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音乐作为一种能给人带来情感体验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行为功能。本文就音乐疗法治疗意识障碍(DOC)患者的疗效、治疗机制、应用现状及音乐类型选择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现代临床的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在运用可行性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音乐疗法等护理措施可改善病人的血压,已成为非药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参考近几年音乐疗法对高血压治疗的相关文献,对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什么是音乐疗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音乐感受的差异,以及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需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音乐疗法联合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在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接受MRI检查的轻度意识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ACS技术极速扫描,实验组采用音乐疗法+ACS技术极速扫描。分析比较2组检查完成情况,计算检查成功率;调查分析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检查完成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1)。结论:音乐疗法联合ACS技术可提高轻度意识障碍患者MRI检查的完成率,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体感音乐疗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和心身状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体感音乐疗法能更好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状况,舒缓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抗抑郁性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音乐疗法干预。随即比对2组观察对象治疗有效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指数变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变化以及睡眠相关指标评分。结果:通过比较2组患者疗效,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以及PSQI、I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睡眠指标评估中,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用时、睡眠效率评分均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产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医治期间实施抗抑郁性药物联合音乐疗法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环境,调节睡眠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音乐疗法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上海健康医学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和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对比预后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临床的病症表现、年龄等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综合治疗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满意81例(96.43%),对照组综合满意74例(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满意3例(3.57%),对照组不满意10例(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医护指导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缓解明显,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改善产后抑郁症病症,可帮助患者改善睡眠障碍问题,疗效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体感振动音乐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164例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评定存在睡眠障碍者.同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身心状况进行评估.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除进行睡眠健康宣教外再给予音乐体感振动治疗.对照组则按照睡眠健康宣教.进行自我调节。治疗结束后进行睡眠质量及身心症状测评。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PSOI总分、睡眠障碍因子、睡眠质量因子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安眠药物服用因子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前两组在SCL-90各因子分上与国内常模比较,除人际关系障碍因子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治疗后治疗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人际关系、恐怖和精神病性这三个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变化。结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状况及身心症状。  相似文献   

9.
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但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关于意识障碍的治疗指南。本文就药物治疗、康复物理治疗以及神经调制技术对已有的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意识障碍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为科研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音乐疗法治疗高血压痛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音乐处方中乐曲的选择、时间及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7月,将70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外,结合音乐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其情绪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治疗在改善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昏迷促醒康复是神经重症康复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必然涉及意识障碍的康复评估,而意识障碍评估是康复评估的难点与重点,不仅事关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判断及康复方案制订,也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依据。现阶段针对意识障碍的评估方法众多,但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适应证及局限性。本文主要就当前各意识障碍评估方法的优越性及局限性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意识障碍患者的康复评估及科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音乐疗法用于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仅单独采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音乐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包括总有效率、睡眠质量、健康状况等...  相似文献   

14.
15.
低血钾伴意识障碍、病情重、死亡率高,及时正确地治疗,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作者自1983年3月至1991年3月,收治低血钾伴意识障碍36例,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7~68岁,平均41岁。原发病为慢性肺心病24例,冠心病4例,充血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肺癌2例。血清钾均低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感宣泄及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躁狂评分量表(BMR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躁狂、抑郁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冲动行为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BMR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冲动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躁狂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冲动行为发生率,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7.
盛海燕  严姝霞 《护理研究》2008,22(19):1701-1702
对音乐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音乐处方中乐曲的选择、时间及类型.  相似文献   

18.
从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概述、营养评估、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临床尚缺乏规范化的DOC营养评估、营养支持方案,营养支持方式及肠内营养管饲途径、输注方式方面均未形成共识,进一步开展DOC的规范化营养支持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