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4例[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19~76(54.05±13.70)岁]。将发生SAE作为观察组(38例),不发生SAE作为对照组(46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天检测血清闭锁蛋白(Occludin)、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水平,并行脑部CT灌注成像,计算感兴趣区(ROI)的脑血流量(rCBF)、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及CT灌注成像结果。组间、组内比较均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AE发生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脑病的临床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1、3天rCBF分别为(45.63±16.56)、(34.83±15.64) mL·100 g?1·min?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3.61±16.61)、(56.34±15.74) mL·100 g?1·min?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5、8.003,均P=0.000);第1、3天rCBV分别为(2.04±0.95)、(1.59±0.86) mL/100 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3±1.04)、(2.06±1.04) 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2.240,均P=0.028);第3天rMTT为(3.92±0.93) s,高于对照组的(3.43±1.04) 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27)。入院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血清Occludin、NOS、NSE、S100β、GFAP、EAA水平分别为(128.37±15.61) ng/L、(56.04±10.54) U/mL、(23.03±4.96) mg/L、(0.39±0.05) μg/L、(125.39±37.83) ng/L、(5.88±2.63) μmol/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15.21±12.56) ng/L、(51.67±11.30) U/mL、(20.43±3.34) mg/L、(0.35±0.06) μg/L、(82.67±16.55) ng/L、(4.73±1.05) μmol/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2、2.379、2.858、5.732、10.351、2.718,P=0.000、0.020、0.005、0.000、0.000、0.00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E的发生与入院后第3天的rCBF(95%CI: 0.629~1.006,r=?0.624,P=0.037)、rCBV(95%CI: 0.010~1.174,r=?0.709,P=0.040)呈负相关;与第3天的Occludin(95%CI: 1.011~1.553,r=0.722,P=0.039)、GFAP(95%CI: 1.005~1.154,r=0.688,P=0.035)水平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入院后第3天rCBF+rCBV+Occludin+GFAP 联合检测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9。 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神经元损伤,CT灌注成像联合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检测对SA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采用相同创面治疗方法治疗的92例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6例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脑病发生组,将66例未发生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者设为脑病未发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第7、14、21天时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第7、14、21天,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脑病发生组:F=133.400、53.410,P=0.000、0.000;脑病未发组:F=92.980、56.430,P=0.000、0.000),且各时间点脑病发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脑病未发组(IL-6:t=8.006、8.345、5.347,P=0.000、0.000、0.000:TNF-α:t=3.525、7.960、3.354,P=0.001、0.000、0.001)。结论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动态监测这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防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炎症反应的关系,以及与炎症因子在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28例,分为T2DM组(66例)和T2DM合并CHD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N和IL-6、IL-18、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T2DM患者血清IL-6、IL-18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DM+CHD患者组血清IL-6、IL-18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1);②T2DM合并CHD组血清APN水平与IL-6、IL-18、hs-CRP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71、-0.602、-0.624,P〈0.01);hs-CRP与IL-6、IL-18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747、0.806,P〈0.01);IL-6与IL-18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7,P〈0.01)。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APN和IL-6、IL-18、CRP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其具有显著相关性。APN及IL-6、IL-18、CRP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烧伤脓毒症患者经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9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烧伤脓毒症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与28 d死亡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NF-a、IL-6、IL-1水平以及临床相关性指标值显著优于治疗之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住院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者经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合并高血糖患者体内过度炎性反应、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并发症的出现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强化组。脓毒症并发高血糖期间胰岛素持续泵入,其中常规组血糖(BS)维持在10.1~11.1 mmol/L,强化组为4.4~6.1 mmol/L,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8和CRP等炎性介质及前白蛋白(PA)、尿素氮(BUN)的水平,并对脓毒症引起的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强化组于治疗后10、14、21 d,血清中TNF-α、IL-6、IL-18、CRP和BUN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而PA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脓毒症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烧伤后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减缓了脓毒症的进一步发生、发展,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35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创伤组(22例)和脓毒症组(13例),选择9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比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IL-4、IL-6、IL-10、IL-17A、IL-2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结果 创伤组Th17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 17/Treg比值较对照组稍低(P<0.05);而脓毒症组外周血Th17比例和Th17/Treg比值显著高于创伤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血清TGF-β、IL-6及IL-23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与创伤组比较血清TGF-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IL-6、IL-23含量明显高于创伤组(P<0.01);脓毒症组血清IL-17含量明显高于创伤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RORγt mRNA水平表达高于创伤组和对照组(P<0.01). 结论 Th17/Treg失衡与创伤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炎症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蛋白和炎症因子在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CHD组(75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T2DM患者外周血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2DM+CHD患者组的外周血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与T2DM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T2DM合并CHD组外周血hs-CRP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62、P〈0.05,r=0.785、P〈0.05);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7,P〈0.05)。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CRP、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三者具有显著相关性。CRP、TNF-α及IL-6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脓毒症的疗效。方法笔者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烧伤脓毒症患者47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液体复苏、抗感染、肠内外营养、各器官功能维护、切削痂、植皮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使用清热解毒及益气扶正中药注射液,配合口服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中药煎剂。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内毒素(LPS)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6,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烧伤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相对于单独的西医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补充精氨酸(arginine,Arg)对严重烧伤患者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脓毒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2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12)和对照组(n=89),对照组精氨酸剂量0.1g/kg,试验组剂量0.4g/k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血清IL-16、IL-17、CRP变化,并统计两组脓毒症发病率。结果治疗7d后,试验组患者IL-16、IL-17、CRP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脓毒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Arg的补充能够降低严重烧伤患者体内炎症反应;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IL-16、IL-17、血清CRP的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刘联平 《西南军医》2016,(2):137-139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LISA法检测64例ACI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100B蛋白、NSE及GST水平,观察并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的血清S-100B蛋白、NSE及GST水平变化,采用spearman法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G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增高和梗死病灶面积的增加,血清S-100B蛋白、NS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GS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ACI患者血清GST与S-100B蛋白、NSE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S-100B蛋白与NSE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NSE、GST可作为ACI患者病情判断、预后评估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患者血清趋化因子IP-10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14例普通外科疾病住院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脓毒症分为脓毒疗组(n=6)和非脓毒症组(n=8),另有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6)。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中IP-10含量。结果外科手术后非脓毒症患者血清IP-10含量升高,第1~3天达峰值,一周降至术前范围;手术后并发脓毒症者血清IP-10含量进一步升高且持续时间延长,术后1、3、7天显著高于无脓毒症者(P〈0.05或0.01),且脓毒症组IP-10含量与白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火(r=0.955,P〈0.05)。结论外科手术打击可刺激IP-10的产生,血清IP-10水平持续升高与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期间血清神经冗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S100B)的变化及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例无颅脑损伤的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15)和异氟醚组(B组,n=15)。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正常对照组只在术前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记录。结果急性脑外伤患者手术前NSE和S100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格拉斯哥评分越低的口才1术前NSE和S100B也越高。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NSE和S100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NSE和S100B均较术前升高。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B含量升高,开颅手术期间持续静脉泵注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降低血清NSE和S100B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安宫牛黄注射液对大鼠脑外伤后炎性反应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注射液对脑外伤后脑内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外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Feeney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相点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组织IL—1β、ICAM—1水平、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变化。结果除外IL-6β伤后6h外,伤后6—48h治疗组脑组织IL—1β、ICAM—1、血清S100B蛋白和NSE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安宫牛黄注射液能减轻脑外伤后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对脑组织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变化与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在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75例,患者术中均予红外光谱仪持续监测rSO2。分别于术前1 d、术后即刻、术后1 d和术后3 d采集患者外周血并检测血浆中S100β蛋白、NSE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表达变化。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评估术后POCD的发生。结果 术后共有22例患者发生POCD,术中rSO2降低与POCD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患者术后各时间点S100β、NSE和CRP均高于术前水平,POCD组术后S100β和NS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POCD组(均P<0.05)。术中rSO2降低与术后1 d S100β和NSE的升高具有相关性,与CRP无显著相关性。对POCD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ΔrSO2、糖尿病和术前血红蛋白是预测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rSO2降低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rSO2降低是预测POCD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rSO2监测,优化血糖管理并纠正贫血可能有助于预防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含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重度烧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强化组患者入院后即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6.0~8.0mmol/L,常规组患者入院后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在8.1~10.0mmol/L。分别于入院即时(T0),治疗开始第1天(T1)、第2天(T2)、第3天(T3)、第5天(T4)和第7天(T5)测定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检测血清NSE和S100β含量。观察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脓毒症、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第2~7天,强化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常规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血清NSE和S100β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与入院即时比较,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从治疗第5~7天和第2~7天MMSE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和血清NSE、S100β含量下降(P0.05)。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治疗近期MODS及脓毒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改善重度烧伤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减少MODS和脓毒症发生率,降低患者血清NSE和S100β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清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水平与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4例门诊、住院PD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者,检测外周血清中IL-32的水平,采用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on motor symptom score,NMSS)对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进行评分统计;分析血清IL-32水平与患者非运动症状及NMSS各项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血清IL-32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4);PD患者血清IL-32水平与NM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8,P=0.000);NMSS各项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血清IL-32水平与患者的情绪与认知障碍(r=0.766、P=0.000)、注意力与记忆力障碍(r=0.687、P=0.000)均存在正相关。结论PD患者血清IL-32高于正常水平,可能是影响PD患者的情绪与认知、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因素,降低血清IL 32水平也许是治疗PD患者非运动症状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例择期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于麻醉诱导后、心肺转流前将乌司他丁(1万U/kg)溶于50ml等渗盐水中用微泵泵人,心肺转流开始时再将乌司他丁(1万U/kg)预充加入心肺转流机内。对照组用等容量的等渗盐水替代。于心肺转流开始即刻、心肺转流结束后10min、4,24h4个时间点采桡动脉血4ml,分别测定血浆TNF-α、IL-6、IL-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浓度。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心肺转流结束后10min-24hTNF-α、IL-6、IL-8、NSE及S100β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者TNF—α、IL-6、IL-8的浓度10min-24h均降低(P〈0.05或0.01),NSE及S100β浓度10min-4h均降低(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减轻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脑损伤,其可能机制主要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蒋建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48-1649
目的:探讨烧伤复合脓毒症的治疗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ALT、AST、BUN、Cr及TNF-α、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脓毒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联合常规治疗烧伤合并脓毒症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其在免疫调理中的合理性.方法 46例脓毒症、18例MODS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疗法,进入程序时及治疗结束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IL-6、IL-10含量.结果 脓毒症治疗组IL-6、IL-10明显下降,与脓毒症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将仅给予SSC经典治疗的对照组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其中存活亚组IL-6、IL-10在后期均下降,与死亡亚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ODS治疗及对照组治疗前后IL-6、IL-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能够均衡下降脓毒症炎症/抗炎介质的水平,调整脓毒症免疫状态,但对MODS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选定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这一特定人群,通过检测血清IL-6和CRP的水平,探讨焦虑综合征对ACS的影响,为临床干预焦虑综合征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根据贝克焦虑量表将研究对象分为焦虑综合征组51例与非焦虑综合征组49例。量表评分≥45分为焦虑综合征组。对比2组血清IL-6、CRP水平;随访1月,比较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焦虑综合征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焦虑综合征组,IL-6为(101.1±22.3)ng/Lvs(71.2±23.5)ng/L,CRP为(14.90±4.86)g/Lvs(6.76±4.02)g/L,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综合征组中贝克焦虑量表评分与IL-6和CRP水平呈正相关(IL:r=0.887,CRP:r=0.822,P均〈0.001)。焦虑综合征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焦虑综合征组(64.71%vs28.57%),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IL-6和CRP水平显著升高,焦虑量表评分与血清IL-6和CRP水平呈正相关。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发生高频率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和CR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