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强CT鉴别诊断腺性膀胱炎(CG)与膀胱癌的价值。方法 对37例CG和41例膀胱癌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轴位最大径)、厚度、钙化、囊变坏死、边界、壁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测量病灶和正常膀胱壁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计算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相对强化CT值。比较CG与膀胱癌定量及定性指标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CG与膀胱癌病灶边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G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及相对强化CT值均低于膀胱癌(P均<0.01)。动脉期、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AUC均高于其他指标(P均<0.01),而两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以动脉期相对强化CT值=25.85 HU、静脉期相对强化CT值=26.85 HU为阈值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的敏感度均为95.12%,特异度分别为91.89%、86.49%。结论 增强CT定量分析鉴别诊断CG和膀胱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CT扫描参数对迭代去金属伪影(IMAR)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及不同辐射剂量的管电压和管电流组合条件对植入及未植入金属螺钉的仿真胸部体模行CT扫描。分别以迭代重建和IMAR算法重建图像,采用四分法主观评价IMAR图像质量,测量及计算金属螺钉邻近肺实质和椎旁软组织CT值、噪声(CT值的标准差,SD)及CT值偏差(ΔHU),比较各方法采集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相同管电流量条件下,IMAR图像中金属伪影随管电压增加而减少,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及椎旁软组织SD(r=-0.91、-0.99)和ΔHU(r=-0.85、-0.97)均与管电压呈高度负相关(P均<0.01)。相同管电压条件下,管电流量增加后,IMAR图像中金属伪影无明显变化,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实质SD及椎旁软组织ΔHU与管电流量低度相关(r=0.20、0.29,P均<0.01),肺实质ΔHU及椎旁软组织SD与管电流量呈中等负相关(r=-0.59、-0.56,P均<0.01)。不同辐射剂量管电压和管电流组合条件下,IMA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客观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辐射剂量下采用高管电压、低管电流量扫描图像中金属伪影少于中、高辐射剂量。结论 管电压是影响IMAR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IMAR去除金属伪影时,增加管电压对于改善图像质量效果更佳;在增加管电压的同时减少管电流量可减轻金属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种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公式在颅脑能谱CT单能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患者行颅脑能谱CT,之后间隔10 keV重建40~140 keV单能量图像,测量其中脑白质、颞部肌肉、脑脊液、皮下脂肪及颅外空气的CT值及噪声值。分别采用公式A(A组)、B(B组)、C(C组)、Da(Da组)、Db(Db组)、Dc(Dc组)计算CNR值,以Optimal CNR曲线(Optimal CNR组)为参考,比较各组CNR值差异,分析各组与Optimal CNR组间CNR值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不同能量下,采用不同公式计算所得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能量下,A、B、C、Da、Db、Dc组与Optimal CNR组间CNR值均存在正相关(r=0.97±0.02、0.94±0.01、0.94±0.01、0.67±0.01、0.39±0.01、0.59±0.01,P均<0.05),与Optimal CNR组CNR值均具有不同程度一致性(ICC=0.97±0.02、0.89±0.01、0.67±0.01、0.54±0.02、0.13±0.01、0.47±0.02,P均<0.05)。结论 颅脑能谱CT单能量成像中,以公式A计算得出的CNR值与Optimal CNR软件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最佳;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及研究目的选择CNR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能谱CT多参数鉴别诊断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O)与嫌色细胞型肾癌(CR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O(RO组)和30例CRCC(CRCC组)患者,测量并计算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水浓度(WC)、有效原子序数及40~70 keV能谱曲线斜率(λ值)。比较2组常规CT征象及能谱CT参数差异,以ROC曲线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鉴别RO与CRCC的效能。结果 2组常规CT显示病灶中心瘢痕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8,P=0.046)。能谱CT参数中,RO组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λ值及皮质期NIC均高于CRCC组(P均<0.05),髓质期NIC及皮/髓质期WC与CRC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皮质期λ值5.68为阈值鉴别RO与CRCC的AUC最高为1.00(P<0.01),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能谱CT参数,包括皮/髓质期70 keV单能量CT值、IC、有效原子序数、λ值及皮质期NIC对鉴别RO与CRCC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116例非肿瘤性脑出血(非肿瘤组)和44例肿瘤性脑出血(肿瘤组),分析其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获得病灶的直方图参数,包括最小值,第5、25、50、75、95百分位CT值、最大值、标准差、平均值、偏度和峰度。比较2组间直方图参数的差异,以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诊断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效能。结果 肿瘤组最大值、第5、25、50、75、95百分位CT值、平均值、标准差均小于非肿瘤组(P均<0.05),偏度和峰度大于非肿瘤组(P均<0.05),最小值与非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值、第25、50、75、95百分位CT值、平均值及标准差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中等,其中第50百分位CT值的AUC最高(0.8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和0.68。结论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可作为鉴别诊断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值评估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肝功能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能谱CT对81例BCS患者行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门静脉期肝脏Ⅰ~Ⅷ段及脾脏的碘基值(IC)及标准化碘基值(NIC),比较不同Child-Pugh肝功能等级患者(Child-Pugh A级30例,B级27例,C级24例)间NIC的差异。记录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分析不同肝功能等级BCS患者肝脏NIC与肝功能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之间,肝脏Ⅰ、Ⅲ段和脾脏的NIC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45、0.008)。肝功能A级患者肝脏Ⅰ、Ⅲ段的NIC高于C级(P均<0.05),A级与B级、B级与C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A级患者脾脏NIC大于B级和C级(P=0.037、0.017),B级与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不同肝功能等级BCS患者肝脏NIC与PT及TBIL呈负相关(P均<0.05),与ALB呈正相关(P均<0.05),与ALT和AST无相关(P均>0.05)。结论 能谱CT定量测量NIC有助于评估BCS患者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20排宽探测器CT评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25例CHD术后患儿以320排宽探测器CT和3.0T MR设备进行扫描,分别利用相应心功能分析软件测量左右心室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和心指数(CI),分析320排宽探测器CT与MRI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可重复性。结果 CT测得左右心室EF、EDVI、ESVI、SVI、CI与MRI相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具有良好相关性(r=0.62~0.97,P均<0.05);CT所测各指标均值均高于MRI;CT各心功能测量值重复性良好(ICC=0.85~0.98,P均<0.05),左心室容量指标(EDVI、ESVI、SVI、CI)的重复性好于右心室。结论 320排宽探测器CT可用于评价CHD术后患儿心功能,对无法接受MR检查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能谱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单发肺结节或肿块的51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结核球15例(结核组),周围型肺癌36例(肺癌组)。分析并比较2组能谱CT平扫定量参数,包括40~14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衰减曲线类型及斜率、基物质对浓度和有效原子序数(Eff-Z)。结果 肺癌组40~70 keV单能量CT值均高于结核组(P均<0.05),而2组间80~14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癌组平扫能谱衰减曲线类型均呈快速下降型(36/36,100%),结核组能谱衰减曲线呈平直型(11/15,73.33%)和弓背上抬型(4/15,26.67%);肺癌组40~65 keV、65~90 keV、90~140 keV平扫能谱衰减曲线斜率(K40~65 keV、K65~90 keV、K90~140 keV)均高于结核组(P均<0.01)。肺癌组钙(水)浓度高于结核组(P<0.01),而脂(水)浓度低于结核组(P<0.01);2组水(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肺癌组Eff-Z明显高于结核组(P<0.01)。结论 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具有不同的能谱CT定量参数指标,能谱CT平扫即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传统线性120 kVp、高级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与非线性融合技术在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患者低流率(2.0 ml/s)、低剂量(总剂量20 ml)注射对比剂,双能量模式下行头颈部CTA检查,经后处理获得传统线性120 kVp(A组)、非线性融合(B组)及虚拟高级单能量40 keV(C组)图像。于MIP轴位图像上对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计算CN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4、37.38,P均<0.001),B、C组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01);B、C组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16)。3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及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C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及CNR均大于A组(P均<0.05);C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明显高于B组(P均<0.05)。B、C组颈内动脉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B组大脑中动脉CNR大于C组(P=0.002)。结论 虚拟高级单能量40 keV及非线性融合技术均可提高头颈CTA的图像质量,非线性融合技术可优选用于颅内血管CT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定量测量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功能,探讨不同类型AF患者之间左心房及左心耳功能的差异。方法 收集71例AF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PAF)40例(PAF组),持续性房颤(PeAF)31例(PeAF组)。应用心功能后处理软件测量AF患者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和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并计算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左心耳射血量(LAAE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射血量(LAEV)。结果 PeAF组LAAEF、LAEF、LAEV均小于PAF组(P均<0.01),LAAVmax、LAAVmin、LAVmax、LAVmin均大于PAF组(P均<0.05)。2组间LAAE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AF患者LAAEF与LAEF呈正相关(rs=0.57,P<0.01),与AF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s=-0.26,P=0.03)。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客观评价左心房和左心耳功能,对认识不同分型AF患者左心耳和左心房功能改变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7个不同体积的血管床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普罗胺,行CT扫描.分别采用-600、-500、-300 HU,-2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测量血管模型体积和体积相对误差.对20例患者先后进行2次胸部CT增强扫描,采用-3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由2名操作者测量肺血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阈值下限为-300 HU时测量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其余阈值下限测得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碘普罗胺时测量的肺血管模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CT扫描测量的血管体积有很好的一致性(r=0.94,95%CI:0.85~0.98),且2名操作者间亦有很好的一致性(r=0.96,95%CI:0.91~0.99).结论 阈值法可准确、可靠地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  相似文献   

12.
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CT全脑灌注血容量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发病6 h以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分析CT平扫表现,并使用Siemens三维NeuroPBV软件对CTA源图像和CT平扫图像进行减影处理,获得三维彩色PBV图像.比较CT平扫与PBV图像对急性脑缺血灶的检出率.全部病例于发病后2~7 d复查CT平扫.对PBV图像显示的脑灌注异常区体积与复查CT平扫显示的梗死灶体积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25例患者首次头颅CT平扫12例发现早期脑梗死征象,13例未发现异常,重建三维PBV图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复查CT平扫图像上25例患者最终梗死灶体积与PBV图像上灌注异常区体积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37,P<0.001).结论 PBV图像能够三维显示急性脑缺血全脑灌注信息,对早期发现脑缺血、全面评价缺血范围、避免病灶漏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术前和术后320排容积CT一站式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的常规CT图像、CTA表现及全脑灌注资料。结果 术前:常规轴位CT显示脑出血7例,脑梗死8例。CTA显示颈内动脉末段轻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26支;大脑中动脉闭塞19支,大脑前动脉闭塞13支;灌注成像显示脑内异常灌注区22处,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均表现为rCBV、rCBF减低,TTP、MTT及DLY延长(P<0.05)。术后:常规轴位CT无新发出血、梗死,CTA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与术前相似,搭桥动脉显示率为100%;灌注成像相对应术前22处异常灌注区域rCBV、rCBF增高,TTP、DLY及MTT较术前缩短,但仅DL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不仅可显示烟雾病闭塞的血管及异常血管,还可为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提供血流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3D-OSEM)、二维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2D-OSEM)、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及OSEM迭代次数和子集数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NEMA/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3D-OSEM图像重建。根据Jaszczak圆筒模型重建图像获得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的系统容积灵敏度(cpm/kBq),计算IEC体模内不同大小放射性热区的绝对放射性活度(kBq/ml;绝对定量值),并与真实活度值进行比较,计算定量误差。改变图像重建算法(2D-OSEM、FBP)和OSEM重建参数(迭代次数和子集数)对IEC体模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及OSEM迭代次数和子集数对定量误差的影响。结果 采用3D-OSEM、2D-OSEM、FBP重建图像时,各球体定量误差均随球体容积的减小而明显增大(r=-0.831、-0.831、-0.826,P均<0.05)。3种重建算法间不同容积球体定量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0,P<0.05),其中,3D-OSEM小于2D-OSEM重建(P<0.05),2D-OSEM小于FBP重建(P<0.05)。各不同容积球体定量误差均随迭代次数增加而减小(r=-0.721、-0.681、-0.691、-0.711、-0.845、-0.893,P均<0.05),随子集数的增加而减小(r=-0.670、-0.694、-0.717、-0.852、-0.956、-0.998,P均<0.05)。结论 基于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的3D-OSEM重建定量精确性明显优于2D-OSEM、FBP重建,选择合适的OSEM重建参数有利于提高SPECT/CT定量精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在实变型肺挫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实变型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的资料,应用FACT-Digital LungTM软件分割CT图像,计算肺挫伤病灶体积占双肺容积的百分比,测量临床治疗前后肺挫伤病灶处2~4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最大壁厚、平均壁厚、管腔最大密度、管腔平均密度、管腔内直径、管腔外直径、管腔内周长及管腔外周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例共56处肺挫伤病灶,治疗前肺挫伤病灶处2~4级支气管内腔横截面积、管壁横截面积、管腔内直径、管腔外直径、管腔内周长及管腔外周长均小于治疗后(P均<0.05),最大壁厚及平均壁厚均大于治疗后(P均<0.05),治疗前后管腔最大及平均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挫伤病灶体积占双肺容积的百分比与胸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CT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可直观显示实变型肺挫伤合并ARDS患者支气管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AICH)“动态点征”区域CT灌注(CTP)参数定量预测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AICH首诊平扫CT、CTP原始图像、灌注参数图及24 h内复查CT,根据CTP原始图像有无“动态点征”分为阳性组(n=21)和阴性组(n=24);比较组间血肿体积变化、“点征”/密度最高区域(强化区),血肿全部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强化区灌注参数预测血肿扩大的效能;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阳性组血肿体积变化与“动态点征”总出现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首诊2组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中,阳性组血肿体积明显大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17例(17/21,80.95%)、阴性组2例血肿扩大(2/24,8.33%)。阳性组强化区rCBF、rCBV及强化区与血肿区rCBF、rCBV差值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均<0.05)。以rCBF=8.90 ml/(min·100 g)、rCBV=6.55 ml/100 g为截断值,预测血肿扩大的AUC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