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鼻及鼻窦内转移性肿瘤较少见,多起源于肾癌,亦可见在肾切除术后较长时间才发生的病例.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近期收治1例鼻腔上颌窦内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病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鼻塞、头痛及溢泪等症状近1年,于当地医院行病理检查考虑为血管瘤,为进一步确诊于2008年2月18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因肾透明细胞癌而接受过左肾切除术.入院身体检查见,鼻外形正常,右侧上颌窦区及筛窦区压痛,可见右侧鼻腔充满淡红色肿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 30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左侧肾肿物并发肾盂积水3 d入院。腹部超声提示左侧肾肿物和左侧肾盂积水,集合系统光点分离2.2 cm;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左肾占位性病变并发肾盂积水,考虑肾透明细胞癌可能。初步诊断为左侧肾恶性肿瘤,术前准备后行经腹左侧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镜下见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进行,梭形细胞呈无结构性排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CD34(+)、Vimentin(+)、CD99(部分+)],确诊为肾脏SFT。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全腹CT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异常表现,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症状。 结论 肾脏SF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确诊主要依赖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肾脏SF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囊性肾癌14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Chen J  Jiang H  Wang S  Shen BH  Jin BY  Xie L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61-2862
目的 探讨囊性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 ~71岁.术前CT检查显示囊性病变伴钙化4例,有分隔8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12例.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12例,10例报告为囊性肾癌,1例报告为肾囊肿,1例报告为多房性肾囊肿.结果 14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后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先行后腹腔镜下肾上极肿块切除,后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随访4个月~6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CT检查对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有帮助,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囊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蒲志  陈军 《四川医学》2001,22(10):895-895
患者 ,男 ,87岁。1982年因血尿、左腰痛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左肾肿瘤 ,行左肾切除 ,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实质肿瘤 (透明细胞癌 )。 1986年 4月因无痛性血尿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经膀胱镜检查 ,发现膀胱顶部及左侧壁广泛性乳头状新生物 ,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级。在省医院行骶麻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除术、卡介苗行膀胱灌注等治疗治愈。 1993年因咳嗽、声嘶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活检确诊为喉鳞癌声门型(T1N0 M0 ) ,在我院经60 C0 放疗治愈 ,随防至今健在 ,无肿瘤复发转移。临床上多原发癌较少见。发生率约在 0 .37%~0 .65 %之间 ,…  相似文献   

7.
多原发肿瘤并不常见,其中包含肾神经鞘瘤者更为罕见。本研究报道1例合并肾神经鞘瘤的多原发肿瘤的诊治。患者为女性,曾患左卵巢皮样囊肿、右后纵隔神经鞘瘤、左前臂神经鞘瘤、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行手术治疗。1个月前体检发现左肾肿物伴左肾上腺肿物,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结节切除术、左肾部分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动脉阻断时间18 min,出血20 mL。病理检查示左侧肾富于细胞型神经鞘瘤伴局灶囊性变,肿瘤直径约3 cm。免疫组织化学S-100(+),Ki-67(15%+)。短期随访无复发。本研究患者神经鞘瘤为异时性,分别予手术切除,其肾神经鞘瘤为良性,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不但创伤小、恢复快,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肾组织,避免术前病理的不确定性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在鼻内镜下采用低温等离子行左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治疗肾透明细胞癌鼻腔鼻窦转移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鼻内镜下以双极电刀及等离子刀沿鼻腔外侧壁分离肿物,凡士林纱条反复压迫止血,剥离肿瘤并彻底清除。结果: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回报为毛细血管瘤;术后病理回报:肾透明细胞癌鼻腔鼻窦转移。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3d取出鼻腔填塞物。结论:肾透明细胞癌鼻腔-鼻窦转移临床罕见,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切除鼻腔鼻窦转移癌,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孟鳞状细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肾盂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1男,68岁,血尿1月入院,CT检查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下段占位,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病例2男,60岁,左腰部及左下腹痛1月外院诊断为左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输尿管下段肿物,活检示鳞状细胞癌,转我院手术.术中见左肾下极肿物伴结肠侵犯,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左半结肠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术.2例患者术后均未行放化疗.结果 病理报告病例I肾盂及输尿管均为中分化鳞癌,侵及肾盂a膜下层及输尿管浅肌层.病例2肾孟中分化鳞癌,结肠受侵,输尿管下段低分化鳞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6个月死于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肾盂鳞状细胞癌伴同侧输尿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术后短期内易复发转移,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0.
周嫔  叶恩如  杨佩浓  张建伟 《浙江医学》2020,42(24):2693-2694
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头颈部的概率很低,其中甲状腺、腮腺最易受累,而转移至颌下腺较为罕见。2011年5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颌下腺患者1例,该患者10年前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期为pT1aN0M0。此次予以手术切除颌下腺转移灶,术后完善检查未见其他转移灶,未作进一步治疗。随访6年后出现股骨转移,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分析1例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的病例资料,男性,60岁,因腹痛行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入院.CT检查:左肾实性占位,肝右后叶占位,考虑肾癌;肝转移的可能性大,不除外原发性病变.术前诊断为"肾癌肝转移".结果 该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结节性肝硬化伴肝细胞癌,肾内可见转移性癌结节.术后给予保肝治疗,术后随访半年出现肝内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性肝癌左肾转移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该病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及综合治疗可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早期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经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在早期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53例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实施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前均行CT扫描和彩色超声检查,肿瘤直径最大不超过3 cm,且距离集合系统不小于10 mm。结果: 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6 (75~11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为15 (10~2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40~120) mL。术后平均住院4.2 (3~6) d。术中及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病理检查示1例患者肾透明细胞癌切缘阳性,余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39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患者47岁,临床表现为腰部酸胀,B超发现左肾中部3 cm×4 cm包块,行左11肋间剖腰切口左肾切除术,术后10 d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肾细胞癌,免疫表型复杂。术后随访4年无复发及转移。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国外文献报道很少,国内未见文献报道。大多数学者采用手术切除,晚期肾上腺皮质癌用双氯苯二氯乙烷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论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不明显;根据B超、CT等辅助检查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应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有开放性剖腰切口以及腹腔镜肾切除术,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滞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腹腔脏器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5.0±25.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4.0±13.0)min,术中平均出血(150.0±100.0)ml,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未出现尿漏,未发生肉眼血尿。随访1~7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滞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有可能替代后腹腔镜下肾动脉主干阻滞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滞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1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及腹腔脏器损伤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5.0±25.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4.0±13.0)min,术中平均出血(150.0±100.0)ml,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病理确诊肾透明细胞癌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未出现尿漏,未发生肉眼血尿.随访1~7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分支肾动脉阻滞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有可能替代后腹腔镜下肾动脉主干阻滞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杰  夏术阶  高鹏  鲁军  唐孝达 《广东医学》2004,25(7):751-752
目的 探讨小肾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分析 6 0例直径≤ 4cm的小肾癌病例 ,分析小肾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疾病 ,比较B超、CT、MRI、DSA、IVP及ECT在诊断小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 ,随访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B超、CT、MRI、DSA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准确性分别为 85 7% ,96 3% ,82 3%和 10 0 % ,而IVP及ECT只能作为辅助检查。该 6 0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 ,其中行肾肿瘤剜除术 6例 ,行腹腔镜手术 3例 ,3例先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然后行肾切除术 ,2例行肾肿瘤剜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 ,术后 1周再次行肾切除术 ,行肾癌根治术 14例 ,行单纯肾切除术 32例。病理诊断 :透明细胞癌 5 0例 ,颗粒细胞癌 1例 ,混合型 (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 ) 6例 ,其他类型 3例。随访 4 6例 (76 7% )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7年。术后存活 5年者 14例。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小肾癌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 ,更小肾癌需结合DSA检查和病理检查 ;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是小肾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4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囊性坏死肾细胞癌25例,单房囊性肾细胞癌11例,单纯囊肿恶性变6例。5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52个月(6~100个月),1例尿毒症患者术后15个月死于肾衰竭;余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困难者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囊性肾细胞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8.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复习2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观察每例HE光镜切片,所有病例均行免疫组化检查,部分病例行胶体铁染色.结果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其余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随访6~110个月(平均34个月),2例术后1.5~2年死于癌转移,其余无瘤存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较好的肿瘤,病理诊断是关键,宜及早手术,提倡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指导下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方法 47例局限性肾癌患者,25例采用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开发组),22例采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腹腔镜组术中肾蒂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要长于开放组,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组(〈0.05)。术后病理分期均为PT1N0M0,其中透明细胞癌36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透明细胞与颗粒细胞混合癌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切缘均阴性1。例肾透明细胞癌及1例颗粒细胞癌分别于术后18个月及13个月出现复发,均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仍为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吸引的改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肿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收治11例巨大囊性肾肿物患者,肿瘤最大径60~130 mm,平均(83±23) mm,影像学检查诊断为Bosniak分级Ⅲ~Ⅳ级。术中在经腹膜后或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视野下操作,分离出肾动脉备用,并尽可能分离肿物表面,然后在菲薄处用针状吸引杆吸净囊液,并将针孔处密闭。进一步完整游离出肿瘤,阻断肾动脉,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技术,缝合肾脏创面。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根治。平均手术时间(162±42)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4.0±5.3) min,平均出血量(107±79)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1.7) d。病理结果显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例、良性复杂囊肿2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肾功能情况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联合吸引的改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性肾肿物的安全有效,适合以囊性成分为主、分隔较少的BosniakⅢ~Ⅳ级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