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健脾养肝丸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养肝丸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养肝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效果优于单纯恩替卡韦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肾养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绝经综合征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滋肾养肝汤口服,对照组予谷维素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减少Kuppermen积分。结论:滋肾养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可显著改善临床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68.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瘀养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9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瘀养肝方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中HA、LN、PC-Ⅲ、Ⅳ-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养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肝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生长激素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9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和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养肝汤,2组均治疗8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以及肝纤维化的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和IV型胶原(IV-C)]。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以及肝纤维化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他相关观察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养肝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水平,缓解肝部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服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相似文献   

6.
沈扬  俞逊婕 《新中医》2015,47(3):74-75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2组治疗后层粘连蛋白(LN)、前Ⅲ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及IV型胶原(CIV)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化瘀软肝汤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抗病毒、保肝等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软肝汤(牡丹皮6 g,炮山甲8 g,柴胡、郁金、厚朴、枳壳、白术各10 g、鳖甲、虎杖、山药各20 g,白芍、茯苓各30 g)口服,用药4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固定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治疗前各项凝血功能明显好转,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软肝汤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延缓肝硬化进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巨峰  杜静 《新中医》2019,51(10):125-127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以及腹水中葡萄糖(GLU)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9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扶正化瘀片。2组疗程均24周。比较2组肝纤维化、疗效、乙型肝炎病毒(HBV)转阴率以及腹水中GLU和LDH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减少(P 0.01);观察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8%,高于对照组的89.21%(P 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分别74.82%、61.15%、78.42%,对照组为61.15%、48.20%、64.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腹水LDH及GLU水平降低(P 0.01);观察组治疗后腹水LDH及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扶正化瘀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明显,且可降低腹水中GLU和LDH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8,(11)
目的:探讨逐瘀正肝汤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中医院2016年1月至7月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逐瘀正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LT、HA、LN、Ⅳ-C、PⅢP、Tbil及Dpv、Dsv、Qpv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Alb及Sp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正肝汤能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沈金凤  李秋霞 《河南中医》2014,34(2):282-283
目的:观察滋肾养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采用雌激素、孕激素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滋肾养肝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E2、FSH比较,E2明显上升、FSH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2、FS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养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35-1038
目的:观察补肾养肝祛邪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纯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养肝祛邪方颗粒剂,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在减轻中西医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肝功能、提高HBe Ag转阴率及HBe Ab阳转率、降低HBV-DNA水平、降低肝脏弹性检测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养肝祛邪方协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能显著保护患者肝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沈瑞南 《河南中医》2012,32(1):43-44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与血清GLO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GLO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型、肝气郁结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GLO水平在肝肾阴虚型中最低,与其他四型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GLO对于判断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病情、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硬度、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A、LN、PCⅢ、Ⅳ-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脏硬度值(LSM)、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SM、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滋肾平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阴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入选病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给予口服滋肾平眩汤,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比灵,均连续服药1个月,观察治疗后眩晕程度、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以及TCD检查基底动脉及双侧颈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黏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脑血流速度、血黏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平眩汤治疗肾阴不足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显著改善脑血流速度和血黏度,疗效优于西比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中医证候表现及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452例CHC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同时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获取肝硬度值(LSM),评估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LSM7.3~14.6 kPa为界分成3组:LSM7.3 kPa为无或轻微纤维化组;LSM 7.3~14.6 kPa为明显纤维化组;LSM14.6 kPa为严重纤维化组,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中医症状、体征采取聚类分析法。[结果]纳入本研究患者390例,其中LSM7.3 kPa 244例;LSM 7.3~14.6 kPa75例;LSM14.6 kPa 71例。LSM7.3 kPa的CHC中医证候主要为肝郁脾虚;LSM 7.3~14.6 kPa的CHC中医证候除肝郁脾虚外,尚有血瘀肾虚;LSM14.6 kPa的CHC中医证候主要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结论]CHC轻度肝纤维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为主;显著肝纤维化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及肝肾阴虚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口服扶正化瘀胶囊1日3次,1次3粒,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6%和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肝益肾化瘀颗粒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肝肾阴虚夹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患者100例,研究组在西药常规降压加养肝益肾化瘀颗粒,对照组给予西药降压,观察记录24h动态血压、尿微量蛋白,改善肾叶间动脉血流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尿MA、β2-MG、TRF、IgGu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A、β2-MG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24h动态血压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叶间动脉血流阻力降低.结论:养肝益肾化瘀颗粒能有效降低24h动态血压、减少尿微量蛋白排出,改善肾叶间动脉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指标与肝炎肝硬化辨证分型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按Child-Pugh分级法进行分级,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组T3、FT3降低及rT3升高,与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3、FT3、FT4水平在Child-pughA、B、C3级中呈逐渐下降趋势,rT3水平呈逐级上升趋势,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