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吸毒对幸福感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十年来 ,吸毒和吸毒犯罪现象逐渐影响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 ,成为社会的公害。在云南省吸毒现象尤为严重 ,云南省有的地州在册吸毒人员已超过总人口的 2 % ,远远超出1%的“吸毒流行规模”标准[1] 。吸毒者是社会特殊群体 ,要使他们戒除生理毒瘾和断掉“心瘾” ,回归和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必须充分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 ,而人的主观幸福感是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吸毒人群的主观幸福感与正常人群相比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 ,研究吸毒人群与正常人群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可为社会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吸毒者从不吸毒到吸毒、从吸毒到戒毒的心理过程,重点探讨"为什么吸毒"和"如何戒毒"两个问题。方法:选取某强戒所16名戒毒学员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吸毒者受教育情况、工作情况、社会交往等不容乐观,且吸毒行为往往只是其众多问题行为中的一种,在吸毒之前,吸毒者已然存在其他的问题行为;2吸毒给吸毒者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痛苦,吸毒者被迫或主动戒毒,但都以失败结束。心瘾是阻碍戒毒的关键因素。结论:1导致一个人走上吸毒之路的原因,不仅是当前环境的因素,以及对毒品的好奇、无知等浅层次的心理因素,吸毒行为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2戒毒的心理矫治中,吸毒者的认知转变、内隐认知的转变是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吸毒者的社会支持及与心身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毒品滥用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并已引起医学界、心理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吸毒者的吸毒行为除与他们自身心理特征有关外 ,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失业、缺乏家庭温暖、精神空虚、孤独 ,对生活失去热情和信心等。研究认为 ,社会支持系统不良是导致多种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吸毒成瘾及复吸的主要原因[1,2 ] 。本研究运用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一组吸毒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初步研究 ,旨在为吸毒者实施心理治疗及作戒毒后回归社会的跟进服务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1.1.1 吸毒组 选择长沙市…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   总被引:82,自引:3,他引:82  
本文就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试图理清思路 ,以利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一 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现状1 大学生心理问题概况心理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1] ,大学生对心理辅导 (psychologicalcounseling ,也译作心理咨询 )的需求日趋强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 10 % -3 0 %之间[2 ,3 ] 。大多研究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4] 。研究发现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个性、民族、年级、专业、地域、独生子女与否等可能有一定相…  相似文献   

5.
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复吸原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吸毒者的自尊、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复吸原因。方法:采用自尊量表、Carrol抑郁量表(CR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复吸原因问卷,对260名吸毒类及经济类劳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吸毒者的自尊与抑郁、焦虑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教养类型的劳教人员在抑郁,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吸毒者。尤其女性程度更高;②在复吸原因选择上。心理因素是复吸者选择最多的因素,且复吸原因与心理状况呈显著相关。结论:①吸毒者的自尊、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吸毒者,尤其是吸毒女性的抑郁、焦虑程度明昆高于其它劳教人员;(2)心理因素是导致吸毒者复吸的重要原因.而复吸原因又与吸毒者心理健康状况相互关联。该研究提示了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个人素质、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人从健康变为不健康呢 ?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去寻求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某些个人的素质会使人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焦虑水平、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1] ;自我效能低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困扰 ,而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2 ] 。对应对方式的研究也发现 ,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3] 。另一种解释认为压力事件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 ,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  相似文献   

7.
中学青年教师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就读于福建省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暑期函授本科班的中学青年教师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implified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解亚宁编制 ) [1 ] 及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王极盛编制 ) [2 ]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 2 85份 ,剔除作答不完全、有规则反应的问卷 ,获有效问卷 2 50份。其中男 1 1 8人 ,女 1 32人 ,平均年龄为 2 6± 6岁。所有测试结果使用 SPSS 1 0 .0软件进行 t检验、信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 .中学青年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评分标准 ,将心理健康状况分…  相似文献   

8.
女性141例吸毒行为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山西省女性吸毒行为的现状,思考有效解决女性吸毒问题的方法,为女性吸毒行为的预防和女性吸毒人员的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采用自编的女性吸毒行为调查问卷对山西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的女性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毒害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蔓延;女性吸毒人员大多集中在无业、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和婚姻不幸福的人群;2在吸毒行为基本情况方面:女性吸毒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女性吸毒人员的吸毒剂量和吸毒持续时间以及频繁程度都存在增大的趋势;大多数女性吸毒人员初次接触毒品的来源是朋友,对于毒品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且在吸毒后情绪和精神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3女性吸毒行为在籍贯、职业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威胁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 ,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极其复杂 ,其中心理学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证实 ,犯罪青少年存在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1,2 ] ,其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3- 5] 。国内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少 ,且主要限于单因素分析。本研究旨在对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期为犯罪青少年心理学因素的研究进一步积累资料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犯罪组 :在某少年管教所随机抽取在监禁罪犯2 5 0名 ,均为…  相似文献   

10.
吸毒不仅危害个人 ,而且危害社会和家庭。一个家庭有成员吸毒 ,必然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了解吸毒人员对其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情况 ,本研究对 32 0名吸毒者的一级亲属作了心理健康的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从 1999年 7月至 8月在广州地区 8家自愿戒毒所进行自愿戒毒的戒毒人员中 ,随机抽取其一级亲属 32 0名 ,既往有心理障碍史的除外。其中男 16 5名 ,女 155名 ;年龄 19~ 58岁 ,平均 37.2± 6 .7岁 ,吸毒 5年以下和 5年以上的戒毒者的一级亲属分别为152名、16 8名。吸毒 5年以下和 5年以上的两…  相似文献   

11.
女性毒品犯人格类型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毒品犯的人格分类模型。方法 :以 2 5 2名在押女性毒品犯接受CPI测验数据为基础 ,以 2 0个变量所组成 2 0维空间对女性毒品犯进行Q型聚类。结果 :通过Q型聚类得到四种基本的人格类型 ,经F检验和LSD检验 ,表明四种人格类型在大多数分量表上的测验分数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女性毒品犯的人格特征可以分为独立—克制型、依附—冲动型、敏感—退缩型和浮躁—自夸型四种类型 ;这一分类模型为在押女性毒品犯的分类矫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和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和人格形容词检测表(PACL)对3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成人依恋维度和PACL的二阶人格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共得到3个典型变式。对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格特点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内向的、抑制的、合作的、社会化的、敏感的以及实验量表这几个人格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狱中女犯MMPI测试结果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群体具有各异的心理状态 ,有的显示特殊人格。据国内外有关报道 ,罪犯中有 4 0 %~ 6 0 %诊断为人格障碍[1- 5] ,说明人格在犯罪行为中起着重大作用。既往大多是对犯罪群体人格的研究 ,关于犯罪群体内的人格差异 ,研究较少 ,仅个别研究对青少年犯群体内的人格差异作过一些探讨[6 ,7] 。本文拟对成年女犯群体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分型 ,并比较各型之间人格差异 ,为预测女性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抽取山东省某女子监狱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犯 2 0 0名进行调查 ,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凡空题超过 2 2个条目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编制《反社会人格倾向评估问卷》(以下简称《问卷》),提供评价反社会人格倾向的有效测量工具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编制《问卷》,并用其对9718名正常被试和1347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测试,评价其信度和效度。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反社会人格倾向组被试在《问卷》上的得分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验证了良好的区分效度;②品行问题、冲动控制、攻击倾向3个分量表的C ronbach'sα系数分为0.86、0.88、0.76;3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分别为0.87、0.82、0.91,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反社会人格倾向评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反社会变态人格倾向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调查罪犯群体人格障碍阳性率,探讨罪犯人群人格的特殊性。方法以PDQ-4+问卷为工具,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罪犯群体378人。结果罪犯人群样本的PDQ-4+总分及各项分量表均分都显著高于大学生人群和普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22.59,P0.01或P0.001);各分量表得分的百分位显示在P90、P95位的得分普遍高出原量表划界分;方差分析表明反社会型、边缘型、被动攻击型、表演型及P总分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4.03,2.63,4.98,2.49;或P0.01),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回避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分量表分及量表总分在罪犯曾经的职业类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7,3.09,2.87,3.33,3.49,3.86,3.87;P0.05或P0.01);t检验表明,罪犯PDQ-4+总分及分量表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23,P0.05);分层聚类分析表明,罪犯群体人格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结论罪犯人格障碍存在高阳性率,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人格障碍测验为基础的三分类人格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分类模型,有助于监狱对犯人开展分类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男性盗窃人员的人格结构进行了分析。方法利用CPI人格测验量表。对200名男性盗窃人员的测试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5个载荷因子,其中因素1遵从性包含了自制力、好印象、幸福感等7个因子,因素2外向性包含自尊性、社交性、自在性等5个因子,因素3灵活性包含灵活性、独立成就、容忍性、共鸣性4个因子,因素4为从众性,因素5为操纵性。结论上述结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盗窃犯罪的内在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创造性倾向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不同创造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差异,探讨高创造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以322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极端分组法以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测验结果划分出高创造性倾向组和低创造性倾向组,然后对不同创造倾向大学生的CPI测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创造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10个分量表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其人格类型分布趋势不一致。结论 高创造性倾向大学生具有首创精神和上进心,敏感,自我确认和自我评价较高,社会适应良好,但自我控制力较低,自我中心倾向明显,高怀疑,倔强固执;高创造性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类型多为Alpha型和Gamma型.  相似文献   

18.
学习困难儿童的个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儿童本 )对 33例学习困难儿童进行人格评价 ,选择同一小学的 31例学习成绩优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学习困难儿童E、L分值低于对照组 ,N、P分值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四种个性类型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学习困难儿童个性多趋于内向 ,情绪稳定性差 ,部分儿童还存在精神质倾向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等  相似文献   

19.
男性服刑罪犯的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加,并已成为当今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犯罪是一种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可能与罪犯自身的个性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国内学者对该问题作过一些调查研究[1-5],他们主要采用EPQ、MMPI、SCL-90等人格调查表,证明犯罪与人格特征有一定关系。CPI可用于对学业成就、创造性潜能、管理潜能、工作绩效、A型行为、违法及社会偏离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和预测。为进一步证实以往研究的结论,本研究采用杨坚、龚耀先等修订的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简称CPI-RC)[6],对某监狱342例成年男性罪犯作了测查,以了解罪犯的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不同人格类型群体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特点。方法: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析注意偏向机制中的干扰抑制、返回抑制两个方面;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A),从某全日制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758人中,按EPQ中神经质和内外向两个维度的标准分高、低各12.5%选出四种典型人格类型各15名为研究对象,探析四组被试的注意偏向特征。结果:当靶子和线索出现的时间差为1000ms时,四组被试对三类情绪图片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图片性质主效应显著(F=1.30,P<0.05)、四组人格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0.65,P>0.05)。负性图片与正性图片的返回抑制效应差异显著(F=1.71,P<0.05),反应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与图片性质交互作用显著(F=1.62,P<0.05)。外倾人格特质组对正性图片产生了注意警觉,四组被试对正性、负性刺激都存在注意解除困难。结论:正常人群对情绪性刺激具有选择性加工趋势,外倾个体更偏好加工正性刺激,内向不稳定组对负性刺激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