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112例中风中经络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特点,探寻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的MRI影像规律性。方法:分析112例中风中经络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MRI影像学特点,利用医学统计方法分析、归纳、总结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头颅MRI影像学中的病变部位有相关关系。结论:头颅MRI影像学诊断可以成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型分析及辨证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从2001年1月~2003年5月,收集中风病人151例,采用脑血管病临床辨证规范化量表[1]分析中风病证型,寻找其规律,作为病机研讨及辨证的客观依据。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神经内科病房2000年1月~2003年2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2003年3~5月的脑出血、脑梗死病人共151例。均于发病1周内入院,男83例,女68例,平均年龄69.5岁。诊断标准:151例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2]。西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排除标准:①有脑卒中史并有后遗症者和1年内有脑卒中史者;②有感染迹象…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2):8-8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花戎【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血液流变学本文对1994年~1996年10月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81例患者,按中医辨证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从中风颅脑CT表现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的角度对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此进行的一系列探讨进行综述,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络辨证在针灸治疗中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2月入住荣成市中医院针推科的4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偏身感觉、口眼歪斜、肌力恢复时间等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经络辩证针灸治疗能有效提高单纯中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指出中风主要病理是气血瘀滞,经脉瘀阻,分两型:脉虚风中,经脉瘀阻型。治宜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通脉。肝肾阴虚,髓海不充,经脉瘀阻型。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充髓,活血通脉。配合针灸,通其经脉。调其气血,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CT在缺血性中风辨证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缺血性中风以半身不遂,口服呙斜,语言蹇涩,有时伴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为表现一种疾病。具有变化快、致残率高、预后差之特点。及时 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该病的关键一步。由于CT的应用,使诊断更加迅速、准确。本文提出CT表现与缺血性中风的辨证之间具有相关性,给我们的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的指标。使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中医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中风患者 32 (男 2 3,女 9)例 ;年龄 38~ 75岁 ,病程 2wk~ 6a,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 ,其中脑血栓形成 2 8例 ,脑溢血 4例 ,肌力 0~ 1级 6例 ,肌力 2级 4例 ,肌力 3级 2 2例 .中医辨证分型为 :肝阳上亢 11例 ,气虚血瘀型15例 ,痰浊瘀滞型 6例 ,以上三型均服中药 ,水煎内服 ,每日 1剂 ,平均服用 18(9~ 32 )剂 .疗效标准 :症状消失 ,3a内未发生中风 ,亦未出现中风前兆症状为显效 ;症状消失 ,3a内未发生中风 ,但反复出现前兆症状 ,如法治疗而缓解为有效 ;症状消失 ,有多次反复前兆症状 ,3a内发生中风为无效 …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5年来,应用礞石滚痰丸合承气汤治疗中风,获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4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43岁,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55岁。本组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诊断脑出血者5例,脑梗塞者7例,脑血栓形成者12例。 相似文献
12.
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与头颅CT征象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对161例中风病患者头颅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研究,探索中风病各证型头颅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161例临床诊断为中风病的患者,行头部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性质、密度、病灶的大小、部位、周围水肿情况,出血量的多少,脑室的改变(包括脑室受压改变和出血破人脑室)和中线移位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在病变性质、出血量、范围上有极显著差异,病变部位有显著差异,在病变周 相似文献
13.
颅脑CT定位与中风辨证分型关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意外属中医的“中风”范畴。脑血管意外的CT表现有缺血和出血之分 (即梗塞与出血 ) ,临床辨证有中经络和中脏腑 ,并可根据临床证候归纳为不同的证型。颅脑CT扫描可以确定病灶的性质、大小、部位和程度 ,对中风的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笔者收集近年来的有关资料 ,就不同部位的梗塞及出血与中风的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 ,综述如下 :1 部位与辨证分型1 1 证型王氏等[1] 应用电子计算机中风病证候诊断软件进行调查 ,发现基底节、脑叶、丘脑、小脑、脑干、原发脑室、多灶性中风的火热证、痰湿证、阴虚阳亢证、闭脱证出现率有显著差异 ;而风…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与CT扫描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利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6)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与CT扫描关系探讨孙利军(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济南250011)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CT扫描近年来,随着颅脑CT扫描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缺血性中风的检出率较以往明显增高,使很多轻型的中风病,能得以早期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45例中风病人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由于积损正衰、情志所伤、饮食不节、气血邪中等而致僻不遂.通过辨证将中风病人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大类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从而收到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一氧化氮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风病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及正常对照组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在中风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UV-754分光光度计测定一氧化氮。结果:中风病中经络组、中脏腑组一氧化氮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of)。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血中一氧化氮含量升高。中脏腑组尤为明显。提示一氧化氮在中风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可早期使用中药抗自由基。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方法头针以取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的运动区,足运感区,语言区。常规取穴有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昆仑;口眼歪斜加太阳、下关、颊车透地仓;失语加天突、廉泉、通里;痰湿阻络者加丰隆、中脘;肝阳上亢加百会、涌泉、太阳、风池、风府;气滞血瘀者加合谷、三阴交、血海等;肝肾阴虚者加太溪、肾俞、三阴交等;属虚寒者宜加灸足三里及神阙,然后根据病情分清补泻。结果两组痊愈,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