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表现为肺纯磨玻璃结节的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患者,其中浸润性腺癌32例,非浸润性腺癌55例(原位癌17例,微浸润性腺癌38例)。应用ITK-SNAP软件勾画ROI,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有意义的特征参数,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降维。选取降维后的特征参数,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及逻辑回归(LR)3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得到最优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3种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后最终得到19个影像组学特征。SVM、RF、LR 3种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鉴别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准确率分别为93.30%、86.70%和83.30%,AUC分别为0.94、0.92和0.83。结论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可于术前有效鉴别肺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DE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实性肺腺癌气道播散(STAS)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实性肺腺癌患者的DECT及病理学资料,评估其STAS状态(阳性或阴性);对比STAS阳性、阴性实性肺腺癌CT表现(最大径、周围不透明影、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DECT定量参数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DECT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ECT定量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的效能,并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实性肺腺癌STA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 52例中,25例STAS阳性,27例STAS阴性,其间病灶CT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ECT定量参数中的动脉期碘浓度(ICA)、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A)及静脉期碘浓度(I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A、NICA及ICV预测实性肺腺癌STAS的AUC为0.82、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肺腺癌中的原位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以及浸润性腺癌(IA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且病理亚型明确的肺腺癌患者,将AIS及MIA归为第1组,IAC为第2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采用特征提取软件提取病灶三维纹理特征参数,分析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按2:1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对5倍交叉验证数据集进行分类,选择最佳分类器;以之分析5倍交叉验证数据集、训练集和验证集,获得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型的ROC曲线及相应AUC、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率。结果 第1组235例,第2组307例,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t=-0.19,P=0.63、0.98)。共提取病灶1 766个三维纹理特征参数,其中988个影像组学特征存在明显组间差异,最终以1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以Perceptron分类器为最佳分类器。模型预测验证集病理分型的AUC为0.95,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88、0.87、0.84。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肺腺癌中的AIS及MIA与IAC。  相似文献   

4.
空洞型肺转移性腺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转移性腺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卒洞型转移(Cavi-tary pulmonary metastasis from adenocarcinoma,CPMAC)甚少[1-3],我们收集CPMAC患者30例,结合病理分析空洞CT表现,探讨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经气腔播散(STA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85例于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Ⅰa~Ⅲa期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显示有无STAS分为阳性组(n=23)及阴性组(n=62);比较组间临床及PET/CT所见,并以logistic分析观察其预测STAS的效能。结果 组间患者性别、癌胚抗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微乳头状生长及其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阳性组最大、平均及峰值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ean、SUVpeak),最大、平均及峰值瘦体标准摄取值(SULmax、SULmean、SULpeak)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均<0.05)。性别、微乳头状生长方式占比、SUVmax及SULmax均为Ⅰa~Ⅲa期肺腺癌STA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之预测ST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6、0.912、0.839及0.842;其联合预测的AUC为0.957。结论 18F-FDG PET/CT参数SUVmax及SULmax有助于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STAS;进一步联合性别及微乳头状生长方式占比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炎症型PI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30例CT均见肺内实变灶,其中5例为单纯实变,25例实变伴多种改变;肺内实变平扫CT密度均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多呈轻度强化;26例实变灶内见血管造影征,12例见肺叶膨隆征。30例中,首次CT诊断肺癌9例,21例误诊为感染性病变或其他病变。结论 炎症型PIMA实变平扫CT密度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可见血管造影征、肺叶膨隆征等;合并GGO、结节及囊状透亮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炎症型PIMA与炎症性病变及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肺空洞性转移瘤是肺转移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比较少见,主要是肺内单发或多发性囊性改变。笔者总结我院14例肺空洞性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MIA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患者共92个MIA,术前均行常规HRCT扫描。结果 92个MIA最大长径0.4~2.6 cm,其中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56个(61%),病灶密度(-534.40±137.71)HU;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 GGN)36个(39%)。54例患者为单发病灶,30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共38个MIA);空泡征5个,结节边缘清晰84个,分叶征32个,血管聚集征65个,血管供应征(血管增粗)40个,细支气管扩张征9个,胸膜牵拉、凹陷31个。结论 MIA多数表现为p GGN,CT值(-534.40±137.71)HU,少部分表现为m GGN,病灶多<2 cm,单发、边缘清楚,伴有血管聚集征。HRCT有助于MIA的显示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入口CT灌注成像技术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血供特征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胸部容积CT灌注扫描,进行双入口灌注图像后处理分析,由2名高年资医师单独测量记录肺部癌性肿块的支气管动脉灌注血流量(BF)、肺动脉灌注血流量(PF)、肺动脉灌注指数[PI;PI=PF/(PF+BF)]及肿块体积、位置。比较肺腺癌与肺鳞癌、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各灌注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分析肿瘤体积与各CT灌注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40例肺癌患者的PF为(54.26±21.07)ml/(min·100 ml),BF为(64.41±22.06)ml/(min·100 ml),PI为(43.38±16.07)%。其中肺腺癌23例、肺鳞癌17例,腺癌的PI小于鳞癌(t=-2.196,P=0.034)。周围型肺癌17例,中央型23例。周围型肺癌的PI高于中央型肺癌(t=2.305,P=0.027)。肺腺癌与肺鳞癌、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之间PF与B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体积与肺癌的PI呈负相关(r=-0.39,P=0.01)。2名医师测量病灶的PF、BF、PI的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7、0.93、0.91。结论 双入口CT灌注技术可用于评价不同组织类型和位置肺癌的血供特征,肺癌的PI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和CT特征预测浸润性腺癌(IAC)周围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IAC患者,其中65例LVI(+)、125例LVI(-),按照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134例,46例瘤周LVI(+)、88例瘤周LVI(-)]和测试集[56例,19例瘤周LVI(+)、37例瘤周LVI(-)]。对临床及CT表现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IAC瘤周LVI(+)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临床-CT模型。分别基于瘤灶(GT)、肿瘤-瘤周过渡区(GPT)及瘤周区(PT)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其最佳者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模型GT、模型GPT和模型PT),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基于最佳模型影像组学评分与临床、CT独立预测因子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IAC瘤周LVI的效能;以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以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 年龄、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及毛刺征均为IAC瘤周LVI(+)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基于平扫CT特征及纹理分析联合模型鉴别经治乳腺癌患者单发肺内病灶为乳腺癌孤立性肺转移(SPMBC)或原发性肺腺癌(PL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经治乳腺癌伴术后病理证实的SPMBC(SPMBC组,n=54)或PLA(PLA组,n=57)患者,对比其肺内病灶CT表现。采用MaZda软件提取并筛选CT所示病灶最佳纹理参数,以集成算法为分类器,针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表现、最佳纹理参数或联合二者分别构建CT特征模型、纹理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以鉴别SPMBC与PLA;以5折交叉验证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CT特征模型、纹理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鉴别经治乳腺癌患者伴SPMBC与PLA的平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08、0.82±0.07及0.85±0.05。CT特征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0.60±0.09)低于纹理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0.78±0.09、0.82±0.08,t=-3.14、-4.06,P均<0.05),纹理特征模型平均分类准确率与联合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05)。结论平扫CT特征联合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经治乳腺癌患者SPMBC与PLA。  相似文献   

12.
脏层胸膜侵犯(VPI)为肿瘤侵犯超过胸膜弹力纤维层,是肺癌最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也是预测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术前评估存在VPI与否对制定手术方案及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有重要作用。目前CT已成为术前评价肺癌VPI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对CT预测肺癌VP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Patlak联合不可逆两组织隔室模型(2TC-3k)动态18F-FDG PET/CT诊断肺原发肿瘤胸部高代谢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6例CT显示胸部存在可疑淋巴结转移且拟接受PET/CT检查的肺原发肿瘤患者,行胸部动态和全身静态18F-FDG PET/CT扫描;计算全身静态PET/CT图像中原发肿瘤及胸部高代谢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纳入淋巴结SUVmax>2.5者。采用Patlak图形分析和2TC-3k分析原发肿瘤和高代谢淋巴结动态数据,获取动力学参数的一阶特征参数,建立logistic模型;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分析模型诊断胸部高代谢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11例患者、32枚胸部高代谢淋巴结,病理学示15枚为转移性、17枚非转移性。Ki_Kurtosis诊断胸部转移性高代谢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以71 590.45为Ki_Kurtosis的截断值,其敏感度为70.60%,特异度为86.70%;V_B_Entropy的AUC为0.79,以6.16×10-4为V_B_Entropy的截断值,其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2.40%。肺原发肿瘤与胸部高代谢转移性淋巴结V_B_Kurtosis (r=0.67,P<0.05)和Ki_UPP (r=0.69,P<0.05)呈正相关。Patlak动态PET/CT模型诊断胸部转移性高代谢淋巴结的AUC为0.85[95%CI(0.71,0.99)],敏感度为76.50%,特异度为93.30%;2TC-3k动态PET/CT模型的AUC为0.87[95%CI(0.74,0.99)],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二者联合模型的AUC为0.91[95%CI(0.80,1.00)],敏感度为94.10%,特异度为80.00%;3个模型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tlak结合2TC-3k动态18F-FDG PET/CT对诊断肺原发肿瘤胸部高代谢转移性淋巴结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临床-CT模型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侵犯脉管(LVI)和/或神经(PN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ESC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LVI和/或PNI阳性者归为阳性组(n=58)、LVI及PNI均阴性者归为阴性组(n=98);比较组间临床及CT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观察其评估LVI和/或PNI的效能。结果 组间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厚度、肿瘤体积、静脉期CT值(CTV)、CTV与平扫CT值(CTP)差值(ΔCTV-P)及静脉期增强率(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评估ESCC LVI和/或PN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90、0.731、0.744、0.621、0.631及0.599。CEA、CA199、肿瘤厚度、肿瘤体积及CTV为ESCC LVI和/或PNI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之建立的联合模型评估ESCC LVI和/或PNI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05%、65.52%及91.84%,且其AUC为0.838,高于各单一参数(P均<0.05)。结论 所获临床-CT模型可有效评估ESCC LVI和/或PNI。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4岁,气短15年余,加重1年,偶有咳嗽伴白色黏痰;15年前因右肾透明细胞癌(Ⅰ期)接受右肾全切术,术后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18个月前胸部CT发现左肺下叶树枝状结节,最大径约1.4cm,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黏液栓形成而未予干预。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肺窗图像显示左肺下叶最大径约2.0cm树枝状结节(图1A),起自外基底段支气管分支,相应支气管狭窄、截断,与18个月前胸部CT对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CT鉴别亚实性肺腺癌亚型的价值。方法 纳入127例亚实性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PL)组(n=33)、微小浸润性腺癌(MIA)组(n=67)及浸润性腺癌(IA)组(n=27),其中分别有23、47及14例存在胸膜下结节;比较3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诊断IA的效能。结果 3组患者年龄、结节平均CT值、平均直径、类型、形状、边界特点、血管集束征及空泡征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膜下结节胸膜凹陷征占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节平均CT值和平均直径是为亚实性肺腺癌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9,95%CI(1.004,1.013),P<0.001;OR=1.330,95%CI(1.117,1.583),P=0.001],以结节平均CT值-645.50 HU及平均直径10.00 mm为截断值诊断I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及0.817,敏感度分别为77.78%及74.07%,特异度分别为63.00%及75.00%。结论 CT可用于鉴别亚实性肺腺癌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