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78例,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180例,对二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有如下特点: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②空腹C肽及餐后C肽水平明显低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③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 β+酮症倾向糖尿病(K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型.方法 选择102例A-β+KPD患者(A-β+组)、45例酮症倾向的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即A+KPD患者(T1DM组)及180例无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以胰岛自身抗体是否阳性判断A+或A-,空腹C肽≥0.75 μg/L判断为β+.比较三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酮症起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T2DM患者205例,根据是否酮症起病分为单纯起病组(125例)、酮症起病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酮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其对新诊断T2DM患者酮症起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单纯起病组相比,酮症起病组患者男性多见(P=0.009)、年龄更小(P <0.001),收缩压(P=0.003)、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P=0.001)、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P <0.001)、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TSH)(P=0.003)、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救治。方法:对入院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住院确诊后经积极救治,全部好转。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早诊断,及时综合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与胰岛素泵用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23例与胰岛素泵组22例。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有效率100%,胰岛素泵的有效率为86.36%。经χ2检验两两比较,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的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胰岛素泵, P=0.042。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无论是治疗时间还是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泵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单纯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别。结果合并组患者年龄、病程、住院天数、体质量与单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单一组。结论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重,临床应充分重视,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并酮症酸中毒(DKA)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点.方法 测量27例初诊合并DKA的2型糖尿病及30例初诊未合并DKA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FBG、空腹C肽、GHbA1C、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未合并DKA组比较,DKA组患者空腹C肽水平较低(P<0.05),GHbA1C水平较高(P<0.05),FBG水平及感染发生率亦较高(P<0.01).两组所有患者总体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分别为12.3%和42.1%.结论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均采取了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及常规脱水、改善脑代谢、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上19例;症状和体征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2例;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下3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临床上应控制血糖,同时改善生活质量,注意饮食习惯,同时降压、调整血脂等综合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患者均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酮尿酸中毒患者20例中,血糖下降至靶血糖(12mmol/L)时间为(5.2±1.3)h;尿酮体(KET)转阴时间为(12.6±3.8)h,血pH值正常时间为(0.8±0.3)h,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正常时间(1.8±0.5)d。治疗中无低血糖发生,低钾3例。3例患者治疗2d后自动出院,治疗7~15d治愈出院17例。结论胰岛素泵,消除诱因和足量补液维持水电体质酸碱平衡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临床上以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如能及时诊治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本研究收集近4年来我院内科收治的DKA 48例临床资料,就其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物在糖尿病伴随酮症倾向(KPD)的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56例KPD为对象,单纯使用优降糖、拜糖平、二甲双胍这三种口服降糖药为其进行联合治疗,若其病情的控制状况无法达标,再改用胰岛素。结果 56例患者通过口服降糖药,50例病情控制达标,达标率为89.29%,血C肽水平、HbA1c水平二者均明显改善,比较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KPD患者若不愿以胰岛素进行初步的治疗,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优降糖、拜糖平及二甲双胍为其进行联合治疗,此种治疗的达标率也较高,可得到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CSII)治疗 (即胰岛素泵 ) ,是近年来较常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其对难治性高血糖、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等均有较佳疗效 ,我们曾运用胰岛素泵治疗一名 2型糖尿病因药疹而使用大剂量甲强龙而反复发生糖尿病酮症患者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 ,  相似文献   

14.
何煜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06-207
目的探析口服降糖药对于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72例,按患者是否愿意使用胰岛素分为两组,实验组组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如果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再改用胰岛素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采用胰岛素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口服降糖药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的有32例(32/36,88.89%)。实验组患者通过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与治疗前相比C肽水平及HbA1c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C肽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大多数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可通过采用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方法使病情得到控制,该种药物疗效有效时间在1年左右,同时对于患者的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酮症起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分型。方法 29例自发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根据BMI被分为非肥胖组(19例)和肥胖组(10例)。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起病情况、胰岛功能、血糖和血脂方面的差异。结果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的胰岛素缺乏程度相对较轻,血脂较高。结论 自发酮症起病的肥胖糖尿病患者具有不同于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建议考虑独立分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酮症是由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缺乏,导致酮体产生所致。自发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被认为是速发1型糖尿病的具体特征。而2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自发性酮症。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此类患者,这些患者常以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症状,缺乏自身免疫的证据,约占酮症倾向糖尿病(KPD)的一半。在以DK或DKA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其数量同样是最多的。现就北京顺义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5例自身抗体阴性的自发糖尿病酮症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分析总结36例Ⅱ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发病的诱因及治疗效果.Ⅱ型糖尿病引起DKA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补液,36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测定32例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和30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脂肪肝病例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及肝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 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与不伴发脂肪肝者相比,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r-GT),空腹胰岛素(FINS)均升高(<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降低(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比不伴发脂肪肝者存在明显的体重指数增高、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6例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方法对36例儿童1型DK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有明确诱因88.9%,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者占100%,多饮、多尿者占72.2%,呼吸深大者占33.3%,头晕、乏力伴厌食者占36.1%,发热者占25.0%,意识改变27.8者占%,腹痛、腹泻者占13.9%。给予补液、纠正水电酸碱紊乱、小剂量胰岛素(0.1U·kg-1·h-1)持续静脉注射等综合治疗,酸中毒均纠正,无并发症。结论儿童DKA多有诱因;临床表现多样但无特异性,易误诊;补液、小剂量胰岛素等规范治疗是DKA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