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3.0T多模态MRI用于术前评估直肠癌T分期及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直肠癌患者多模态MRI资料,包括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观察各序列评估直肠癌T分期及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T1WI、T2WI/DWI、DCE-MRI、IVIM-DWI判断T1~T2期和T3~T4期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E-MRI和IVIM-DWI的诊断效能高于T1WI及T2WI/DWI(P均<0.05)。DCE-MRI与IVIM-DWI联合判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943,P<0.05)。不同T分期直肠癌之间,容积转运常数(Ktrans)、真弥散系数(D)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疗效良好(n=32)与不良(n=48)患者Ktrans、D及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增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指标预测结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31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92,含44例EMVI+、48例EMVI-)与测试集(n=39,含23例EMVI+、16例EMVI-)。基于术前门静脉期CT提取及筛选肿瘤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据以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临床、CT及病理学资料,筛选结直肠癌EMVI+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基于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建立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结直肠癌EMVI+的效能。以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果 共筛选出4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以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糖类抗原(CA)19-9及CA72-4均为结直肠癌EMVI+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33、1.285,P均<0.05)。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结直肠癌EMVI+的AUC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AUC=0.908、0.825、0.770,P=0.017、0.003);影像组学、临床及联合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51、0.632、0.799,两两之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的校准度均较好。训练集以>0.1、测试集以>0.12为阈值时,联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 增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能有效预测结直肠癌EMV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诊断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壁外血管声像图特征, 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 并与MRI检查结果对比, 分析TRUS诊断直肠癌EMVI的效能。结果①根据声像图表现, 直肠癌壁外血管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型表现为肿瘤突破固有肌层, 瘤周无明显壁外血管;Ⅱ型表现为肿瘤突破固有肌层, 瘤周可见管径、走行及血流充盈正常的壁外血管;Ⅲ型表现为肿瘤突破肠壁固有肌层, 其周壁外血管内血流充盈缺损;Ⅳ型表现为肿瘤突破固有肌层, 瘤周壁外血管不规则扩张, 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②以Ⅲ型和Ⅳ型为EMVI阳性征象, TRUS诊断EMVI的总符合率为90.1%(Kappa=0.580, P<0.001), 敏感性为58.3%, 特异性为95.7%, 阳性预测值为70.0%, 阴性预测值为93.0%,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0;MRI诊断EMVI的总符合率为86.4%(Kappa=0.541, P<0.001), 敏感性为75.0%, 特异性为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T3、T4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T3、T4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的MRI影像资料.分析肿瘤大小、肿瘤累及肠管周径的范围、累及肠管的长度范围、增强表现、侵犯层次、管周筋膜情况、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直肠周围器官累及情况、T分期.结果: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MRI检查对45例直肠肿瘤病变均显示良好,术前新辅助治疗前肿瘤3~≤5 cm 15例,>5 cm 30例;累及肠管周径1/2以上未达全周径17例,全周径28例;累及肠管长度3.0~≤5.0 cm 14例,>5.0 cm 31例;侵犯肌层19例,侵犯直肠系膜15例,侵犯系膜筋膜11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中等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26例;45例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降低;T3期19例,T4期26例.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大小<1.0 cm 10例,1.0~<3.0 cm 18例,3.0~<5.0 cm 13例,≥5 cm 4例;累及肠管周径<1/3 7例,1/3~<1/2 19例,1/2~<全部周径10例,全部周径9例;累及肠管长度<1.0 cm 8例,1.0~<3.0 cm 25例,3.0~<5.0 cm 9例,≥5.0cm3例;侵犯黏膜层及黏膜下层15例,肌层25例,直肠系膜5例;45例肿瘤均表现为轻度强化,累及周围器官5例;45例DWI均表现为低信号,ADC值均升高.术前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变化:T1期5例,T2期28例,T3期7例,T4期5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4例,T2期29例,T3期7例,T4a期2例,T4b期3例.结论:MRI可以对直肠癌T3、T4期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前后做出良好的分期,能够正确判断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后的降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2WI联合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82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T2WI扫描、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CT、单独T2WI扫描、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分析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中不同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82例直肠癌患者中,有2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存在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其余54例患者不存在壁外血管侵犯。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中,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T2WI联合Gd-DTPA增强扫描(T1-vibe增强)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比CT、单独T2WI扫描更高(P<0.05),而CT与单独T2WI扫描之间的结果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直肠癌患者壁外血管侵犯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中,T2WI联合Gd-...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对直肠癌患者MRI壁外血管侵犯(EMVI)及区域淋巴结良、恶性分析,探讨EMVI与区域淋巴结良、恶性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66例,其中EMVI患者31例,根据其MRI检查及病理结果,获得MRI-EMVI、DWI区域淋巴结信号强度、病理学EMVI、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区域淋巴结良恶性情况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RI评价EMVI准确性,MRI-EMVI、DWI淋巴结信号强度及病理EMVI与区域淋巴结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 MRI评价EMVI准确性81.8%;MRI-EMVI、DWI及病理EMVI与区域淋巴结良、恶性存在相关性(P<0.05)。三者其诊断效能分析,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677和0.895。MRI-EMVI和DWI信号强度对评价区域淋巴结良、恶性准确性分别为80.3%,66.7%。结论 直肠癌MRI-EMVI对评价区域淋巴结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3.0T MR DWI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4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术前MR分期为T3、T4期;均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后术前1周接受DWI联合常规MR序列扫描;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分级标准,其中敏感组(TRG 3~4级)21例(21/54,38.89%)、不敏感组(TRG 0~2级)33例(33/54,61.11%)。测量直肠癌病变区治疗前后长度、厚度及ADC值,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Δ长度、Δ厚度、ΔACD)及变化率(长度%、厚度%、ACD%)。结果 54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变区较治疗前长度缩短、厚度减低、ADC值升高(P均<0.01)。新辅助放化疗后敏感组ADC值、ΔADC值及ADC%均高于不敏感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有效,治疗后病变区ADC值、ΔADC及ADC%指标对疗效有评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的广泛应用改善了许多患者的预后,但也有部分患者并不能获益.直肠MRI因其高软组织分辨率的优势,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周围浸润及直肠壁改变情况,是诊断和全面评估直肠癌治疗反应非常有效的影像技术.笔者从不同MRI技术、MRI联合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列线图在直肠癌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已成功用于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一些相关的影像组学研究也引入了列线图模型,且数量逐年增多,尤其是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大多数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的影像组学,但在研究方法与结果上存在差异。本文归纳总结了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综合论述了基于MR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在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中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乳腺X射线摄影(MG)及MRI评估伴微钙化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残余病灶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伴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均接受NAT及NAT前、后MG及乳腺MR检查,测量X线片中钙化最大径及增强MRI所示病灶强化最大径,评估NAT后X线片所示钙化范围变化,并记录病理所见残余肿瘤大小及完全缓解(pCR)等。观察NAT后X线片所见残余钙化范围最大径及增强MRI残余肿瘤强化灶大小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分析X线片钙化范围变化与pCR的相关性。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MRI评估残余肿瘤pCR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 145例中,144例浸润性癌,1例导管原位癌;NAT后67例达pCR。NAT后X线片所示钙化范围最大径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49),增强MRI残余肿瘤强化灶大小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呈中等相关(r=0.69,P<0.01)。NAT后钙化范围52例不变、65例缩小、28例增加,其间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44)。MRI评估残余肿瘤pCR的敏感度为93.59%(73/78),特异度为62.69%(42/67),假阳性率37.31%(25/67),假阴性6.41%(5/78)。结论 NAT后X线片所示乳腺癌残余钙化最大径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MRI残余病灶大小与病理残余肿瘤大小呈中度相关,且以之评估残余肿瘤达pCR与否的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经病理证实并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按照7∶3比例将其分入训练组(n=99)和验证组(n=45),比较2组病理完全缓解(pCR)与non-pCR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健侧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BPE)与肿瘤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乳腺癌患者健侧乳腺NAC前后BPE差异,比较病理完全缓解(pCR)组与非pCR组、绝经前组(70例)与绝经后组(59例)患者基线BPE差异及NAC后各组间BPE差异,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BPE水平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增强早期及晚期全肿瘤直方图分析诊断肿块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残余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于NAC后行MR增强扫描,在增强早期减影图像上确定是否存在残余强化灶,并勾画全肿瘤ROI。根据病理结果,将原肿瘤部位存在强化灶者分为残余癌组(n=29)和非残余癌组(n=9),比较2组间直方图参数,分析残余癌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分析直方图参数诊断残余癌的效能。结果 残余癌组与非残余癌组间残余强化灶体积、增强早期信号强度最大值(Mx)、增强晚期峰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强晚期峰度值是残余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将增强晚期峰度值(界值为2.25)作为影像学诊断残余癌的标准,其诊断特异度为76.19%(16/21),敏感度90.32%(28/31),准确率84.62%(44/52)。结论 MR增强早期及晚期全肿瘤直方图分析能够反映肿块型乳腺癌病灶内部信号分布;增强晚期峰度值可用于诊断NAC后残余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因素结合MRI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 SSFP)影像组学诊断直肠癌壁外血管(EMVI)的效能。方法  纳入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庐江分院术前行MRI检查的135例直肠癌患者,其中71例EMVI阳性,64例EMVI阴性,均经术后病理大标本证实。首先分别从常规T2WI序列、b SSFP序列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94)和验证集(n=41),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然后绘制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性及敏感度,以量化模型对训练组、验证组的鉴别性能,并对比两序列影像组学诊断效能。最后结合临床因素,构建临床因素-b SSFP序列影像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行诊断效能评估,并进行验证。结果  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其中训练集T2WI序列诊断AUC为0.751,特异性为0.746,敏感度为0.825;b SSFP序列的AUC为0.829,特异性为0.778,敏感度为0.939。验证集T2WI序列影像组学术前诊断AUC为0.676,特异性为0.650,敏感度为0.706;b SSFP序列AUC为0.792,特异性为0.716,敏感度为0.909。后者较前者诊断效能均有所提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因素结合b SSFP序列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训练集AUC为0.954,特异性为0.891,敏感度为0.930;验证集AUC为0.915,特异性为0.803,敏感度为0.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基于临床因素结合b SSFP序列影像组学对直肠癌EMVI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和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MR T1WI瘤体和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其中43例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CR)、67例为非pCR(non-pCR);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76,30例pCR、46例non-pCR)和测试集(n=34,13例pCR、21例non-pCR)。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临床及MRI表现,筛选NAC用于乳腺癌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临床模型;于训练集NAC前MR T1WI所示瘤体及瘤周感兴趣体积(VOI)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NAC治疗乳腺癌效果预测模型,包括模型瘤体、模型瘤周及模型瘤体+瘤周;联合瘤体及瘤周影像组学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建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淋巴结转移(OR=0.1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OR=4.52)及孕激素受体表达(OR=0.20)均为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于瘤体及瘤周VOI各选出4个最佳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