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孤独症谱系障碍伴睡眠障碍患儿60例,分为rTms治疗组(rTms+感觉统合+智训+针灸)和对照组(感觉统合+智训+针灸)各30例.治疗疗程:每疗程20次,共3疗程60次,每疗程之间间隔7d.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睡眠障碍均有改善,rTms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Tms治疗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33%.结论 rTms能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睡眠障碍,从而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信封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82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 TMS治疗。对比两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情绪识别能力及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严重程度[儿童孤独症量表(CARS)]、睡眠状况[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表(CSHQ)]、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研究组核心症状改善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下半张面孔、上半张面孔、倒置及正立表情的情绪识别能力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ABC评分、CARS评分、CSHQ评分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D患儿进行r TMS治疗可显著缓解其核心症状,提高情绪识别能力,减轻病情,改善睡眠状况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障碍及异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ASD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睡眠行为干预及个体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磁刺激靶区为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刺激频率为1 Hz...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按监护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共治疗16周;前4周对照组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研究组则采用rTMS结合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后12周两组患儿都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在基线期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在基线期、治疗4周时及治疗16周时分别采用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CSHQ)、家庭睡眠习惯调查(FISH)评估患儿睡眠症状、睡眠习惯。 结果:睡眠症状改善情况,在CSHQ总分、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方面,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呼吸障碍、白天睡眠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习惯改善情况,FISH各睡眠习惯因子及FISH总分,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rTMS能显著改善ASD患儿的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及睡眠习惯,且疗效在rTMS治疗结束后仍能持续。rTMS应用于学龄前ASD患儿安全可耐受,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接受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言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低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核心症状的改善率,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ABC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言语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可能会更有效地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60例儿童孤独症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ABC评分低于对照组,Gesell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降低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ABC评分,提高了Gesell发育评分,提高了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睡眠障碍与其他躯体、精神健康问题以及死亡率增加等密切相关。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安全、便捷、低成本的治疗技术,现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能改善睡眠问题,但其疗效同时也存在一定争议。本综述将阐述tDCS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tDCS治疗睡眠障碍提供更多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能力缺陷、沟通障碍和重复性刻板行为等[1].有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是ASD发病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研究提出环境因素占ASD发病风险的50%左右[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执行功能及核心症状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学龄前ASD患儿分为rTMS组(21例)及对照组(22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日常项目训练及基本生活技能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1 Hz低频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分别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量表(BRIEF-P量表)、社会反映量表(SRS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RBS-R)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对2组患儿疗效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8周后2组患儿BRIEF-P总分、SRS评分、RBS-R评分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BRIEF-P总分、SRS评分、RBS-R评分及CARS评分[分别为(95.70±17.82)分、(79.20±11.11)分、(14.40±7.63)分和(32.63±4.5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后2组患儿BRIEF-P抑制因子、组织计划因子、抑制自我控制指数、元认知指数评分及rTMS组BRIEF-P情感控制因子、工作记忆因子和认知灵活性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抑制因子、情感控制因子、工作记忆因子、抑制自我调控指数、认知灵活性指数及元认知指数评分[分别为(24.10±5.55)分、(14.60±3.25)分、(21.80±4.18)分、(38.70±8.26)分、(33.30±6.19)分及(38.30±7.1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学龄前ASD儿童执行功能障碍及核心症状,对减轻ASD患儿病情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基本原理、安全性、脑功能检测、临床应用治疗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利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  相似文献   

12.
樊越波 《中国康复》2015,30(3):181-184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简称孤独症,作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异常神经发育的结果,但是病因仍然不明。最近,有研究者开始关注异常的皮层兴奋性和可塑性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孤独症与大脑微型柱的异常有关[1],孤独症个体大脑微型柱更窄,数量更多,这样可能会导致微型柱神经环路的过度兴奋,破坏了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影响微型柱活动的功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康复治疗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和改善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的42例意识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给予患者tDCS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DCS,阳极置于左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阴极置于右肩部,刺激电流强度2 mA,20 min/次。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共治疗6周。2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右侧屈肘肌肌张力的改变。结果:治疗前2组CRS-R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观察组CRS-R和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反应者为13例(61.90%),无反应者为8例(38.10%);对照组反应者为2例(9.52%),无反应者为19例(90.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4.
樊越波  彭晓玲  黄丹 《中国康复》2017,32(5):379-382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将ASD明确归类为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性障碍~([1])。因此,从神经生理学角度出发对ASD进行探究,将是我们了解ASD的病因和病理学特征较为直接的方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5.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无创性大脑皮层刺激方法。本文简要回顾其起源和发展,着重综述其机制。目前观点认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变皮层兴奋性、增加突触可塑性、影响皮质兴奋/抑制平衡、改变局部脑血流、调节局部皮层和脑网联系等途径发挥调节脑功能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要取得理想的刺激效果,仍有待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即刺激参数的选择及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任务执行的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除传统的脑卒中康复方法外,无创性脑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对近年来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归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60例GAD患者(观察组)和60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分为tDCS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及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CRP、TNF-α水平,并评定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 (1)观察组HAMA总分、精神焦虑因子分、躯体焦虑因子分、CRP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DCS真刺激组治疗后HAMA总分差值、精神焦虑因子分差值、CRP差值明显高于伪刺激组(P<0.05);(3)tDCS真刺激组治疗后HAMA总分、精神焦虑因子分、躯体焦虑因子分、CRP、TNF-α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tDCS真刺激组治疗前后CRP差值与HAMA总分差值、躯体焦虑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GAD患者体内炎症因子CRP水平高于健康人群,tDCS可以调节GAD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意识障碍(DOC)患者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DO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tDCS治疗,采用7cm×5cm的等渗盐水明胶海绵电极于患者左前额叶背外侧行阳极刺激,阴极刺激位于右眼眶或右肩上,刺激强度为2mA,治疗时间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6次,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上肢体感诱发电位(USEP)、脑电图(EEG)及格拉斯哥量表(GCS)和持续植物状态(PV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GCS、PVS、EEG、BAEP、USE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PVS、EEG、BAEP、USEP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且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估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有效率为42.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DOC患者的BAEP、USEP、EEG、GCS、PVS评分,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的联合干预方案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朱昌娥  魏嵘  陈文华  余波  缪云 《中国康复》2017,32(4):333-336
正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2]。疼痛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慢性病理性疼痛患者,仅有30%~40%患者疼痛可以缓解50%[2],那么对于严重疼痛患者,也许对非药物治疗的需求会更加明显。各种有创或无创头颅刺激技术因可以调节刺激区域神经系统功能而被认为具有镇痛潜能[4],经颅直流电刺激  相似文献   

20.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许多研究发现tDCS在治疗精神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tDCS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其治疗参数设定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tDCS的临床应用与普及仍受到诸多制约。本文主要综述涉及tDCS治疗参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不同参数tDCS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差异,旨在为tDCS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