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Mulligan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和超短波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措施外,应用Mulligan技术治疗,于康复治疗前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定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的CASCS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ulligan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健侧颈痛穴和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颈功能活动度测定,综合评定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量表评分(VAS),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67%,治疗组有效率93.33%,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均有所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CASCS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功能活动度、症状及疼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联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CSR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0例)。对照组予以小针刀,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比2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颈椎活动度、不良反应、病情相关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一氧化氮(NO)]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术后观察组颈肩活动受限、麻木、疼痛减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BMP-2高于对照组,IL-1β、TGF-β1、NO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联合局部注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小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治疗组采用小针刀与整脊手法联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情好转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联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常规针刺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型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热敏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另对两组主观感觉Good进行评价;最后对治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评分(P<0.01),且对照组头晕头痛、颈项疼痛、耳鸣、恶心呕吐证候评分均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个性化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1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2组患者均临床护理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方面2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护理经验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小针刀前外侧入路松解颈椎间孔外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针刀组为超声引导下前外侧入路小针刀松解椎间孔外口 药物注射;对照组为单纯超声引导下椎间孔外口注射消炎止痛药。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0分钟、4周和8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后4周和8周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和8周VAS评分和疗效评价,针刀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下小针刀前外侧入路松解颈椎间孔外口安全可靠,椎间孔外口松解结合消炎止痛药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注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王氏"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刀联合"王氏"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颈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疼痛分组指数(PRI)、视觉核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王氏"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针刀及颈痛消丸单一及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1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每组42例。A组:小针刀治疗; B组:服用自制颈痛消丸治疗; C组:小针刀联合颈痛消丸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3组临床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观察3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记录3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评分;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颈部疼痛、颈部活动、肢体麻木、肢体酸冷等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5),C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 0.05);治疗后3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5),C组平均流速高于A组和B组(P 0.05);治疗后C组NDI、VAS评分低于A组和B组,SF-36评分高于A组和B组(P 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针刀联合颈痛消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比小针刀或颈痛消丸单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颈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手法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推拿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值,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手法治疗联合电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CSR病人,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电动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测量治疗前后颈椎右旋、左旋角度,评价治疗4周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CASCS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和NDI均明显降低(P < 0.01);且观察组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和ND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颈椎右旋、左旋角度均明显增加(P < 0.01),且观察组颈椎右旋、左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略高于对照组的81.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电动牵引治疗治疗CSR的基础上开展Mulligan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病人疼痛、眩晕及功能障碍等,提升颈椎活动度。该手法见效快、操作简单,适用于CSR的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侧斜角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牵引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仰卧前屈位牵引,观察组患者给予仰卧前屈位+健侧屈位牵引,2组患者每日牵引后均给予中药熏洗和中药塌渍治疗,共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量表评估患者的整体病情。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NPQ评分及症状、体征积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NPQ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NP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侧斜角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前屈位牵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优化调整临床治疗方案,全面提升临床治疗能力。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实施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颈椎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生命质量、健康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效果较为理想,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治疗效果,不仅能保证患者的健康,还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郑氏经穴按摩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15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6)。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郑氏经穴按摩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活动功能(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转、右转)、颈椎神经情况(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率、VAS及ADL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转、右转活动能力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以郑氏经穴按摩联合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颈椎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常规推拿手法与旋转手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重点观察旋转手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侧卧位定点旋转手法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前、后的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的积分降幅比对照组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与旋转手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但是旋转手法在长远疗效方面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疗程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值,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值及VAS评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刃针短刺结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传统针刺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旋提手法按摩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提手法按摩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法及牵引治疗,治疗组予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7次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67/78),治疗组为94.9%(74/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安全性和远期效果。 方法 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佩戴颈围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Odom分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Od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Odom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NDI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 vs. 9.30%,P>0.05)。治疗后12、24和4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推拿、康复操和颈痛颗粒中医综合方案用于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疗法,观察组予以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且两组治疗后在简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NDI法、颈曲度值、颈椎关节位移指数、临床症状体征上比较,观察组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之于颈椎牵引疗法的临床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