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增生27例,前列腺癌2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2WI及MRS检查。T2WI分析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病变累及的范围等。MRS根据穿刺病理结果选择体素,测量相应体素的枸橼酸盐(Citrate,Cit)、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e)的峰值、(Cho+Cre)/Cit的比值。数据经K-S检验证实为正态分布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22例前列腺癌病例中T2WI序列18例有典型的肿瘤征象,其中4例膀胱受累,12例精囊腺受累,4例直肠受累,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骨盆转移11例。余4例未见明显前列腺癌征象。所有前列腺增生病例T2WI序列均具有典型的增生征象。前列腺癌病例共选取136个体素,MRS主要表现为Cit峰明显降低甚至消失,Cho峰显著升高,两者波峰可呈现倒置。前列腺增生病例共选取132个体素,MRS主要表现为Cit峰高耸,Cho峰及Cre峰较低。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平均值为2.05±0.61,前列腺增生组为0.53±0.19,两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特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41,P<0.05)。结论:MRS结合T2WI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27例、前列腺癌12例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总结MRI表现.结果 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增大变形,球形15例,椭圆形12例.均见中央叶增大,周围叶受压变薄.T2WI、压脂中央叶4例为等信号,6例为稍高信号,17例斑点状、结节状高信号.DWI等低信号22例、稍高信号5例.合并膀胱壁增厚19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边缘凹凸不平.T2WI、压脂周边区增大并见低信号结节,DWI结节为高信号.合并精囊腺侵犯9例,膀胱侵犯7例,周围血管束不对称7例,盆腔内淋巴结增大5例.结论 MRI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病变征象及周围结构显示良好,应用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从形态学和组织代谢方面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病变进行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随访证实的25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7例,对其MRI和MRS表现进行了分析。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结果 8例前列腺癌在T2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3例为单侧局灶性,5例为双侧弥漫性,其中3例有精囊受侵,2例膀胱受侵和骨转移;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在T2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7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10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前列腺癌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的均值为2.81±1.03,而良性前列腺增生表现为Cit峰高耸,(Cho+Cre)/Cit的均值为0.59±0.16。结论常规MRI联合MRS有利于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PCa)10例,前列腺增生(BPH)17例]的MRI和MRS表现进行研究。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信号特点;MRS则观察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 Cre)Cit值。结果10例PCa在T2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6例为单侧局灶性,4例为双侧弥漫性;17例BPH在T2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12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5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PCa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 Cre)Cit值降低,而BPH病灶各代谢物波峰变化不明显,两者间(Cho Cre)C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平扫与MRS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各50例。对比两种疾病患者的血清PSA检测结果、临床病理学形态表现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分布情况、平均值以及P63、P504s、CK34βE12阳性、阴性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学形态表现也有所差异。结论: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可作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前列腺良性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收集到的病例资料进行处理,建立用于BPH与PCa鉴别诊断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人工神经网络能够综合反映各项指标在BPH、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为BPH与PCa的鉴别诊断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MRS检查的差异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②方法对16例前列腺增生及8例前列腺癌的患者术前均行MRS检查,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Cre)波峰和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③结果前列腺腺体增生型CC/Ci值为0.59±0.29;基质型CC/Ci值为1.22±0.38;混合型CC/Ci值为0.80±0.27;前列腺癌CC/Ci为2.54±1.38。④结论MRS是前列腺癌监别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60岁以上男性50%~60%有不同程度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尿频、夜尿多、排尿困难症状的约占30%,发生尿潴留的占7%。2002年6~10月,我院采用经会阴部前列腺腺体内注射乙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疾病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前列腺增生本身对人体并无多大危害,但由于前列腺解剖位置特殊,增生的腺体增大就引起膀胱颈部梗阻,并继发感染、结石等,危害患者健康。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男性,在美国发病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0%,仅次于肺癌,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MRI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癌(PC) 和前列腺良性增生(BPH)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 例前列腺病变及5 例正常前列腺的临床和MRI资料,与手术病理作对比研究。其中PC18 例,前列腺结节性增生(NBPH)10 例,弥漫性增生(DBPH)2 例。结果 72.0(13/18) 的PC 位于周围区,在T2WI多呈结节状高信号,40.0% (4/10) 的NBPH 位于周围区,50.0% (5/10)位于中央区或移行区,在T2WI均呈结节状高信号,NBPH 多伴有DBPH。DBPH 则为中央区及移行区均匀显著增大,T2WI呈高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周围区因萎缩及挤压而变小。PC、BPH及PC包膜外侵犯,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 .7 % 、75 .0 % 及81.8% 。结论 低场强MRIT2WI对PC与BPH的鉴别有意义,显示包膜外侵犯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的MRI和MRS表现,探讨两者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随访证实的31例PCa和41例BPH患者的MRI、MRS表现,其中26例行MRS检查。MRI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范围;MRS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复合物(Cho)和肌酸(Cre)的波峰和化学位移,并计算(Cho+Cre)/Cit(CC/C)比值。结果①MRI表现:PCa主要位于周围带(29/31,94%),T2WI均表现为结节状或片状低信号;BPH主要位于中央腺体(39/41,95%),T2WI表现为弥漫性混杂信号(18例)、圆形或结节状的高信号(17例)和低信号(6例)。②MRS表现:BPH的Cit峰升高,CC/C比值(0.79±0.25)下降;PCa的Cit峰下降,Cho峰升高,CC/C比值(2.34土1.21)升高,与BPH比较有显著差异(t=4.327,P〈0.001)。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BPH和PCa的位置和信号特点,MRS能提供前列腺良、恶性组织的代谢信息,两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PCa和BPH的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MRS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前列腺癌和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I前列腺形态、信号改变及MRS测量枸橼酸盐(Citrate)、胆碱(Choline)、肌酸(Creatine)的峰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的比值.结果 MRS测得PCa癌区和BPH中央带的CC/C平均值分别为(2.24±0.96)和(0.67±0.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9,P<0.001).28例前列腺癌患者MRI确诊为前列腺癌21例,准确率75%;MRI联合MRS确诊为前列腺癌26例,准确率为92.9%.32例BPH患者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3例,不除外前列腺癌9例,准确率为71.9%.MRS波谱分析结合MRI影像诊断确诊为前列腺增生29例,不除外前列腺癌3例,准确率为90.6%.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BPH和PCa的形态和信号特点,MRS能提供前列腺良、恶性组织的代谢信息,两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PCa和BPH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前列腺癌和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平扫及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所得出的信号-时间曲线信号变化及走行趋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强峰值时间前列腺癌早于前列腺增生,强化程度与强化率前列腺癌也高于前列腺增生(P〈0.05)。前列腺增生信号时间曲线类型以上升型为主,而前列腺癌以流出型为主(P〈0.01)。结论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鉴别中有较为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中央腺体前列腺癌(CG-PCa)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将患者分为CG-PCa组(47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ADC值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对CGPCa的诊断效能。根据病理Gleason评分,CG-PCa组患者再分为低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中危组(Gleason评分=7分)与高危组(Gleason评分> 7分),并与BPH组比较ADC值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CG-PCa患者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性。结果CG-PCa与BPH患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 513,P=0. 000); ADC值对CG-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83,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 50%和76. 59%。CG-PCa低危、中危及高危组与BPH组患者ADC值比较,4组患者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 321,P=0. 000),其中CG-PCa中、高危组与BPH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G-PCa组患者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_s=-0. 619,P=0. 000)。结论 ADC值对CG-PC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癌灶的分化程度及危险性预估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肿应用磁共振MRS与DWI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4—12月来该院就诊的60例患者进行MRS、DWI扫描,抽取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PCa)21例及良性腺体增生(BPH)39例进行MRI与DWI数据分析,测量PCa癌区及BPH外周带、中央腺体的ADC(扩散常数-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 21例前列腺癌病灶ADC平均值为(1.16±0.21)×10-3mm2/s,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平均值为(1.51±0.08)×10-3 mm2/s.前列腺增生患者的ADC值明显要高于前列腺癌区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CC/C值平均为2.56±1.21,前列腺增生组CC/C值平均为0.81±0.16,两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磁共振MRS与DWI技术,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亚文  夏厚萍 《安徽医学》2019,40(5):493-495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中病理确诊的68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及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A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扩散敏感因子(b)值=50 s/mm~2及800 s/mm~2时,观察组的DWI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DCE-MRI参数(Kep、K trans及V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通过ADC值、DWI信号强度及DCE-MRI参数为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N)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92例疑似PCa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比较PCa、BPN患者DWI检查...  相似文献   

19.
张舜欣 《北京医学》2008,30(2):111-113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olasia,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激素水平、人种差异、泌尿系统感染史、糖尿病、吸烟及性活动强度等可能是其危险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DNA、RNA及蛋白质水平对前列腺疾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逐步揭示了相关基因的突变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建立了在分子水平上的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将为治疗疾病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伟平 《中外医疗》2010,29(15):34-35
目的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送检病理的39例前列腺癌患者及同期9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列腺癌39例,表现为正常大腺泡结消失、基底细胞消失、组织结构异常、核间变和间质浸润等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显示p504s阳性率97.5%,p63均阴性,CK34βE12局灶阳性率2.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92例,存在基底细胞层,仅偶见少数腺上皮细胞核仁增大;免疫组化显示CK34βE12和p63均阳性,p504s局灶弱阳性率5%。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PSA血清学检测值对照,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