光治疗相比, 蓝光治疗辅助茵栀黄或妈咪爱均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值。结论 动态监测黄疸可尽早发现胆红素水平的异常, 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联合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胆红素, 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备  马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之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不积极治疗,容易引起核黄疸等严重后遗症。药物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从抑制胆红素生成、加速胆红素转运、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结合及促进胆红素排泄等不同环节,综述了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进展,旨在为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对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3.0kg以上,阿氏评分≥8分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用10ml注射器抽取开塞露2ml/kg,加等量生理盐水,用消毒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肛门内约3~4cm,然后把抽取好的开塞露经导尿管缓慢注入肛门,注射完后停留2分钟再拔出尿管;对照组不用开塞露,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粪时间及出生后48~96h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变化,采用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产HD-368型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若TBC读数大于22u,考虑病理性黄疸。结果治疗组黄疸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提高围产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干预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参照鲍氏早期教育资料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并定期随访评估、行智能测定。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常规育儿组高(P〈0.05),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为3%,常规育儿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智力发育,有效地防治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韩世良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20-221
新生儿若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可增加病理性黄疸的发病率及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早期干预治疗,可减少其后遗症、致残率,改善预后。本文就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两个大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经皮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素卿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32-1032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报道有20%~30%的新生儿会出现可见性黄疸[1]。近年来,由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及其他原因,新生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我院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汪宏  刘敏 《青岛医药卫生》2008,40(4):F0003-F000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均可在生后1周内出现不同程度黄疸,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因此,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十分重要。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56例新生儿实行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喂养、游泳和抚触;对照组常规护理。记录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新生儿体重、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干预组经皮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增加新生儿体重、降低胆红素值,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