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最常见的眼病。弱视的患者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明显低下,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失去双眼平衡及立体视。三百多年来,遮盖法作为治疗弱视的经典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遮盖一眼后,一方面不利于双眼立体视的建立,可能形成遮盖性弱视;另一方面,年龄虽然是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原因,遮盖疗法对大龄弱视儿童的治愈率及治疗的疗程受到相应的制约。因此,阿托品疗法(尤其是光学药物压抑疗法)被一些患者,特别是大龄弱视儿童(7岁以上)广泛接受。因为它既能给患儿一个被迫依从的治疗过程又能压抑主眼,同时给双眼共同视物的机会,以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并且这种治疗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因为美容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遮盖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阿托品压抑疗法在大龄儿童(7岁以上)弱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弱视治疗方面,眼科学、神经科学及心理物理学研究均提出神经可塑性理论,并证实可以作为大龄弱视的治疗手段,即在双眼分视模式下,通过量化弱视双眼间抑制的知觉学习,降低非弱视眼对弱视眼的抑制,实现双眼平衡,不仅提高弱视眼的视力,而且达到双眼视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弱视治疗中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宏  杨业兵 《国际眼科杂志》2004,4(6):1092-1094
弱视是常见的双眼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遮盖治疗已被临床应用多年,但弱视治疗中依从性的问题,对治疗效果有非常直接的影响作用。依从性受到患者年龄、家长的理解度、治疗前的视力、视力改善的速度以及弱视的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重视和研究弱视治疗中依从性,将有助于全面提高弱视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由于各种原因使眼内、外部视觉环境发生异常,造成各级视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导致单眼或双眼矫。正远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伴有双眼单视功能异常。其治疗应以提高弱视眼远视力并训练建立正常的双眼视功能为目的。首先,应在矫正屈光不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弱视的发病年龄、程度、类型、患儿依从性等因素,制订治疗方案。传统弱视单项治疗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缺点,而每种单项治疗方案的缺点有可能由于其他方法的叠加而消除。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4月~2006年5月在我院进行综合治疗的弱视儿童316例(420眼)的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眼视觉的研究随着对脑科学研究的重视和深入,已超越了眼科界的范畴,成了国内外高科技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高技术对弱视形成的心理物理、神经生理病理过程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多方位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弱视发生的双眼视研究使人们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弱视发生的神经机制,对寻求弱视治疗和视功能重建的新途径有所帮助。人们对双眼视觉的认识也随着对弱视治疗的不断发展在不断深化。现就双眼视觉新认识和弱视治疗的新角度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后双眼视觉输入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弱视眼的视锐度恢复到相应正常水平后,双眼视觉输入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方法 选择成功治疗半年以上,视锐度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为弱视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选择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儿童(n=15)。受试者配戴立体眼镜,通过阈上双眼相位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双眼相互作用的检测。所有试验信息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记录,最终进行模型分析得到双眼的有效对比度比,将其作为评价双眼视觉输入平衡的主要指标。结果 弱视治疗组治疗后弱眼和强眼的视锐度分别为(-0.02±0.06)logMAR和(-0.05±0.05)logMAR,弱视治疗后双眼的视锐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后,虽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眼的视锐度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是其双眼视觉输入依然不平衡。弱视治疗组弱眼的有效对比度比为0.27±0.09,正常对照组的有效对比度比为(0.95±0.0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视治疗组弱眼的平均有效对比度比降低了7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屈光矫正合并遮盖治疗视锐度恢复正常后的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输入的信号强度依然是不平衡的,双眼视觉功能依然存在缺陷。这种双眼输入信号强度的不平衡可能是儿童弱视易复发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儿童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及分析广西田阳及隆林两县学龄儿童低视力及盲目原因。方法:经当地医院筛查后的矫正视力<0.3,病程>5a的单或双眼低视力儿童74例在我科进行全面眼部检查,明确低视力及盲目原因并指导治疗。结果:单眼盲原因为眼外伤及角膜病变,双眼盲原因多为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及先天性白内障;单眼及双眼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结论:由于屈光不正/弱视占致残原因之首,因此目前儿童眼病应加强卫生宣教,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8.
弱视儿童双眼视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弱视对儿童双眼视及VEP双眼总和的影响。以便对弱视儿童双眼间的相互作用及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程度进行大体了解。方法 对 5 4名正常儿童及 41名不伴有斜视的弱视儿童VEP的双眼总和 (VEPBS)进行探讨研究。结果 弱视儿童组的双眼总和低于正常组。尤其是无双眼视的弱视儿童双眼总和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波形有异常 ,可显示双眼间有抑制。并发现弱视程度与双眼总和VEP反应之间不存在一致性。结论 在不伴有斜视的情况下 ,对弱视儿童进行双眼总和VEP反应测定 ,可以反映弱视仍是损害双眼视功能的重要因素。同时证明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能反映视功能状况 ,对双眼视功能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经综合疗法治疗后双眼视力≥0.6的88例双眼视功能障碍的弱视儿童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8例进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仅进行同视机闪烁训练,观察6天。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弱视基本痊愈率,立体视锐度正常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 提示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弱视儿童的基本痊愈率、缩短疗程以及建立健全立体视  相似文献   

10.
弱视患儿双眼视功能训练前后双眼总和VEP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综合治疗后双眼视力≥0.6的69例双眼视功障碍患儿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并对其中27例患儿作双眼总和VEP反应检测。结果双眼视功能训练后,患儿的弱视眼基本痊愈率、立体视锐度正常率、双眼总和VEP反应结果均明显提高,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眼总和VEP反应检测能够反映弱视眼双眼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Amblyopia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monocular visual loss in children, affecting 1.3%–3.6% of children. Current treatments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visual acuity deficit but many amblyopic individuals are left with residual visual acuity deficits, ocular motor abnormalities, deficient fine motor skills, and risk for recurrent amblyopia.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sychophysical, electrophysiological, imaging, 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fine motor skill assessment, the primary role of binocular dysfunction in the genesis of amblyopia and the constellation of visual and motor deficits that accompany the visual acuity deficit has been identified. These findings motivated us to evaluate a new, binocular approach to amblyopia treatment with the goals of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residual and recurrent amblyopia and of improving the deficient ocular motor function and fine motor skills that accompany amblyopia.  相似文献   

12.
双眼视是双眼输入的视觉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形成三维立体视觉的过程,属于大脑皮层的高级认知活动。斜视因为眼位的偏斜产生复视和混淆视,进而引起视觉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注视异常、三级视功能受损等一系列双眼视异常,严重影响了双眼视觉形成和发育。手术治疗为斜视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斜视矫正术后大部分患者无法获得正常的双眼视功能,而斜视的治疗应以重建双眼视功能为目标。斜视治疗不仅要重视眼位的恢复,更要重视双眼视功能的重建。重建双眼视功能在减少斜视的复发率,提高斜视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并大大提高斜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所以双眼视功能重建应在斜视治疗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斜视的早期手术治疗是建立双眼视觉的先决条件,同时应重视术后正确的屈光矫正和弱视的治疗,正确选用训练手段,个性化制定训练方案,才能促进双眼视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增视能智能化多维训练系统(简称增视能)和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大龄弱视儿童(10~14岁)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索大龄儿童弱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增视能和综合治疗对196例300眼(各150眼)大龄儿童弱视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增视能组给予视觉刺激、视觉精细等不同训练方案;综合治疗组采用遮盖、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等治疗。对比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1a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最佳矫正视力达0.6时无双眼视的患儿增视能组行多维三级功能训练,综合训练组行视加-400型弱视治疗仪附加的三级功能训练,观察6mo后双眼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轻度弱视大龄儿童增视组和综合治疗组治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弱视大龄儿童增视能组的弱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综合疗法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佳矫正视力达0.6时没有双眼视觉功能的患儿,三级视功能训练6mo后,增视能组获得近立体视有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视能智能化多维训练系统是治疗中、重度大龄儿童弱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娟  张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13-1916

斜视、弱视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病,国内外学者运用生物和计算机技术对斜弱视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多方位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斜、弱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分类研究能使人们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斜弱视发生的神经机制及匹配的生物模型,对寻求斜弱视临床治疗和视功能重建的新途径有所帮助。本文介绍了感知觉学习的定义及机制,并重点探讨了影响感知觉学习效果的可能因素、感知觉学习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及神经机制。该领域未来需要在斜弱视发病的神经机制、感知觉学习重建斜弱视视功能的具体机制、影响感知觉学习效果的因素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近年来,人们对大脑神经可塑性及感知觉学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斜弱视,重建斜弱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现将感知觉学习治疗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对56例103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基本治愈后检测其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基本治愈前后:同时视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立体视锐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融合功能和定性远立体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不仅影响视力同时也影响双眼视觉发育,随着视力提高其双眼视功能也有明显改善,所以在弱视治疗时应注重双眼视觉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When normal binocular visual experience is disrupted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it affects the maturation of cortical circuits and often resul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or visual acuity known as amblyopia. Two main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mblyopia: visual deprivation and reduced binocular competi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affect of these two amblyogenic factors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NMDAR1 subunit in the visual cortex because activation of the NMDA receptor is a key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al neural plasticity. We found that disruption of binocular correlations by monocular deprivation promoted a topographic loss of NMDAR1 expression within the cortic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entral visual field an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eridians. In contrast, binocular deprivation, which primarily affects visual deprivation, promoted an increase in NMDAR1 expression throughout the visual cortex. These different changes in NMDAR1 expression can be described as topographic and homeostatic plasticity of NMDA expression,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changes in NMDA expression in the visual cortex provide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ural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the development of amblyopia and the potential for visua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数字化多媒体视功能矫治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应用数字化多媒体知觉学习训练和传统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弱视患儿76例117眼,按照弱视类型分别设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时间、疗效及双眼视功能变化。 结果:试验组平均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提升1行logMAR视力所需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双眼视功能疗效评价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多媒体视功能矫治训练可以明显缩短视功能障碍治疗周期,提高双眼视功能,为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