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丙泊酚输注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TPB)应激反应的有效浓度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7年4~10月于笔者医院拟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P1组(n=30,0.8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和P2组(n=30,1μg/ml靶控输注丙泊酚)。采用序贯法滴定各组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有效浓度,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术中心率血压的变化、体动和有关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抑制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应激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8ng/ml(95% CI:4.4~6.2ng/ml)和3.8ng/ml(95% CI:3.4~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和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P2组(P<均0.05),术后苏醒时间较P2组短(P<0.05)。结论 丙泊酚0.8μg/ml靶控输注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抑制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应激反应的EC50为4.8ng/ml,呼吸抑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临床应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TCI),探索出合适的临床麻醉方式.方法 为选择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分为T组和R组.T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插管,术中以组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浓度3μg/kg)和瑞芬太尼(靶控浓度在2.6-7ng/ml).直至术毕;R组用七氟醚,诱导插管,以七氟醚(2.5%-3.5%)维持至术毕.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七氟醚或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均能满足妇科腹腔镜的麻醉需要.从麻醉诱导时的呼吸抑制和诱导的血流动力学看,七氟醚的麻醉优干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麻醉.从术后的恶心,呕吐率看,七氟醚的麻醉高于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TCI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静注联合应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胃镜诊疗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实行无痛胃镜诊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异丙酚静注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RP组)和单纯静注异丙酚镇静(P组),观察诱导前、进镜时、诊疗时及术毕时BIS、SpO2、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以及比较检查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结果与诱导前相比,2组术中BIS降低(P<0.05),P组术中MAP和HR及术毕时HR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术中BIS升高(P<0.05),MAP、HR、SpO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异丙酚静注用于胃镜检查及治疗时,麻醉迅速、平稳,苏醒快,镇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方法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老年结肠镜受检者随机分为三组:手控推注丙泊酚复合单次芬太尼组(BP+F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单次芬太尼组(TP+F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双通路靶控输注组(Tp+R组).记录检查过程中受检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镇静深度、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等.结果 与BP+F组比较,TP+F组和Tp+R组诱导过程丙泊酚用量减少,镇静深度更适宜且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三组间检查情况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手控推注和靶控输注丙白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镇静,但靶控输注可减少丙泊酚用量,使镇静深度更适宜,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恢复更迅速.  相似文献   

5.
哈梅芳  景勇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619-2620
目的:探讨在全麻诱导中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阿曲库铵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全麻患者90例,分成两组,P组:维持瑞芬太尼输注浓度恒定,调整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的效应部位浓度;R组: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输注浓度恒定,调整瑞芬太尼输注浓度。每组依据输注浓度不同分成三个小组,P组瑞芬太尼输注浓度恒定为0.40μg.kg-1.min-1时,P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1.5μg.ml-1、2.0μg.ml-1、2.5μg.ml-1;R组丙泊酚浓度恒定为2.0μg.ml-1时,R组瑞芬太尼输注浓度分别为0.35μg.kg-1.min-1、0.40μg.kg-1.min-1和0.45μg.kg-1.min-1。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阿曲库铵的监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诱导时对阿曲库铵肌松作用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行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苏醒的过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40例年龄38~60岁,ASAⅠ~Ⅱ级择期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S、P两组(n=20),自诱导至术毕两组均以2~4ng/ml效应室TCI输注瑞芬太尼,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TCI输注丙泊酚麻醉维持。麻醉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记录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h镇静评分(OAAS)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P组明显长于S组(P〈0.01)。拔管后OAAS评分、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比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可控性更佳,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44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R0、R2、R4、R6组(n=11).R0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生理盐水,R2、R4、R6组分别以效应室靶浓度(RCe) 2、4、6 ng/ml TCI瑞芬太尼,输注10 min时开始TCI丙泊酚,初始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PCe)均为1.5 μg/ml,每4 min增加0.5 μg/ml,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为1分时给予强直刺激,记录在睫毛反射消失、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CSI、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PCe,并对CSI与改良OAA/S评分、BIS、PCe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R0组相比,R2、R4、R6组睫毛反射消失、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CSI、BIS明显升高,PCe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CSI与改良OAA/S评分、BIS呈正相关,与PCe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CSI可用于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时的靶控血浆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50%有效靶控血浆浓度(CP50)。方法择期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患者80例(ASAⅠ~Ⅱ),应用TCI靶控输注系统,按不同血浆靶控浓度随机分为8组(n=10):Ⅰ组(1.0μg.L-1)、Ⅱ组(1.5μg.L-1)、Ⅲ组(2.0μg.L-1)、Ⅳ组(2.5μg.L-1)、Ⅴ组(3.0μg.L-1)、Ⅵ组(3.5μg.L-1)、Ⅶ组(4.0μg.L-1)、Ⅷ组(4.5μg.L-1)。应用半数效量序贯法计算瑞芬太尼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CP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瑞芬太尼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CP50为2.48μg.L-1,CP50的95%CI为2.24~2.74μg.L-1。结论瑞芬太尼TCI时患者呼吸抑制的CP50为2.48μg.L-1。  相似文献   

9.
李春霞 《西部医学》2014,(8):1074-1076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靶控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组(对照组),每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3 min后(T1)、插管(T2)、切皮(T3)、术中探查(T4)以及拔管(T5)时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靶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诱导3 min后(T1)的SBP、DBP、HR低幅度大于靶控组(P<0.05);拔管(T5)时,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两组BMI正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中肥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靶控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可缩短苏醒时间,降低麻醉药用量,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肥胖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I组)和异氟烷复合丙泊酚组(对照组)各140例.比较两组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术毕不同时间节点的苏醒情况和镇静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CI组T1时间节点的SBP、DB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I组麻醉恢复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I组的5 min、10 min OA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0 min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麻醉诱导插管时易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完全,麻醉安全性高、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11.
张浩  刘存明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4):154-156,15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过度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过度肥胖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n=50):瑞芬太尼靶控组(R组)和空白对照组(N组)。R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ng/ml;N组:泵注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检查开始时(T1)、胃镜过声门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术后5min(T4)的心率(HR)、血压(MAP)、呼吸频率(RR)。用Ramsay评分评价术中镇静作用;记录手术胃镜检查时间及术中低氧血症、体动反应、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医生及内镜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与N组相比,R组患者T1、T2、T3时HR、MAP,及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患者及内镜医生满意度明显增高(P < 0.05)。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可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素素  魏昕  疏树华  柴小青 《安徽医学》2017,38(11):1385-1389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患者行亲属供肾肾移植术,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浆药物浓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10月安徽省立医院择期活体供肾肾移植受体27例,选择血浆靶控,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为45~55。依次记录麻醉诱导后10、20、30及40 min及肾移植术中开放髂血管后10、20、30及40 min各时间点丙泊酚TCI效应室浓度,并采集动脉血3 mL,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实测丙泊酚浓度。监测计算肾移植手术中丙泊酚TCI的偏象度及精密度。结果 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麻醉后术中HR减慢、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术中髂血管开放前中心静脉压(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髂血管开放后CVP较开放前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血管开放前丙泊酚TCI偏离度及精密度分别为9.58%、10.42%,髂血管开放后丙泊酚TCI偏离度及精密度分别为14.17%、14.19%,二者均在临床使用范围(-15%<偏离度<15%,精密度<30%)。髂血管开放前丙泊酚效应室浓度、髂血管开放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浆药物浓度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F=2.35,R2=0.58,F=2.95,R2=0.71,P<0.05)。髂血管开放前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浆药物浓度间浓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I丙泊酚用于ESRD患者术中维持,效应室浓度与实测血药浓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肾移植患者术中丙泊酚TCI,其偏离度及精密度均在临床使用范围。髂血管开放后大量补液对麻醉深度影响较小,无需增加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都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Ⅰ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8μg/mL,瑞芬太尼0.8 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镇静分级评分(Ramsay)2级时开始手术,缝合皮肤时停止给药。Ⅱ组:于手术前静脉给与芬太尼2μg/kg。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Ramsay评分及镇痛评分。结果:Ramsay评分:Ⅰ组在分离甲状腺时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也有差异(P<0.05)。镇痛评分:Ⅰ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和术后均有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Ⅱ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镇静和镇痛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50名CABG术后进入ICU,并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异丙酚和咪达唑仑镇静。两组患者按需要使用芬太尼镇痛。患者的纳入标准包括:年龄40~60岁、血流动力学稳定、射血分数大于40%。主要观察指标为镇静深度,由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表示。其余指标包括气管拔管前连续监测得到的有创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气和呼吸机通气参数。结果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的镇静深度大致相同(RSS=4.5 vs RSS=4.7,P=0.295),但是咪达唑仑组的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大于异丙酚组(12.5mg/h vs 4mg/h,P=0.004)。两组间平均动脉压(P=0.510)和心率(P=0.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患者(102±27min vs 245±42min,P=0.019),但两组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h vs 36.3h,P=0.240)。结论异丙酚能为CABG术后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镇静,能够明显减少镇痛药的需求量,并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择期颅脑肿瘤患者麻醉过程中,异丙酚与七氟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对脑组织氧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拟开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组(PR组,n=30)和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组(SR组,n=30)。观察指标包括:麻醉期间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麻醉时间、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等。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R组相比,SR组SjvO2较高,而Da-jvO2则较低(P<0.01)。 结论 异丙酚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用于颅脑肿瘤患者手术,前者利于维持稳定的脑氧供需平衡,且术后苏醒迅速,后者可改善脑组织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局麻下腹主动脉瘤介入手术中清醒镇静的有效靶控输注浓度。方法:将60例ASAII~III级局麻下EAAA手术患者按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目标浓度的设定随机分为4组[R1组(1.0ng/ml)、R2组(2.0ng/ml)、R3组(3.0ng/ml)R4组(3.5ng/ml)]。术中镇静指标包括:每5分钟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1次,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持续记录;术中持续观察患者焦虑状态和瑞芬太尼的的输注情况;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其他指标包括术中呼吸循环指标、术后患者并发症以及出院时间等。结果:OAA/S评分显示:R3组评分为3.96分,R4组评分为3.31分,两组评分显著低于R1组(4.31分)和R2组(4.26分);R4组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VAS评分显示:R1组评分为1.49±0.62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R2组为0.85±0.60分,R3组为0.35±0.40分,R4组为0.31±0.50分);各组在围术期BIS水平、焦虑评估、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出院转归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局麻下的腹主动脉瘤介入手术中,将瑞芬太尼目标浓度设定在3.0ng/ml行靶控输注时,可有效达到清醒镇静和完善镇痛的同时,并可提高术中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甲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均先行颈部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开始时,F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芬太尼0.1 mg;R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瑞芬太尼0.12~0.05μg/(kg.min)-1;D组先静脉缓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然后同时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h)-1+瑞芬太尼0.05μg/(kg.min)-1,术后止血结束即停止输注。记录3组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2)和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在手术刺激最强的T2时间点,R组和D组VAS评分及MAP、HR均明显低于F组(P<0.01,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但R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行甲亢手术可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既维持了呼吸、循环稳定,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1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21例。R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术中根据刺激的强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调整血浆靶控输注的浓度。C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开硬膜(T4)、取瘤30min(T5)、术毕(T6)、清醒拔管时(T7)7个时点BP、HR、SpO2、PETCO2及苏醒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0min(t2)、麻醉后1h(t3)、2h(t4)、清醒拔管时(t5) 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动静脉氧差(Da-jvO2)。结果:T1~T7各时点BP、HR、SpO2和PETCO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R组患者T2时MAP分别低于T1时(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t2~t4时间点C组SjvO2均高于R组,而Da-jvO2均低于R组(P<0.05)。C组S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而C组Da-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均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靶控输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更迅速,且比静吸复合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9.
吴文娟  张银英 《海南医学》2012,23(20):96-98
目的 探讨Narcotrend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系统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下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数字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例ICU呼吸机机械通气同时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患者,应用Narcotrend进行监测.靶控浓度(Ct)从0.5 ug/ml开始递增,达到满意镇静深度为止,观察NTI、Ramsay评分.结果 丙泊酚滴定法靶控输注镇静时NTI随着Ct递增而递减,Ramsay评分随着Ct递增而递增,NTI与Ramsay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7;NTI与C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56; Ramsay评分与C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735 (P<0.01).结论 Narcotrend在机械通气患者丙泊酚TCI镇静深度评估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可控性,可以对丙泊酚TCI镇静实现数字化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R组手术结束后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直至气管拔管时停药;C组手术结束时即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及拔管后5 min(T5)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拔管后不良记忆的患者例数。结果:与R组比较,C组T2、T3、T4、T5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2组患者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中C组明显增加(P<0.01),拔管后有不良记忆例数C组明显多于R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4 ng/ml靶控输注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