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不少医院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但关于该手术方式的优劣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修复术8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外科临床最常见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多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以及心脏停搏中施实。心肌遭受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我科于1996年5月-1997年3月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不停跳法,心内直视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临床效果良好。本组8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年龄7-43岁。直接缝合6例,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技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藏、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 1 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施行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 65例 (跳动组 ) ,与同期心脏停跳手术的 65例 (停跳组 )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术后第 1天的血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 LDH)、肌酸激酶 ( CK)含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 ,探讨两种方法的差别。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心脏跳动组病人的诊断和手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修复 44例 ,室间隔缺损修复7例 ,法洛三联症矫治 3例 ,肺动脉瓣狭窄切开 9例 ,心脏 Ebstein畸形矫治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替换 1例。胸骨正中…  相似文献   

6.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心脏不停跳与传统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为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临床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同期收治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70例.随机分为体外循环(CPB)跳动下直视手术(实验组)和阻断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搏液(对照组)行心内直视手术,每组35例.术前及术后1、2、6、12、24、48 h检测TNF-α、IL-6、 IL-8和IL-10、CK、cTnI含量.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多巴胺用量较少.患者血浆IL-6、IL-8、IL-10、TNF-α.含量在相同时点,实验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6 h、12 h,对照组CK、cTnI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停跳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心脏跳动下修补小儿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在心脏跳动下修补1~5岁室间隔缺损63例。结果:63例手术顺利,无气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心脏跳动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的治疗经验,探讨其在心血管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5例均采用单肺通气,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周围体外循环。胸壁打孔,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心脏不停跳完成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结果 术后过程顺利,随访6~14个月,全部心功能NYHAI级,2例成人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结论 胸腔镜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具有不开胸骨的微创伤美观切口、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和安全可靠的优点,可用于多种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
术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婴儿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 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 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堵闭继发孔型房中隔缺损(ASD)、膜周部室中隔缺损(VSD)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经TEE筛选符合条件的28例继发孔型ASD,2例膜周部VSD患者,测量ASD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的关系,VSD的大小位置,在TFE引导下,以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径,DSA下以造影测量VSD的大小,选择适当型号的封堵器,经导管堵闭ASD和VSD.结果 术前TEE所测的ASD直径11mm~36mm,术中TTE测得ASD的最大伸展径14mm~38mm.前者均小于后者,选择的封堵器的直径为14mm~40mm,28例中,除1例术中转为外科手术治疗,1例未封堵外,余26例均封堵成功,术后即刻、24h、3个月、6个月TTE随访复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2例VSD术前TEE测量的直径分别为9mm,15mm,术中造影测得的大小为10mm,15mm,两者高度相关。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VSD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操作顺利,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反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一个月及三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室缺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出现不同程度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痛苦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的先心病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三房心1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三房心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者回顾分析了1986-2001年收治的14例三房心病人,男8例,女6例,年龄1-26岁,平均6.6岁。其中单纯型完全型三房心11例,单纯型部分型三房心1例。另外2例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心内畸形,而诊断为复杂型完全型、部分型三房心。14例病人中1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3例术中探查确诊。本组病人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扩大房间隔缺损,探查清楚心内畸形,剪除左房隔膜,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者同时予以纠治。14例病人除1例12个月男婴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外,其余均治愈,随访5个月-15年(9例),恢复良好。说明三房心的手术治疗效果好;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三房心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成人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的特征和规律性.材料和方法:应用CDE检查38例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之后22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26例行心导管检查,2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8例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和规律性明显:①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凸向右心房,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 IASA合并畸形者多见(94.7%),孤立性IASA少见(5.3%).在合并的畸形中ASD多见(80.0%),其次是室间隔缺损(5.3%)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5.3%),还有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窦瘤破裂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各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CDFI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经胸超声心动图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结论:CDE对成人IASA及合并畸形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合并畸形ASD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ADS,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4-01-2000-12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45例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者常反复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本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2.2%(1/45),无晚期死亡,结论: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围手术期应加强心功能支持保护,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本中心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um defect,A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在本中心就诊的2002-09至2013-12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的71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其中男247例,女465例;年龄3~67岁,体重12~70 kg。结果 手术成功率99.0%(705/712)。5例因缺损直径较大或边缘不足导致试封堵失败,择期性行外科手术修补治疗;2例释放后即发现封堵器移位,立即通知外科及时开胸手术;置入封堵器直径为10~44 mm,中位封堵器直径28 mm。特殊病例有:20例多孔,1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1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缺同期行介入治疗,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PDA同期介入治疗。近期并发症包括: 封堵器移位(2例),心律失常(3例),无脑梗死或空气栓塞,平均2.2年(1~4年)的随访中出现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结论 ASD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高,近远期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监测的方法和价值。方法9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室间隔缺损(YSD)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超声监测下8例ASD封堵成功,1例因缺损口太大,封堵器无法固定而失败。14例VSD封堵成功,其中1例VSD术后有轻微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监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120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胸部平片及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测量结果,研究胸片肺动脉测量指标与肺脉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胸片指标与肺动脉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胸片指标判断有无肺动脉高压的准确性达76.7%,判断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准确性达84.85;建立了预计肺动脉压的回归方程,肺动脉压的回归预计值与实测值相比,62.5%病例相差≤1.3kPa94.2%病例相差≤2.7kPa。本文并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2例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向右心房或左心房凸出,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多并畸形,在合并畸形中ASD(84.4%)多见,其次是室间隔缺损(12.5%)和房间隔卯圆孔未闭(6.3%),还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和主动脉瓣狭窄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TIE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TEE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⑤IASA女性(75.0%)明显多于男性(25.0%)。结论:CDE对I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TEE判断合并畸形SD比TIE更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和评价经导管堵闭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用Amplatzer堵闭器对12例先天性心脏患者在局麻或基础加强化麻醉下经导管进行堵闭术,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年龄2~20岁.结果12例患者堵闭1次成功,心脏杂音消失,术后6~12 h下床活动,4~6 d痊愈出院.结论用Amplatzer堵闭器经导管堵闭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操作简便、恢复性、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