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组灌胃3 m L生理盐水;利伐沙班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血栓通胶囊组灌胃0.45 g/kg血栓通胶囊;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和0.45 g/kg血栓通胶囊。连续给药7 d。观察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血栓质量,ELISA法和qRT-PCR检测TM、MCP-1、ICAM-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利伐沙班组和血栓通胶囊组相比,联合组APTT、PT、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明显减少;TM、MCP-1、ICAM-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组织切片显示联合组细胞结构损伤轻微,有极少炎症细胞附着(均P <0.05)。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可提高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及依诺肝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对照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观察组在该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药物利伐沙班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及KSS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及依诺肝素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2):1745-1746
目的:观察清营凉血化瘀汤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采用清营凉血化瘀汤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治疗14d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栓再通率、临床症状及体征(肿胀与疼痛)、相关生化指标(D-二聚体、白介素-6、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对比出血风险。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和84.8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下肢肿胀、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后D-二聚体、白介素-6、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清营凉血化瘀汤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提高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减轻下肢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栓再通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英文数据库以及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检索内容为中药联合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 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RCTs,总例数1796例,试验组899例术后应用中药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897例术后单用利伐沙班。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降低[OR=0. 30,95%CI(0. 21,0. 43),P <0. 00001],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MD=-17. 54,95%CI(-32. 65,-2. 43),P=0. 02],总失血量明显减少[MD=-120. 14,95%CI(-132. 37,-108. 45),P <0. 00001],血浆黏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77例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穴位组(25例)、综合治疗组(26例)以及利伐沙班组(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KA,术后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穴位组在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综合治疗组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丹参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出血量、DVT、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后运动范围(RO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术后2、7、14日记录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中药穴位组7例、综合治疗组6例及利伐沙班组9例发生DV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发生率46.2%(12/26)较综合治疗组[15.4%(4/26)]高(F=0.415,P=0.021),综合治疗组出血量较利伐沙班组减少(P=0.022)。与利伐沙班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治疗后ROM水平增加,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18,0.01)。术后7日中药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减低(P=0.049,0.013)。3组治疗后HSS评分、术后2、14日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A患者TKA术后早期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并辅助丹参注射液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促进患者TKA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赤芍甘草汤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自拟赤芍甘草汤,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部分APTT、PT高于对照组(P<0.05),D-Dime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1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3.68%(P<0.05)。结论:自拟赤芍甘草汤联合利伐沙班片能够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分析胸外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该院胸外科住院部收治的76例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将依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38例,采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患肢周径差(髌骨上缘、下缘)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6.3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能够显著缓解血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扬  陈文阁  吴军  孙洋  刘海艳  刘敦花  赵昱 《吉林中医药》2020,40(10):1372-1375
目的研究七厘散穴位贴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7年9月-2019年4月我院诊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分类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采取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厘散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血浆黏度(C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凝血指标:FIB、D-二聚体、血流变学:RCAI、CP等指标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厘散穴位贴敷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液黏稠度,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脉络宁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0例拟行脊柱外科手术且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联合脉络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腘静脉内径(POPV)、股浅静脉内径(FSV)、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OPV、FSV、FDP无明显波动(P均 0. 05),D-D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对照组POPV、FS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P均0. 05),FDP、D-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观察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脉络宁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单用利伐沙班好,治疗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改善,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患者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七厘散加减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6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厘散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炎症因子、Hcy、血液流变学指标、D-D、FIB变化情况,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皮下淤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7 d、14 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FIB、D-D、TNF-α、CRP、IL-1、IL-6、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皮下淤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厘散加减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钟红  王祥环  王红梅 《新中医》2021,53(6):141-14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2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穴位艾灸、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及饮食调护,2组术后均干预15 d。对比2组干预前后患侧大腿、小腿周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侧大腿及小腿周长均较干预前缩小(P<0.05),观察组患侧大腿及小腿周长均比对照组缩小更明显(P<0.05)。干预后,2组PT及APTT均较干预前延长(P<0.05),观察组PT及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以促进其术后康复,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火灸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效果。方法:将5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雷火灸辅以手法推拿。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例发生深静脉栓塞,发生率11.54%、对照组14例,发生率5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雷火灸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赵瑞轩 《河南中医》2021,41(1):116-119
目的:观察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毒逐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TK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利伐沙班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行TKA治疗,术后均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口服治疗,利伐沙班组则给予利伐沙班口服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及术后24 h引流量、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范围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7、14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14 d后,中药组和利伐沙班组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15.55%(7/45)和20.00%(9/45),以中药组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组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0.05);中药组术后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67%(3/45)和4.44%(2/45),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的22.22%(10/45)和20.00%(9/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4 d,2组患者的运动范围均有所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术后14 d与利伐沙班组比较,运动范围明显提高,中医证候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2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 d和14 d,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各观察时点,中药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早期口服益气活血通脉方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明显减少患者双下肢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运动范围,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痛感,更利于促进患者TKA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孙晓辉  刘洋  崔明星  赵斌 《新中医》2021,53(4):152-15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对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ROM)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ROM、膝关节评分表(KS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ROM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K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ROM大于对照组(P<0.05),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P、N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RP、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CRP、NO...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复元活血汤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及血清NPY、Hcy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血清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加双层皮内缝合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重建术后尿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9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清洁换药,观察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4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 d.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40例,成功率达88.89%;对照组修复成功32例,成功率为71.11%.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创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为88.89%,对照组为71.11%,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尿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再次发生尿瘘率观察组为2.22%,对照组为11.11%,两组差异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静脉滴注加血管缝线双层皮内缝合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重建术后尿瘘成功率高,创口愈合好,住院时间、尿瘘愈合时间短,再次发生尿瘘率低.  相似文献   

19.
马渑霞 《新中医》2021,53(3):181-18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接受剖宫产术生产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下肢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凝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压痛、肿胀、酸胀、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改善凝血指标,提高下肢血流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巫小平  廖浩  廖华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266-2268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加减辨治对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术后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在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D-二聚体、血流流变学、血脂、凝血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液流表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加减可预防急诊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