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季东方  徐进杰  张秀梅 《光明中医》2023,(10):1867-1869
面肌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虽不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段海辰教授认为面肌痉挛为“风”邪致病,以肝风为主,病位在面部,与肝、脾、胃经相关,病因以肝血虚为本,风痰瘀为标,治疗以养血柔肝、熄风止痉为法,并注重心理、饮食和生活习惯调节,临床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汪受传从风痰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受传教授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风痰内蕴,阴阳失衡的病证,为本虚标实证。其标为风火痰,风可分为实风与虚风,实风又可分为肝风与肺风,虚风为阴虚风动;痰又可分为痰火与痰浊。其本在肝脾肾三脏亏虚。临证从风痰论治,以豁痰熄风为大法,辅以平肝泄火、祛痰宁心、健脾养心、养肝滋肾四法,自拟风宁汤治疗,随症加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面肌痉挛以肝风内动为主因,也有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吹风受凉,外风入侵,引动内风而诱发者;因阴血不足,无以涵肝,相火升腾,浮阳不潜而阳亢风动,故以肝肾阴虚为病理基础;肝风挟痰上窜,风痰胶结阻络为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之时尤须分清本虚标实主次,以养阴息风、祛痰定痉为治疗大法。标实者重用咸寒介类潜阳药,必用搜风祛痰虫类药,配合活血化瘀通络药。养阴旨在柔肝涵阳缓急,临床用药不必拘泥是否有阴血不足,现附验案一则以例证。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学基础理论及新安医学学术思想指导下,刘健教授将类风湿关节炎辨为本虚标实之病,以脾胃亏虚为本,以湿、热、痰、瘀互结为标,采用益气健脾、祛湿通络法治疗,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介绍刘健教授运用益气健脾、祛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相似文献   

5.
吴雅文  仓志兰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55-1557
本文对奚肇庆教授辨治眩晕临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辨虚实:眩晕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辨成因:成因多由风、热、瘀、郁、虚等五方面;辨脏腑:眩晕病位在头部七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辨缓急:标急以治标为主,本虚则当从本缓图等辨证分析眩晕。并通过探讨“风痰、热痰、瘀痰、郁痰、虚痰”与眩晕的内在联系,探索从“痰”论治眩晕的因、法、方、药,为临床从“痰”论治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焰 《江苏中医药》2015,47(8):28-30
孙凤霞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肺虚为本,连及心肝脾肾,以风痰瘀阻为标,提出从四个方面治疗支气管哮喘:从风痰论治(祛风化痰法),从痰瘀论治(化痰散瘀法),从肾虚论治(补肾固本法),从肺脾论治(补肺健脾法)。附验案4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符为民教授对特发性痉挛性斜颈的诊治思路和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符为民教授临证抄方,收集相关医案总结符为民教授运用中医疗法治疗特发性痉挛性斜颈临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并以典型医案加以分析。结果:符为民结合现代人生活习惯,认为现代人特发性痉挛性斜颈以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风寒湿伤阳为发病之标。病机为风寒湿侵袭,阳气受损筋失温煦;肝肾亏虚朋液失充血不养筋;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经络受扰。病理性质虚实夹杂。本病非急症,采取"标本同治"原则。符教授从肺入手,以治肺调阳为主要治疗原则。以实肺气,温肺阳为主要治法,使筋得温煦而柔和。治疗全程均辅以滋补肝肾以养血,使筋得濡养而有力。后期调护更以滋补肝肾之阴,搜风剔络善后。此外,符教授还注重病后调养。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基本思想。其临床疗效斐然,所举案例效果确切。结论:符为民教授论治特发性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珍  杨旭红 《光明中医》2016,(4):459-460
目的总结多数医家对癫痫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搜集相关名医治疗癫痫的文章,总结其治法精要。结果共搜集20篇相关文献,对其中相关6篇文献进行总结。结论癫痫的中医辨治从病因论多为风、火、痰,从脏腑论治,风、火多责之于心、肝、肾,痰多责之于脾、肺。癫痫属本虚标实,本虚者责之于脏腑亏虚,标实者责之于风、火、痰。本虚者补脏腑之虚,多以补益肝肾、健脾,标实者祛风、涤痰、泻火。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多属肝、肾两经病变,兼及于脾,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肝肾不足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以肝风、肝火最为急迫。本病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在治疗上应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亦可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补肾健脾柔肝与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相结合。日常应注意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0.
刘洪  熊维建  熊燕影  邓星  郑新 《中医杂志》2018,(10):825-828
郑新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风",以肾(精髓)、脾(气血)、肝(阴血)亏虚为本,邪气亢盛(如浮阳、毒、瘀、痰、浊等)致风邪扰动为标,提出从"风"论治。临证时根据致"风"成因进行分证论治,以养肝健脾益肾治其本,化瘀解毒搜风通络治其标,灵活运用平肝熄风、培土宁风、化瘀解毒搜风法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论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出发 ,论证了“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两说的立论依据、区别、联系及在临证中的运用 ,进一步探讨了脾肾两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补阴论     
郭洪 《吉林中医药》2004,24(11):1-2
补阴之道在于通阳。通阳之药寒热不一,火气盛者当与寒药合用,阴寒盛者当与温热药同用。通阳之道在于辨明邪之强弱,邪气盛者,通阳药当与抑阳之重剂合用,邪气微者,通阳药宜与抑阳之缓剂合用。总之,邪之轻重,通阳药之缓急,当临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健脾法在肝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病包括临床上的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现症病人,在我国有1.2亿人左右,且有10%以上的病人可以演变为慢性肝病,治疗上十分棘手,已成为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肾与妊娠的关系说明补肾安胎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并从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3个方面体现补肾安胎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且举病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周琴 《江西中医药》2003,34(1):15-15
笔者自 1 996年 5月~ 1 998年 1 2月运用健脾理气、活血清热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5 6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依据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制订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和分类而确诊。本组共 5 6例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1 8例 ;年龄最大66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41 .5岁 ;病程最长 2 2年 ,最短 2年 ,平均病程 7年。5 6例均系门诊病例 ,全部病例均作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胀痛、痞满不适、纳呆嗳气、嘈杂泛酸、神倦乏力、舌质淡或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2 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虚劳”、“积聚”、“疫毒”等范畴,临床上常见而又难治。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炎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现就温阳法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传统理论对本病病因认识主要有:湿邪作祟说、肝郁致病说、阳气虚弱说,以及疫毒内侵、伏于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健脾补肾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定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形成结肠炎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C移植组、活血组、健脾组、补肾组,第2天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SD大鼠MSC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雌性大鼠体内。疗程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以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作为标志,以确定MSC的肠道定位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肠道干细胞标记物Musashi-1的表达。结果:经PCR扩增后,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结肠组织雄性性别特异性基因区段sry,MSC移植组阳性率为20%,活血组阳性率为35%,健脾和补肾组阳性率为25%。免疫组化检测到MSC移植组及中药治疗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usashi-1均有阳性表达,其中活血组与MSC移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活血法代表方药桃红四物汤较明显促进MSC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定植。  相似文献   

18.
温补法运用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端常 《中医研究》2001,14(2):55-57
温补学说在明代形成。据年史考 ,当时承学朱丹溪的汪石山在继承和发展朱氏阴血理论的同时 ,注重对补益气血的研究 ,且尤为重视人体阳气的作用 ,认为气虚则诸病生 ,补气即补阴 ,并以擅长用参芪而著名于世 ,认为参芪味甘 ,生血而助阴 ,又益气能温阳。明·薛立斋更有所阐发 ,他重视脾胃的作用而强调温补的重要性 ,认为大多杂病属内因 ,为形气病气俱不足 ,当补不当泻。至张景岳首创“阳常不足 ,阴本无余”之论后 ,温补学说业已形成。此论一改先贤朱丹溪的“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之说 ,开一代温补学说之先河。张氏认为 ,真阴真阳是人体之本 ,但强…  相似文献   

19.
对近几年来蒙药阿如健脾散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该蒙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的益气健脾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刺五加注射液于小鼠和兔体内,观测小鼠胃内灌注墨汁在小肠由上而下推进的距离;以及观测其对兔空肠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的影响。通过恒温浴槽装置,观测刺五加注射液对离体豚鼠空肠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增加小鼠小肠墨汁推进距离与推进度;明显增强兔空肠收缩幅度,而收缩频率无明显改变;离体豚鼠空肠收缩频率与收缩幅度明显增加。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小肠功能,促使消化液与食物混合,增加食物与黏膜的接触,促进食物吸收,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