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开展不明肺炎病例主动搜索、查阅病人临床资料,了解当地禽间禽流感的发病情况。[结果]患者发热(体温38℃),胸片示肺炎征像,白细胞2.15×109/L,淋巴0.47~4.80,经正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气管痰液A/H5N1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有禽类接触史,当地有成批病死禽现象。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经救治无效死亡。[结论]这是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查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发生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月26日对该市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采集病人的鼻咽拭子和下呼吸道吸取物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北流市首次发现,经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该病例感染来源为禽类。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医疗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切断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环境消毒及隔离措施是预防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1例城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发生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与病原学诊断确诊为禽流感。感染来源不明。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切断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环境消毒及隔离措施对禽流感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德坚  邱星元  郑磊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8-1749
目的明确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探讨感染来源,以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宝安区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疫情进行分析。结果该例病例无明确的家禽接触及进食史,病人发病前经常在有大量各类野生候鸟活动的栖息地附近晨练。实验室检测发现该例病毒与香港2011年禽流感死亡的野鸟病毒基因接近,与家禽较远。结论该病例是2011年中全国唯一的1例人禽流感确诊病例,感染途径很可能与野生候鸟有关,建议在冬春季节提醒群众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候鸟及其排泄物。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3例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3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阐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可能的感染来源或暴露因素等。[结果]3例人禽流感病例均发生在冬春季节,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病后约1周病情突然急剧加重;虽然均有可疑暴露因素,但无法得到实验室的证实,调查还存在一些局限因素。[结论]人禽流感病例好发于冬春季,发病后1周的临床症状急剧加重,这些特征应引起警惕并可用于鉴别诊断。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3 - 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特征和外环境应急监测结果,探讨影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传播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3 - 2017年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外环境应急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研究期间,山东省共报告2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死亡12例,病死率41.38%。病例以冬春季节高发,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岁,男女比例为6.25∶1,86.21%的病例有活禽或者活禽市场接触史,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检测阳性率为9.30%。结论 山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冬春季高发,病例呈现高度散发状态,病毒具有一定人传人能力,禽类和活禽市场接触是主要的感染途径,职业人群和农村地区病例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发病经过、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测,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结果 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感样症状,4例病例的气管分泌物分离出H5N1禽流感病毒,5例病例的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均为阳性。1例有明确的病死家禽接触史,死禽也被证实感染禽流感病毒;2例虽有明确的病死家禽接触史,但死禽未被证实感染禽流感病毒;2例病例未发现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结论 5例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对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不能完全依据禽流感疫情存在与否;经过对5例人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没有发现人传人的现象;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征或疾病综合症。此病主要发生在家禽(鸡、火鸡等)和野禽(野鸭、野鹅等)等禽类,随着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有时也感染猪、马等低等哺乳动物,有时人偶尔感染。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致病性的不同,而不是针对人而言,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Ⅳ非致病性,高致病性的为H5和H7亚型病毒毒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第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来源,分析、总结疫情发现与报告、标本采集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患者是由于暴露于病死禽及其所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临床医护人员标本采集意识较低、居民对禽流感防治知识及其危害认识不足。结论本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禽—人”传播,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存在“人传人”现象;建议加大对临床医护人员和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临床医护人员对人禽流感的敏感性和标本采集意识,提高普通居民参与禽流感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25日,浙江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得到卫生部确认,现将对该病例的调查情况报道如下。患者女,9岁,小学二年级,家住浙江省安吉县杭垓镇缫舍大坑村。2月10日中午出现发热、头痛。次日咳嗽,腹痛伴全身乏力;曾自服速效伤风胶囊。13日到安吉县第三医院就  相似文献   

12.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6年7月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国家共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30例,病死率为58.26%;2005年10月以后,有病例报告的国家迅速增加,发病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在北半球冬春季是禽流感的发病高峰期;全球病例的性别比为0.97,51.5%的病例年龄小于20岁,而中国病例的性别比为0.46,68.4%的病例年龄在20-39岁。[结论]2006年底2007年春可能会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发病高峰,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4):246-250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3年以来三波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流行特点,探讨流行趋势,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个案调查的方法收集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SAS 9.2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三波疫情流行特征的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15年7月2日,浙江省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184例,死亡73例。外环境监测表明,H7样本阳性率(r=0.45,P=0.02)和场所阳性率(r=0.50,P=0.01)在11月至次年2月最高,与发病时间分布一致。三波疫情中,患者在病死率(χ2=9.36,P=0.01),地区分布(χ2=6.71,P=0.03),活禽市场暴露(χ2=6.13,P=0.046),宰杀禽暴露(χ2=7.85,P=0.02),饲养禽暴露(χ2=13.69,P=0.00),职业暴露(χ2=8.73,P=0.01),发病至抗病毒治疗时间(H=9.99,P=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t=1.79,P=0.41),性别(χ2=0.47,P=0.79),职业(χ2=2.90,P=0.23),基础性疾病患病高血压(χ2=0.34,P=0.84)、糖尿病(χ2=3.01,P=0.22),直接接触禽类暴露(χ2=5.60,P=0.06),购买禽暴露(χ2=4.78,P=0.09),发病至就诊时间(H=4.45,P=0.11),发病至确诊时间(H=0.28,P=0.87),发病至住院时间(H=1.62,P=0.44)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外环境H7阳性持续存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将持续散发,应进一步加强城市地区活禽市场关闭的管理并重视农村地区活禽暴露和患者的救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是由人感染H5、H7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5月,香港首次报告了H5N1病毒突破种属屏障造成人类感染并出现死亡的疫情以来,目前,H5N1病毒已传播到亚洲、中东、欧洲和非洲15个国家,共确诊562例人禽流感(H5N1)病例,死亡329例,病死率58.54%。同时,由于人禽流感(H5N1)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病毒可能通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内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中国内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方法 以2013年以来我国内地报告的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截至2014年6月4日中国内地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433例,死亡163人.2013年3-4月及2014年1-2月分别为2个发病高峰.病例分布在14个省(市),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省份为浙江、广东、江苏、上海、湖南,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5%;病例年龄1~91岁(M=58岁);男性占70%.82%的病例在发病前有活禽相关的暴露史.共发生14起聚集性病例,其中9起发生人传人的可能性大.结论 中国内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同时呈现一定的区域聚集性;感染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感染来源主要为禽类.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贵阳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贵阳市今后更好地防控人间禽流感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和患者暴露的集贸市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密切接触者、集贸市场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病例经国家CDC检测结果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阳性,确定该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对患者居住地周围农贸市场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农贸市场外环境被H5N1污染,对密切接触者和市场禽类销售人员进行的追踪及医学观察并未发现阳性结果。为进一步调查贵阳市农贸市场污染状况,对贵阳市辖区内农贸市场、养殖场和活禽批发市场采集645份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农贸市场、养殖场等存在A(H5N1)污染,并以鸭的感染高于鸡,隐性感染或带H5N1大量存在,表明非疫区无症状带毒禽有可能作为禽流感传播。结论该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要认真贯彻卫生部提出的各项防控人间禽流感疫情的各种防控措施,防止禽流感疫情向人间扩散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检测。结果确诊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该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在采取病例隔离治疗、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需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预防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制疫情扩散蔓延,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按照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防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发现病人、报告疫情、调查和控制疫情。结果当病人转入浙江省儿童医院后及时报告疫情,深入细致地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组织市专家组和省专家组会诊,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浙江省首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输入性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简述了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机制,介绍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安平  任安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187-189
目的评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的实施效果,对在农村地区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健康传播措施进行探讨。方法设计人禽流感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两次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分别于项目实施前、后对目标人群进行两次调查,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目标人群对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核心知识的知晓、态度及高危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学生禽流感知识正确回答率干预前与干预后明显提高。“不接触禽类”干预前为43.6%,干预后为88.3%。“远离禽类粪便”干预前为54.2%,干预后为97.7%。社区高危人群禽流感知识干预后知识来源途径广泛,各途径获得知识的人数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尤其是来源于小册子,妇女主任及其他村干部、小学生者达100%。结论知识正确掌握率,不论学生、社区高危人群,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传播策略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