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信息行标共面模板(以下简称行标模板)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58例应用模板粒子植入,其中30例应用行标模板,28例应用通用制式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匹配周边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采用非共面和共面模板术前计划参数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外照射的胰腺癌患者,其影像信息导入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非共面计划与共面计划,每例患者处方剂量设定为110 Gy,粒子活度0.4 mCi(1 Ci=3.7×10^10Bq),分别优化剂量分布,比较两者的针数、粒子数、90%和100%靶体积受照剂量(D90、D100)、100%、150%、200%的处方剂量覆盖的靶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比较周围正常器官小肠、结肠、十二指肠、胃、脊髓2 cm^3和5 cm^3所受到的照射剂量D_(2 cm^3)和D_(5 cm^3)。结果共面计划比非共面计划的植入针数18.63 vs.16.45针稍多(t=-3.239,P<0.05);粒子数相当90.2 vs.91.01颗(t=-3.373,P>0.05);靶区的D90、D100、V100、V150、V200、CI、EI、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正常器官小肠、结肠、十二指肠、胃和脊髓的D_(2 cm^3)、D_(5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非共面与共面计划均可达到处方剂量,同时正常器官的剂量相差很小,模板各有自己特点,故临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精确性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资料10例。患者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5岁,KPS评分≥ 70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盆腔放疗。病灶体积为3.5~58.0 cm3(中位31.9 cm3),处方剂量120~180 Gy,粒子活度0.55~0.67 mCi(1 Ci=3.7×1010Bq),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数目为50(12~81)颗。根据术前计划在3D-PCT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为53(10~82)颗。评估剂量学参数包括D90D100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剂量D2 cm3D1 cm3D0.1 cm3。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多于术前计划设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5)。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EI、CI和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肠道的D2 cm3D1 cm3D0.1 cm3、直肠D0.1 cm3的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D2 cm3D1 cm3术后计划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0、-2.240,P<0.05)。结论 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术后实际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设计,可以保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精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验证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的精确性与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癌患者共12例。记录治疗前计划和治疗后计划实际植入针数及粒子数,比较治疗前后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中位病灶体积31.2 cm^3,中位粒子数61.5颗,中位处方剂量130 Gy。治疗前计划的D90、MPD、V100、V150和V200均值分别为134.2、64.6、93.3、75.3和39.3 Gy,治疗后计划分别为146.7、68.94、97.47、80.40和48.30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植入针数、粒子数、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治疗后计划剂量质量评价为优(66.6%);4例为良(33.3%)。结论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下,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治疗后各项剂量参数均符合预计划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有效及对剂量学的可控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1月符合 125Ⅰ粒子植入适应证的NSCLC患者20例,其中3D-PCT辅助CT引导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3D组),CT引导徒手穿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徒手组),术前2 d内行CT定位扫描,得出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行术前预计划。术后即刻行胸部CT扫描,术后质量验证。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的靶区体积所占的剂量D90D100、100%和150%的处方剂量所占的靶区体积百分比V100V15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3D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V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P< 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徒手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粒子数、V100、EI、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2.492、4.725、7.258,P< 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D组术后剂量学参数和徒手组术后剂量学参数行单样本t检验,其中V100、CI、EI、HI、剂量误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2.278、4.637、4.616、-4.785,P< 0.05),两组术后V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125Ⅰ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NSCLC安全可行,剂量学可控,且在粒子空间分布方面较徒手穿刺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引导共面模板(coplanar template,CPT) 辅助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胸壁恶性肿瘤的剂量准确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31例转移或复发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T引导CPT辅助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资料。术前制定治疗计划,处方剂量(PD)110 Gy,术中在CT引导下应用CPT辅助进行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术后立即扫描CT观察粒子位置分布,进行剂量验证。比较手术前后D90D100V90V100及粒子数量之间的差异。术后定期复查胸CT,与术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随访至2016年7月。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手术前后D90D100V90V100及粒子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为0.951±0.13,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为6.5%±0.9%。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CR)25.8%(8/31),部分缓解(PR)51.6%(16/31),肿瘤稳定(SD)6.5%(2/31),肿瘤进展(PD)16.1% (5/31),有效率(CR+PR)77.4%,局部控制率83.9%(26/31)。随访过程中有13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应用CPT辅助放射性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胸壁恶性肿瘤可保障术前计划在术中得到执行,从而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评估术前、术后治疗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阐明利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精确性。方法 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9例,术前均行CT模拟机扫描定位图像传送粒子治疗计划系统(B-TPS)行术前计划,打印3D-PNCT,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并植入粒子,记录术前计划和术中实际植入针数和粒子数,比较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即D10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V200结果 患者GTV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粒子总数675颗,术后669颗。术前粒子针总数138根,术后132根。针道角度偏差平均1.99°±2.94°(0°~13°)。术前和术后CI、EI和HI、靶区D90、MPD、V100V150V200剂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宫颈癌可获得较好的术前、术后治疗计划匹配和植入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ed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radioactive 125I seedimplantation,RISI)治疗胸壁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并分析剂量学参数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55例胸壁转移瘤临床资料。术前经TPS制定治疗计划,术中在3D-PCT辅助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第3天复查CT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计算局部控制率、总生存(OS)率,并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相关并发症。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局部控制时间(local control time,LC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剂量学参数预测LCT的临界值。结果 55例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胸壁转移瘤患者术后1、2、3年OS率为72.7%(40/55)、21.8%(12/55)、16.4%(9/55);术后3、6、12、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6.4%(53/55)、86.5%(45/52)、85.0%(34/40)、91.7%(11/12)。术后GTV、粒子数目、D90D100V100V150V200、CI、EI、H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90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病理分级、D90D100V90V200对LCT有显著影响(P<0.05);将之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病理分级、D90为LCT独立影响因素,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D90 ≥ 127 Gy的患者比D90<127 Gy局部控制时间显著延长(χ2=16.61,P=0.000)。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为80.8%(21/26)。1~2级度放射性皮炎5例,Ⅲ度放射性皮炎1例。结论 对于胸壁转移瘤,应用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剂量精准可控,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当D90 ≥ 127 Gy时LCT显著延长,D90为LCT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实际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多个治疗中心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数据。粒子植入流程包括术前计划设计、CT引导下穿刺、粒子植入、术后评估剂量验证。分析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v1.1,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v4.0。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岁(51~85岁),中位病灶直径2.7 cm(1.1~6.0 cm),使用粒子活度中位0.6~0.8 mCi(1 Ci=3.7×10^10 Bq)。术后验证所示中位剂量D90159.9 Gy(110.4~278.8 Gy)。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3~97个月),患者总体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5%、79%、7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4.8%、49.9%。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各占7例(17.9%)。气胸发生率达56.4%(22例),其中有9例(23.1%)需要有创闭式引流。只观察到1例2级放射性肺炎(2.6%),未观察到皮肤、食管炎、脊髓炎等其他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80~90、病理类型为腺癌、T分期为T1~2、术后D90>180 Gy的患者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χ^2=12.706,3.995,6.077,6.202,P<0.05)。术后D90高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χ^2=6.907,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性及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气胸是125I粒子植入手术最主要的操作并发症。肺腺癌、剂量高预示着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损伤效应与临床处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损伤效应。方法对121例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由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通过CT影像和纤维支气管镜(FFB)引导植入放射性核素^125I粒子,进行验证和病灶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如心脏及脊髓)的受量推算,定期进行复查。结果CT引导组和FF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和77.3%;损伤效应发生率分别为56.2%和7.5%,其中CT引导组患者心肺及脊髓的照射剂量为31.0和7.5Gy,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该组患者的早期和放射损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6%和1.1%,而FFB组未观察到放射损伤反应发生。结论粒子植入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轻度的、易于处理的和可逆的损伤效应,本研究未观察到严重的放射忭肺炎和不可逆的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T引导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性直肠癌(LR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接受CT引导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LRRC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利用三维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肿瘤靶区需要粒子数目、活度和剂量。每颗粒子活度14.8~29.6 MBq(中位25.9 MBq),植入粒子数目33~137颗(中位74.5颗)。术后即行CT扫描进行剂量验证,处方剂量120~160 Gy,实际剂量D90 75.91~159.32 Gy(中位119.77 Gy)。对患者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2个月(4.2~35.0个月)。肿瘤控制总有效率50.0%,其中完全缓解率13.3%,部分缓解率36.7%。1和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0%和8.0%。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6.5%和32.9%,中位生存期21.5个月。疼痛缓解率95.2%,并发症发生率20.0%,主要为1、2级皮肤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结论 CT引导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创伤小、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定制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的优选方案。方法125I 粒子等间距植入直径为1、2和3 cm的3种球形模体和三径分别为1 cm×1 cm×2 cm、1 cm×1 cm×3 cm、1 cm×2 cm×2 cm、1 cm×2 cm×3 cm、1 cm×3 cm×3 cm、2 cm×2 cm×3 cm和2 cm×3 cm×3 cm的7种椭球形模体,粒子分布均匀对称,调整粒子活度和间距,使靶区剂量满足处方剂量D90 145 Gy,并实现尽可能适形均匀的剂量分布。初始粒子间距是1 cm,为改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和均匀性,将粒子间距调整为0.75 cm。通过评价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适形指数(CI)定制粒子植入优选方案。同时记录植入粒子活度和数目。结果 对直径1 cm的球形靶区,粒子间距1和0.75 cm 时HI分别为40.0%和55.9%,EI分别为98.3%和95.1%,CI均为0.44;对直径3 cm的球形靶区和1 cm×2 cm×2 cm的椭球形靶区,粒子间距1 cm植入方式的HI、EI和CI优于粒子间距0.75 cm 的植入方式。对其余靶区粒子间距0.75 cm植入方式的EI和CI均优于间距1 cm的植入方式,HI略小于间距1 cm的植入方式。粒子间距0.75和1 cm植入单颗粒子活度分别为17.0~27.8 MBq 和30.0~58.8 MBq,间距0.75 cm比间距1 cm多植入粒子2~10颗。结论 对于10种靶区,除直径为1 cm、3 cm的球形靶区和1 cm×2 cm×2 cm 的椭球形靶区以外,其余7种靶区0.75 cm 植入方式的剂量分布适形度更好,靶区外接受处方剂量体积更小,为粒子均匀植入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术后气胸发生率的因素.方法 观察821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198例发生气胸的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CT发现气胸198例,发生率为24.1%.发现植入针进针平均深度、患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合并肺不张、植入针道数目、手术时间、进针角度及肿瘤直径7个因素与术后气胸发生率相关(χ2 =10.293、11.463、5.310、8.868、13.348、9.326、16.504,P<0.05).其中COPD患者176 例术后发生气胸65例(36.9%);植入针进针的深度<6 cm(205例)、8~12 cm(378例)及>12 cm(238例)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29例(14.1%)、98例(25.9%)、71例(29.8%);植入针道数目<5(183例)、5~10 (408例)、>10(230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例数分别是31例(16.9%)、92例(22.5%)、75例(32.6%);手术时间<10 min(198例)、10~20 min(412例)、>30 min(211例)的患者术后发生气胸分别为27例(13.6%)、101例(24.5%)、70例(33.2%);合并肺不张患者132例术后发生气胸的19例(14.4%).其中前4项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76、2.147、1.827、2.368,P<0.05),最后1项是气胸的保护因素(OR=0.367,P<0.05).结论 当病灶离胸壁远,患者合并有COPD,术中植入针道较多的患者,粒子植入前要充分考虑到气胸发生的可能,减少穿刺针数目及加快手术时间,可使CT引导下经皮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气胸发生率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区后的位置稳定性。 方法 随机选择10例行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植入治疗的患者,植入后1周内使用放射治疗模拟机拍摄两张不同角度的平片,计数粒子数量,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做平面剂量分析,计算处方剂量的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剂量均匀指数。粒子植入后2个月,重复上述过程,比较两次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次检查粒子数量一致。处方剂量50%、100%、150%等剂量曲线所包围面积以及剂量均匀指数包括粒两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腮腺嚼肌区后,位置稳定,使治疗效果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CTRISI)治疗其他原发恶性肿瘤肺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其他脏器肿瘤肺转移的患者50例,其中,45例(90%)CTRISI单独治疗,5例手术与CTRISI联合治疗。评价5年局部控制率、5年生存率及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覆盖90%靶体积时的剂量(D90%)为(112.3±12.2)Gy,90%剂量覆盖的靶体积百分比(V90)为91.3%±8.2%,术后验证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06.2 Gy。1、2、3、4、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8%、86.5%、56.6%、42.4%、31.1%。中位随访期为2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7.1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3.4%、52.3%、38.7%、20.3%、13.7%。病灶直径≤4 cm或>4 cm是预测总生存率(χ2=4.621,P<0.05)和无进展生存率(χ2=7.548,P<0.05)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对其他脏器原发肿瘤肺转移且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CTRISI或联合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