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剥脱性唇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14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4例每日早晨和中午局部外搽复方复米松软膏各1次,晚上睡前局部外搽0.1%维A酸乳膏1次;对照组67例,局部外搽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早、晚各1次。连用3周后改为隔日用药1次,疗程1个月。两组均内服复方甘草酸苷2片(儿童1片),3次/d,氯雷他定分散片10mg×1片(儿童1/2片),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8.38%,总有效率95.95%,停药3个月后复发率1.35%;对照组分别为52.24%、77.61%、11.9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氟米松软膏与维A酸乳膏治疗等综合疗法对剥脱性唇炎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剥脱性唇炎是指是因化学物、日光或不明原因所致的口唇慢性炎症,以唇黏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结痂为主要特征,其症时轻时重,日久不愈,为慢性唇炎的一种。现代医学认识,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属茧唇、唇风等范畴,中医历代医家也对本病早有认识。 相似文献
6.
剥脱性唇炎是唇粘膜的一种慢性浅表性炎症,临床特征为反复脱屑,粘膜浸润肥厚.目前将原因不明的,不能分类的慢性脱屑为主的唇炎列入剥脱性唇炎. 相似文献
7.
泻黄散合增液汤治疗剥脱性唇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剥脱性唇炎,皮损多见于下唇,亦可延及上唇,症见结痂、裂口、干燥和疼痛,病情可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我院乔鸿儒教授采用泻黄散合增液汤治疗剥脱性唇炎29例,效果显著,兹整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9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最小6岁,最... 相似文献
8.
剥脱性唇炎(Exfoliative cheilitis)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慢性炎症,在农村较为常见。90%患者皮损发生于下唇,继而出现不同程度唇黏膜剥脱或出血,有的患者呈现唇红部干燥皲裂;重者出现大小不等溃疡及炎性反应,尤以接触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后症状加重。鉴于此,为寻求适合广大患者简而易行的治疗方法,笔者1999年1月—2004年1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患者16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3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健脾渗湿汤治疗慢性剥脱性唇炎患者3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全国名老中医王自平教授治疗中医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经验丰富.王老治疗复发性流产孕前以"预培其损"为要;重视"调经种子";擅长应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主张孕前中药调理改善肾虚、脾虚、血瘀、血虚诸证.孕后安胎之法以"补肾益精,脾肾同调,理气行滞,养血活血"为主.孕期在补肾健脾、调补冲任基础上,慎重选择养血活血药种类及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金季玲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运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内治法以调补肝、肾脏为主,采用滋阴润燥,养血祛风之法;外治法则以清热祛湿、祛风止痒为主。结果:本病病因与肝肾精亏,外阴失养有关。治法则运用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内治法以调补肝、肾脏为主,外治法则以为主。结论:运用中药内服、外治法治疗外阴白色病变,能明显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15.
吕雄教授基于气血、肝脾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气血肝脾”理论,认为气血相依,从气滞发展到血瘀的过程应重视“血郁”这一中间病理状态,气血病变的治疗当以调气为先,通过肝脾同治以达到利气行血之目的。基于“气血肝脾”理论,吕雄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诊疗过程中,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肝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良性病变多属气滞血郁。早期以气滞为主,称“气结”; 病情迁延则发展为血郁,称“血结”,治疗时均以理气为先,调血次之,临床上常用玄麦甘桔汤合四逆散加减,通过调和肝脾气血,改善甲状腺局部的气滞血郁状态,从而使甲状腺结节缩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6.
迟华基教授认为糖尿病并不等同于中医消渴,认为糖尿病的消渴阶段由"脾瘅"发展而来,临床应注重脾胃湿热因素。因此糖尿病前期治疗以清利脾胃湿热为主,后期治疗以活血养阴为主,兼以清利湿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凉血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治疗组予凉血清热利湿方。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瘙痒程度、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71.9%,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瘙痒程度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凉血清热利湿方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参芪复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作为三大高发病种之一,威胁人类健康。参芪复方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则,主治瘀血型消渴病。有必要从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阐明黄芪复方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采用整体、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探讨参芪复方针对糖尿病多个病理环节在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兼行气导滞方面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该方通过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修复胰岛β细胞、抑制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病理损伤,达到益气健脾的作用。通过抑制脂肪毒性,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血中尿酸(UA)、尿素(UREA)代谢异常,改善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改善微循环,抑制细胞外基质积聚造成的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达到滋阴清热的效果。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细胞纤维化形成,保持血流通畅,从而达到了活血化瘀兼行气导滞的作用。参芪复方具有多组分、多层次(整体、细胞、分子)、多途径(血管、肾脏、心肌)作用特点,融防御、保护、调节于一体,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