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汗证历来多从表虚不固、营卫不和、气阴亏虚、脾胃积热方面论治。文章将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从"枢机不利"致小儿汗证进行阐述。治疗上摆脱固有辨证分型,从调节枢机入手,使气的升降出入顺畅,津液输布运行正常则汗渐止,为临床治疗小儿汗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家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辨证治疗便秘的经验.方法:从津液不足证、气机郁滞证、脾肾两虚证、燥热内结证、血虚肠燥证五种证型进行论治,并结合典型病例总结张东岳教授辨治便秘的理法方药.结果:张东岳教授运用滋阴养血,增液润肠;升清降浊,理气行滞;补脾益肾,培元通便;清热泻火,苦寒泻下;补血养血,润肠通便等五法治疗便秘.结论:张东岳教授治疗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何赛萍教授从“结”论治妇科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何赛萍教授临诊、学习何赛萍教授的著作,搜集妇科临证相关医案,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论治原则,总结何赛萍教授从“结”论治妇科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及临床治疗经验,并列举一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何赛萍教授宗仲景“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思想,认为妇科疾病的产生与气血不通、冲任失和密切相关,其中“结”是导致不通的重要因素,有寒结、热结、水结、气结、痰结、血结之分,分别治以温阳散寒通滞、清热祛瘀散结、通阳化气行水、疏肝理气解郁、软坚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之法。所附医案为下焦水结之盆腔囊性块,以清热利水为治,应用五苓散随症加减,临床效佳。[结论]何赛萍教授法宗仲景,从“结”论治妇科疾病,如月经病、癥瘕积聚、不孕等,疗效显著,其深刻经验值得进一步寻绎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5.
张声生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肝脾相关,主要病因病机为肺肝脾三脏气机失常而致肠道传导失司,其一为肺脾气虚,肠腑传导无力,糟粕不能行,其二为肺肝脾气郁,肠腑积滞内停。故从肺肝脾辨证论治,以肺脾同治、肝脾同治为主要治则,其中辨肺脾气虚者宜肺脾同治,即健脾补肺,升清降浊;辨肝郁脾虚气滞者宜肝脾同治,即疏肝健脾祛湿,条达肝气,理气通腑。临证灵活遣方用药,善用药对紫菀配火麻仁、厚朴配莱菔子、柴胡配白芍、枳实配生白术等,结合日常调护“调怡肺脾,疏肝畅腹”,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便秘为临床常见疾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杨晋翔教授认为便秘虽系大肠传导失职,而病位实在胃肠,二者在五行中皆属土,为至阴之类。脾胃大小肠至阴之类能够正常运转必非赖其本身,而实赖于其他脏腑阳气的推动作用,其中肝主疏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肝主疏泄功能有着丰富的内涵,从肝的生理特性出发,不仅在于"肝主升"可条畅情志、气机,来辅助实现脾胃之运化功能,还在于"肝主动"来发动一身少阳之气,推动脾胃脏腑的正常运行,故肝与便秘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基于此,在治疗方面杨晋翔教授从"肝"论治,多采用舒肝通阳以去腐秽、清肝泻火、清利湿热、补血润肠等方法。从肝论治便秘,丰富了便秘的治则理论,对于临床施治便秘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失眠在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寐”。刘敏教授认为不寐之根本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不交,与气血阴阳能否濡养密切相关。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刘敏教授概括不寐的病症特点为“阳多胆郁,阴多阳浮”:失眠阳证、实证多见少阳病,枢机不利,胆气内郁,胆火上扰心神;阴证、虚证多见少阴病,阳虚阴盛,虚阳上浮不得眠。临证善用六经辨证,重视阴阳气血,治疗以改善症状缓其标急、调节体质重在固本为主要目标。对于不寐表现为阳证者,治疗常用柴胡类方,以舒畅情志、解郁助眠;对于表现为阴证之不寐者,治疗以附子类方为基础方加减,以温阳固本、镇静安神。同时需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王仲奇医案》用药规律并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咳血"、"虚劳"以及"湿温"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医案信息结构以对医案原文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王仲奇医案》数据库;通过整合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设计并实现"新安中医临证指导系统",完成数据挖掘结果的可视化,提供"临床查询应用"功能以及用药规律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药物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咳血"的常用药物为丝瓜络、茜根以及牡丹皮等,其中核心药对为丝瓜络和茜根;治疗"虚劳"的常用药物为石斛、牡蛎及甘草等,其中核心药对为石斛和牡蛎;治疗"湿温"的常用药物为茯苓、佩兰及杏仁等,其中核心药对为茯苓、佩兰。结论关联规则分析可用于挖掘医案的用药规律,本技术框架可应用于其他医籍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病理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药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导师林爱珍教授系全国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北省中医院肛肠科科主任,湖北省肛肠专科联盟理事长,从事肛肠科30余年,对中医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颇有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蒋旭宏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通过查阅HT的相关资料、跟师学习、整理医案、复习相关中医文献,整理总结蒋师临床治疗HT的中医辨治经验,分析HT的中医认识、中医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并列举医案分析。[结果]蒋师结合HT的中医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分期,提出痰浊结聚为HT的基本病机,治疗中应以化痰祛浊、软坚散结为主要原则,并应贯穿疾病始终,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期论治。所举验案,蒋师辨为痰浊结聚、阴阳不和之证,治拟化痰散结、调和阴阳之法,临床效果甚佳。[结论]蒋师基于中医病因病机,对HT进行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从痰浊出发,随证加减,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HT的优势,其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心力衰竭(下称心衰)高频证候症状间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其证型与症状的潜在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方式,筛选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有关心衰医案及验案中出现的所有证型,筛选出6个高频证型,并用频数统计各证型出现的高频主症,关联规则分析证型与症状之间的潜在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215例,涉及证型39种,其中心肾阳虚证33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66个,心悸和双下肢水肿关系较密切;气阴两虚证24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77个,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关系密切;阳虚水泛证21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5个,双下肢水肿与胸闷关联度最强;气虚血瘀证20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1个,憋喘、乏力、舌质紫暗关系较密切,乏力、气短、胸闷关联程度较强;心阳虚衰证18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8个,气短、心悸、胸闷关系较密切,气短、双下肢水肿、苔薄白关系较密切;血瘀水停证17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9个,气短、双下肢水肿、舌质紫暗、脉细、脉沉关联较强,联系密切。结论:初步明确了心衰常见的6种证型,并根据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确立了这6种证型的主要症状组合,可为临床心衰中医证候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关联规则在名医临证经验分析挖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临床收集的628例名医病案为对象,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名医经验中理-法-方-药之间的多重关联关系。方法FP-tree算法。结果症状-方药、症状-证型、药物-证型之间存在许多关联关系。3种关联规则挖掘结果中,补益、理气、调气等功效类药物出现频次较高,脾胃虚弱、肝胃不和、中虚气滞、脾胃湿热等证型出现频次较高。结论基于FP-tree的算法从易理解性方面获得的规则,为脾胃病的名医经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该领域的研究依然需要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进行方法学方面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双心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效果显著。赵明君教授基于中医五神藏理论及形神一体观认为双心疾病总的病因病机为形神失调、情志为病。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主张心肝同治,治以活血通络、调肝定魂;对心血管神经症主张双心同治,治以调和营卫、养心安神;形神同调,遵从以“情”为因、以“神”为源,以神治脏、以脏养神。本文总结赵明君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经验,并佐以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4.
中药“性味归经”之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关联分析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WEKA软件对《中药学》中的全部48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结果:传统"淡附于甘"、"涩附于酸"、"热"性与"辛"味具有联系的认识与关联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涩"味、"酸"味与"归大肠经"有较大的关联,"寒"性作用与"归小肠经"的关联较大,"归小肠经"与"归大肠经"的关联,"凉"与"甘、苦"之间的联系;温性和归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的联系;辛味和归胃经结合与部分归脾经;归小肠经、归膀胱经、归肺经等作用在没有归肝经作用的前提下,与"寒"或"凉"有关等,均暗含了中药性、味、归经等药性属性之间的正性或负性的交互作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研究中药药性相互关系具有可行性,也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陈永灿主任基于“本虚毒结”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诊,收集、整理典型医案,结合陈主任临证的阐释,从核心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三个方面,总结陈主任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经验,并附一则验案予以佐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陈主任认为“本虚毒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核心病机,“本虚”即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毒结”即浊毒留滞,蕴结隐伏。辨治以寒热错杂为基本面,主张平调寒热,根据虚实偏胜,随证治之。处方以自拟十味泻心汤为主,扶元解毒,如脾虚及肾,加用滋肾之品;兼有气血怫郁,喜用花类疏和;针对痰毒、瘀毒、热毒的不同,分别选用山慈菇、石见穿、猫人参,蜂房、刘寄奴、莪术,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三对角药治之。验案辨证为脾虚毒结、寒热错杂,治法为健脾解毒、平调寒热,以十味泻心汤为主方,考虑兼有瘀毒阻滞、浊滞血瘀,选用蜂房-刘寄奴-莪术角药;复诊因气血不通,气机升降失调,以三花百草饮轻宣开郁;三诊考虑患者年龄增长,肝肾渐衰,且久病伤元,合四君贞元饮健脾益肾、固本培元。[结论]陈主任从“本虚毒结”辨治...  相似文献   

16.
以“瘀毒互结”为探讨核心,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提出“瘀毒互结”是结直肠癌的重要病机。在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瘀血阻滞肠络而致糟粕不行,日久变生毒邪则蓄积于肠道之中,进而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这一进程与“因瘀致毒,毒复致瘀,瘀毒互结”相契合。因此,排便习惯改变是“瘀”的外在表现,肠道菌群紊乱是“毒”的内在本质。基于“瘀毒互结”在结直肠癌中的重要性,运用活血化瘀法。通畅血脉,选择以毒攻毒法消解蕴结于病灶局部之毒,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这就是“瘀毒同治”的内涵。为临床上更加合理地运用“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法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挖掘CAP的痰证素兼杂常见病位、病性证素的关联规则,探讨CAP痰证的常见病位、病性兼杂特征。方法采集20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分析CAP的痰证素兼杂的常见病位、病性证素,并建立数据库,采用Aprior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得出痰证素兼杂常见病位、病性证素的组合特征。结果共挖掘出16条强关联规则,排重后剩余9条强关联规则。结论使用关联规则可以挖掘CAP的痰证兼杂特征,有助于认识本病的中医证素组合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杰教授从“心脾相关”论治慢性心力衰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教授归纳慢性心力衰竭心气鼓动乏力、血脉瘀阻、痰浊内阻、水饮停聚之病理局面,属因虚致实、虚实交错之证候。其基于"心脾相关"学说,提出脾失健运是促使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兼血瘀水肿证病程发展的关键环节。脾失健运既是导致心气亏虚发生的始动因素,又为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生成的关键所在。治疗方面,周杰教授善于从脾脏之角度入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多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进行随症加减,以达到补益心气、化痰泄浊、逐瘀行水之目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火神派"医家张存悌教授,善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灵活应用"塞因塞用"之法治疗慢性便秘,治疗上以补益脾气、温扶肾气、舒理肝气、摄纳浮火为主,用药独特,以补法达到大便通泄的目的,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阐述了陈新宇教授"阴平阳秘"的诊疗思路在失眠治疗中的具体应用。陈新宇教授从阴阳角度出发,将失眠病机本质概括为阳虚所致的"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在"谨熟阴阳"的辨证基础上,提出"温扶阳气、潜阳入阴、调和阴阳"的治疗大法以达到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