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单通道经皮腰椎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中心接受单通道经皮腰椎脊柱内镜手术共276例患者的资料,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8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患者234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42例。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并随访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计算术后恢复优良率。结果 27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手术时间(60.2±13.2) min,手术出血量(10.5±4.5) m L,住院时间(1.9±1.1) d,未出现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当天及术后6个月下肢VAS评分为(1.7±0.6)、(1.0±0.7)分,较术前[(4.7±1.5)分]均有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当天及术后6个月腰部VAS评分为(1.9±0.7)、(0.9±0.7)分,较术前[(3.8±1.0)分]均有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术用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探讨镜下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研究其适应证和技术规范.方法:对63例需行1~2个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29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术,B组34例采用标准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学、影像学评估,比较减压效果.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97±21)min,平均出血量(110±35)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评估显示减压效果明确,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术前8.5±2.2,术后14.5±2.1.B组平均手术时间(85±17)min,平均出血量(95±28)mL,4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中2例影像学评估显示有残留骨赘压迫,再行前路减压,JOA评分术前7.5±2.9,术后11.8±3.0.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较常规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应用手术用显微镜辅助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减压效果确实、操作精细、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国内脊柱外科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春虹  宋国敏 《华西医学》2022,(10):1512-1516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天津医院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及ERAS组,传统组采用常规住院护理管理,ERAS组根据加速康复方案多学科协作制定全程一体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结果 传统组28例,ERAS组27例。ERA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31±1.02)vs.(3.19±0.87)h]、术后首次下床时间[(1.06±0.40)vs.(2.00±0.53) d]均早于传统组,住院时间[(3.8±0.8)vs.(4.6±0.8) d]、住院费用[(3.218±...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手术时间为69 min(58~1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11~40 ml)、住院时间为5.0 d(3.0~10.0 d),术前VAS评分(8.12±1.25),术后第3天VAS评分(2.80±1.12),术后3个月VAS评分(1.59±1.06),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89),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88.9%。结论 PELD治疗F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I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该院36例GI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ELTA组18例,开放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责任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Delt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椎旁肌损伤程度轻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术前明显降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LTA组术后各时段腰痛VAS明显低于开放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GILDH,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和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在跨越Delta内镜学习曲线和优化手术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1例(改良TESSYS组),采用FLD技术治疗49例(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的VAS、JOA和ODI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改良TESSYS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FL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FLD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ESSYS组术后1周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FLD组,JOA评分明显高于FLD组(P0.05);两组患者均得到6~12个月的随访,显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经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改良TESSYS组优良率为90.32%,高于FLD组的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ESSYS技术和F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同等的近期疗效,但改良TESSYS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恢复快的优点,在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脊柱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37例.所有患者术前按Pfirrmann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Ⅱ~Ⅲ级.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得出ODI评分;比较下肢神经感觉恢复情况.通过术后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术后情况,分为优、良、一般、差,计算满意度=(优+良)/患者总数×100﹪.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了PELD手术,住院时间平均3~5d,手术时间30~45min.所有患者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较少.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OD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神经感觉及腱反射情况总体恢复良好.术后末次随访MacNab评分标准示:优30例、良4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91.9﹪.末次随访未发现原手术部位椎间盘再突出、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及脊柱不稳等情况.结论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确切.至于其安全、并发症方面仍需大量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微创TLIF技术与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8.4~2010.4采用mini-TLIF技术治疗1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及8例单节段盘源性腰痛病人,通过双侧长3-4厘米的旁正中肌间隙入路完成直视下双侧腰椎弓根螺钉植入、症状侧腰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TLIF等操作.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镇痛所需吗啡用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术后1周及6个月时的腰腿痛的疼痛评分(VAS)及术后6个月时腰椎功能评分(MacNab评分).并与同期严格配对的25例病人行p-TLIF术后的结果相比较.结果:mini-TLIF组和p-TLIF组术后1周及6个月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腰椎MacNab功能评分:mini-TLIF组优16例,良9例;p-TLIF组优18,良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Mini-TLIF组在射线暴露时间和手术时间较p-TLIF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mini-TLIF手术既具有p-TLIF对入路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轻的优点,又明显减少了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但远期疗效的差别仍需要长期临床随访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椎间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内镜组53例接受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小切口组35例接受传统小切口椎间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小切口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小切口组,住院时间短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镜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显著低于小切口组的25.71%(P 0.05);术后3个月时,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且内镜组ODI显著低于小切口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小切口组(P 0.05)。结论与小切口椎间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LDH患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MISTLIF,手术时间(118.33±15.86) min,术中出血量(114.17±39.42) mL,术后引流量(103.33±30.85) mL。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12个月,随访(13.50±1.31)个月。1例患者术中终板损伤,术后3个月随访时可见轻微椎间隙塌陷,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可见椎间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大腿前方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6个月后好转。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OD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7月采用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闾盘突出症病人84例。单间盘突出50例,≥2个间盘突出34例。L3/4节段突出19个,L4/5节段65个,L5/S1节段32个,共116个椎间盘。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8±6),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6±3),有显著性差异(P〈0.05)。84例病人中62例为优,19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为96.4%。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8±1.4),术后一周VAS评分平均为(2.6±1.7),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1.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可成为一种优化的微创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70 min),平均下床时间6 h(3~12 h),平均住院时间7 d(5~15 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1.0分,术后5 d为2.5±1.4分,末次随访时1.3±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65.00±12.00)min,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开放性手术后缓解。余病例腰腿痛症状较前均明显缓解,并获6~12个月随访,术后2个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突出髓核组织均切除彻底,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解除。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4.42±1.4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6.49±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31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经皮椎间孔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脊柱全内窥镜经椎间孔入路摘除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包括极外侧型突出8例)其中:L4/5 38例,L5/S1 18例,男性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2(25~65)岁。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86min。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5.1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开放手术者。随访平均6个月以上。术前VAS评分为(6.93±1.15)分,术后3个月为(2.2±0.57)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优良率达92.9%。【结论】脊柱全内窥镜经椎间孔入路摘除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特别是极外侧型突出,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该科室28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翻修手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翻修手术前后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MacNab标准评估再次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均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体位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简易跪式手术床在跪式体位下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优势。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32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就采用简易跪式手术床在跪式体位下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n=67)和采用常规手术床在俯卧位下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n=65)手术效果展开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MacNab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例数均小于对照组(P <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3、6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及1、3、6月,观察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随访6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MacNab优良率91.04% vs 84.62%,P < 0.05)。  结论  两种术式均可行椎板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消除神经症状。跪式体位下行椎板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手术疗效,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 < 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 > 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方式.[方法]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需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改良Macnab法、术前及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失败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17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7例和腰椎间盘切除不彻底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7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再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经脱水、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好转.再手术后随访24~52个月,平均34.8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法:优11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8.80%.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2分,未次随访时平均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79.80%.行后外侧融合患者20例,椎间融合2例,融合率86.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或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节段性不稳和髓核摘除不彻底等,正确分析手术失败原因并选择合理的再手术方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urgitron F.F.P.F-EMC高频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方法:30例症状、体征与影像学定位诊断相符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型臂X线机透视,局部浸润麻醉下,经相应突出椎间盘安全三角入路,用Surgitron F.F.P.F-EMC高频手术系统进行突出髓核组织的摘除、髓核射频消融、纤维环成型和间盘冲洗。在术后当天、1周、2周、4周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VAS评分;术后1周和4周行MRI检查,测量突出物最高点与椎管后缘垂直距离的变化。结果:术后当天、优13例、良12例;1周,优16例、良10例;2周,优18例、良9例;4周,优23例、良5例。VAS评分由术前的5.3±1.1逐步降为术后当日为4.7±1.1;1周为3.0±0.7,2周为2.3±0.6;4周为2.0±0.5,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手术后1周突出物最高点与椎管后缘垂直距离明显增大,由术前的9.3±0.9 mm增至12.7±1.0 mm;术后4周进一步增至15.3±0.8 mm。结论:Surgitron F.F.P.F-EMC高频手术系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快速、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