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足踝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经手术治疗与护理总优良率达98%.结论 对踝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重视心理护理,对术前、术后皮肤护理,掌握皮肤的自护方法.术后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皮空心螺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经皮空心螺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手术前后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98.85±6.20)min;平均出血量为(60.67±5.30)ml。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撕裂等恶性并发症, 1例(1.67%)患者术后发生创口感染,经抗炎、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恢复满意。6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优46例,良9例,可4例,差1例。术前,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外旋型、旋后内收型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51.67±5.94)、(50.98±6.72)、(51.23±6.06)、(52.71±8.32)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91.43±5.28)、(92.64±5.10)、(91.84±4.77)、(90.75±4.60)分。术后6个月,不同骨折分型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近一步探讨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进入我院治疗的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共计30例进行回顾性资料统计,通过对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观察(根据leeds制定的治疗标准),确定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结果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26人(86.7%),踝关节功能一般性好转者4人(13.3%)。结论用手术治疗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具有稳定的,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折无延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情况发生,患者术前、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别为(87.2±8.4)分和(39.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中应准确复位和内固定,术后进行相应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薰洗治疗踝部骨折后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踝部骨折患者60例,采用自配中药薰洗合剂进行熏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恢复42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显效率91.6%(55/60)。结论中药熏洗对治疗踝部骨折后关节僵硬具有良好的效果,配合功能锻炼可明显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220-22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我院因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为PFNA组,3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为DHS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DH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临床疗效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佳,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96例踝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分别采用手术复位以及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60例,其中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尺骨茎突骨折非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固定。术后临床疗效应用cooney的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9.3个月。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可加快创伤愈合,避免了对关节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松质骨螺钉联合内固定治疗12例踝部骨折.结果 12例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踝关节术后功能评定标准参考Leeds等级分级:优10例,良2例.结论 踝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松质骨螺针内固定,骨折可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踝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采用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干预,89例踝部骨折患者优55例,良23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7.6%。结论对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术前与术后等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踝部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刘胜才  李红  方冰  刘建 《江西医药》2011,46(8):722-723
目的总结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急诊在连硬膜外麻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观察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踝部骨折30例,随访30例(100%),时间4-36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本组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10周。结论选择受伤时间较短、肿胀较轻患者进行急诊螺钉内固定踝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于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190-191
目的观察90例外踝、内踝骨折,分析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90例外踝、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资料并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标准评估获随访的90例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518个月对90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为:优70例,良16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95.6%。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外踝、内踝骨折,能有效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患者康复快,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提高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O解剖型踝支持钢板对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4例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AO解剖型踝支持钢板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感染、膝关节疼痛、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8%和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O解剖型踝支持钢板可以有效地改善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比较骨外科临床上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法进行治疗的效果,以期为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骨外一科收治的14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如入时的病例号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前者6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双钢板法进行治疗,后者80例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Merchant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两年随访的治疗的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的Merchant评分以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为(6.28±0.84)、(86.41±5.73)分,常规组患者的Merchant评分以及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为(4.23±0.76)、(73.68±5.40)分,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经过术后2年的随访,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6.25%(77/80),常规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85.00%(51/60),两组数据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骨外科临床上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双钢板法,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取后Pilon骨折的病案,所有选取的病案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后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共46例在我科确诊为后Pilon骨折的病案,骨折按俞光荣等分型:Ⅰ型28例,Ⅱ型12例,Ⅲ型6例。所有选取的后Pilon骨折的病案,均采用后外侧或后内侧手术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钛锁定钢板、钛质空心钉等内固定的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评分(AOFAS)对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结果所有的选定的46例后Pilon骨折的病案均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6~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评分(AOFAS)对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优25例,良16例,中5例,平均(89.8±8.2)分。结论对于踝部损伤严重的分型属于后Pilon骨折的病案,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切开复位钛锁定钢板、钛质空心钉等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60例70岁以上ERC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高龄患者经ERCP的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为96.67%,术后并发症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均能痊愈。结论:ERCP治疗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治疗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对治疗高龄患者以及重症患者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患者60例,均进行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操作和手术治疗用药均顺利进行,对比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术后3 d均可下床活动,手术时间(41.50±10.85)min,术后随访均未发生因手术操作和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恢复正常生活。结论针对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患者应用单侧入路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好、疼痛较轻等优点,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31-232
目的总结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2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7例。结果术后随访均获临床愈合,伤口一期愈合29例,1例出现伤口感染,积极处理后愈合,优良率达96.7%。结论对于踝部骨折联合下胫腓损伤者,要在认真分析损伤基础上,积极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可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后期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FNA与PFLA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选择不稳定性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LAP组,各49例。PFNA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PFLAP组采用PFLA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3.5个月。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比PFLAP组短(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较PFLAP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PFLAP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LAP组(P0.05)。结论 PFNA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少,对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同时因其固定牢靠,可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的膀胱痉挛病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50例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主要调查患者术后膀胱痉挛是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存在关系。结果本组150例患者中共有60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膀胱痉挛;其中低顺应性膀胱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概率为31.7%(19/60);不稳定性膀胱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概率为41.7%(25/60);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患者与未发生膀胱痉挛患者在前列腺增生程度的比较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膀胱痉挛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膀胱痉挛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等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低顺应性膀胱以及不稳定性膀胱在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