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调任通督针刺法"与口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调任通督针刺法",主穴取中脘、关元、气海、中极、命门、腰阳关、腰俞,治疗于月经结束后开始,隔日治疗1次,治疗4次后行B超检测卵泡,待卵泡检测长至18mm及以上改为每日针刺1次至卵泡排出后停止针刺治疗。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d开始口服克罗米芬,每日50mg,连服5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A、B、C型)、宫颈黏液评分、双向型基础体温(BBT)例数、排卵例数、妊娠例数;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和睾酮(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周期均有缩短(均P0.05),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和宫颈黏液评分增高(P0.05,P0.01),且观察组内膜厚度和宫颈黏液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1);两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较治疗前增多(均P0.05),且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卵率为88.0%(44/50),优于对照组的70.0%(35/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H水平均比治疗前降(均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能促使PCOS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还能有效降低血清LH水平,改善卵巢功能,有效提高排卵率,疗效优于口服克罗米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COS不孕症行IVF-ET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期标准长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开始促排卵时给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用药时间、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卵泡数、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及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n用量、Gn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 CG注射日直径≥1.8 cm卵泡数及获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比例及E_2、P、L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能提高PCOS不孕症行IVF-ET术患者h CG注射日雌孕激素水平及优质胚胎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有效降低血清LH水平,改善卵巢排卵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阳虚型PCOS性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则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后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最大厚度、基础体温(BBT)、排卵数、妊娠数;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和睾酮(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月经周期较前缩短,子宫内膜最大厚度增加优于对照组(P0.01);双向基础体温、排卵、妊娠例数多于对照组,其中排卵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比较,治疗组LH水平及LH/FSH比值低于对照组(P0.01),E2、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能促使肾阳虚型PCOS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增加子宫内膜最大厚度,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能有效降低血清LH水平,提高E2、P水平,改善卵巢功能,有效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通经健孕汤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辅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通经健孕汤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结果:妊娠率观察组25.00%,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宫颈黏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E2、FSH高于对照组(P0.05),L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经健孕汤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辅治PCOS不孕能提高排卵率及宫颈黏液评分,缩短月经周期,增大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丸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4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选取10例做前后自身对照,对照组23例选取8例做前后自身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类型及子宫内膜厚度和内膜中白血病抑制因子、整合素β3的表达量,并对LIF、整合素β3与子宫内膜厚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1)经治疗后治疗组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IF表达量均较治疗前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整合素β3表达量比对照组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经治疗后治疗组A型子宫内膜率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整合素β3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分别对LIF、整合素β3与子宫内膜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示均未见相关性。结论:益肾活血丸通过提高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LIF、整合素β3的表达量,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类型,从而改善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对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肾阴虚型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卵泡发育成熟时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以及妊娠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卵泡成熟时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PI、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3例出现乳房胀痛,2例出现阴道少量出血,5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滋肾填精方治疗子宫内膜薄性不孕症,可促进子宫内膜增长,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肾调经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整合素β3(Integrinβ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无排卵PCOS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的促排卵方案:A组为克罗米芬(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共17例;B组为CC/hCG加中药组,共19例。同期选择22例月经周期正常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对3组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Integrinβ3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ntegrinβ3的表达下降(P0.05),B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hCG促排卵治疗降低了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加服补肾调经中药后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对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促排卵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PCOS所致不孕妇女78例,分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氯米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补肾化痰活血汤治疗,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检测血清生殖激素变化,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子宫内膜发育以及卵泡发育情况,并随访6个月记录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SH、E_2、P升高,LH降低。子宫动脉RI、PI降低,V_(max)、V_(mean)无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增厚。子宫内膜A型比例升高,卵巢体积、卵泡数目降低,主卵泡直径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SH、E2、P较高,LH较低,子宫动脉RI、PI较低,子宫内膜厚度较厚,子宫内膜A型比例较高,卵巢体积、卵泡数目较低,主卵泡直径较大,总有效率较高,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较高。结论: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肾阳虚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助于卵泡发育及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肾虚血瘀型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脱落4例,最终纳入36例。对照组接受来曲唑治疗,治疗组接受穴位埋线联合来曲唑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发生妊娠则停止用药及操作。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血流及Salle评分,评估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ll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内膜厚度、内膜A型率、内膜血流信号存在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55.6%(20/36),高于对照组的30.6%(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来曲唑能明显改善PCOS所致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血流和内膜形态,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排卵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化[子宫内膜厚度(ET)、子宫螺旋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子宫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SH、E2、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T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I和RI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火针治疗PCOS不孕症可减轻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还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1.
潘磊  倪力刚  胡劲涛  许超 《新中医》2021,53(6):105-108
目的:观察督脉隔药饼灸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残余痛缓解及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存在残余痛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督脉隔药饼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VAS评分、ODI、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BAL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隔药饼灸能有效改善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残余痛患者的症状及骨代谢指标,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姚志城  黄小冰  卓善蓝 《新中医》2020,52(6):114-117
目的:观察督脉铺灸结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施加督脉铺灸,每次1.5 h,每周1次。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人体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水平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对照组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血清CRP、ESR、HLA-B27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对BASDAI评分、BASFI评分、血清CRP、ESR、HLA-B27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铺灸结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早中期AS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陈兰  谈勇  陈淑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0):4035-4039
评价在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基础上,CC与定坤丹对PCOS不孕症患者临床促排卵和临床妊娠疗效的研究,为中药助孕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2017年4月23日在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不孕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CC+Gn+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B组(CC+Gn+定坤丹)。观察周期排卵率、周期取消率、周期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Gn使用天数和总用量、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A组的周期排卵率、周期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及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B组,而周期取消率、Gn使用天数及总用量均大于B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未出现1例LUFS或OHSS。CC与定坤丹对PCOS不孕症患者具有促排效应,且CC+Gn+定坤丹联合促排方案能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杨岳  万凌屹  丁彩飞 《新中医》2022,54(2):121-125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与促排卵药物联合使用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雌二醇激素(E2)、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抗缪勒氏激素(AMH)以及排卵率、受孕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各39例。对照组予克罗米芬并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注射HCG 5 000~10 000 U;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价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E2、AMH水平并测量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随访并统计入选病例最终的排卵率、受孕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E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注射HCG当天血清E2均高于注射前,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联合用药组(9.37±3.04)mm,对照组(6.60±2....  相似文献   

15.
张继磊 《新中医》2020,52(5):29-32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心肾阳虚型CHF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真武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BNP、内皮素-1(ET1)含量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8%,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值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BNP、ET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SD、LVEDD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E/A、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F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BNP含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希瑞  周正谦 《新中医》2021,53(5):70-75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及阻力系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PCV)、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指标[内皮素-1 (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ET-1/CGRP比值],采用眩晕障碍量表筛查表(DHI-S)及眩晕量表(DARS)评价2组的眩晕症状。结果:研究组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共济失调、平衡障碍等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LVA、RV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V、PCV、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PV、PCV、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及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FIB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T-1及ET-1/CG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GR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HI-S及D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DHI-S及D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迅速转归,改善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柴雅倩  陈群  徐志伟 《中医杂志》2007,48(8):733-734,744
目的探讨瘀血舌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管超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81例瘀血舌患者辨证分型分为痰凝血瘀舌组、气虚血瘀舌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彩色多普勒指标的检测。结果痰凝血瘀舌组其舌下动脉的搏动指数与血液流变学的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气虚血瘀舌组其舌下动脉的搏动指数与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呈负相关。结论舌血流的改变对于疾病影响微循环出现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为中医基本理论探讨及临床诊断治疗都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并且反映了中医临床病证中的某些病理变化,从而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了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选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连用5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每周期连续服用14 d;2组患者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情况和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0%)高于对照组(60.47%)(P0.05);2组血清LH、FSH治疗后明显下降,E2、P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血清LH、FSH治疗后低于对照组,E2、P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双磷酸盐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病情活动的影响及对患者功能活动的改善情况,观察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患者9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1例,对照Ⅰ组30例,对照Ⅱ组30例。观察组用雷火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 Tc-methylene diphosphate,99 Tc-MDP,商品名云克)治疗,对照Ⅰ组使用普通艾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对照Ⅱ组单用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3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后评价各项指标。观察血沉、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评分、脊柱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 inden,BASFI)、疾病活动性指数(actioities disease index,BASDI)等。结果:对照I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Ⅱ组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3组患者脊柱疼痛(VAS评分)、功能指数(BASFI)、脊柱炎症(BASD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火灸联合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小针刀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及对骨代谢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3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穴位贴敷联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骨代谢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