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虹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2):86-88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全世纪报道的病毒性脑炎正呈现新的流行趋势。新发现的尼帕病毒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其明显的坏死性血管炎及脑细胞损伤是其严重临床表现及不良预后的病理基础。聚合酶链反应已开始用于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尤其对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显示脑水肿及脑皮质、灰白南联结部位或基底节的炎症,但对儿童及新生儿其诊断价值不高。在治疗上,除采用无环鸟苷对疱疹病毒脑炎治疗效果较明确外,其余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国外已开始研究病毒的基因治疗,以恢复被病毒破坏的脑细胞功能,这一方法为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实用的病毒性脑膜脑炎(病脑对临床病原学诊断方法,我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病脑患儿脑脊液(CSF)标本进行了人类小RNA病毒(小RNA)、B组柯萨奇病毒(COX。)、风疹病毒(RV)等RNA病毒检测,并结合临床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6年4月~1998年11月我院小儿科住院患儿病脑99例,根据临床表现、CSF常规与生化、CSF细胞学检查、头颅CT等资料确诊为病脑,男sl例,女48例,年龄4mo~14a。15例对照组包括急性白血病患者4例,小儿外科择期手术硬膜外麻醉11例,年龄均在14…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脑炎(VE)是由病毒直接侵袭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VE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其临床表现、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病毒类型、患儿机体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检测是确诊VE的金标准,但受实验室条件所限尚未普遍开展,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脑电图、脑脊液检查等综合分析仍是我国诊断VE的主要依据。目前,VE的针对性治疗非常有限,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处理,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止惊、减轻脑水肿,重症也可选用甲泼尼龙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全世界报道的病毒性脑炎正呈现新的流行趋势。新发现的尼帕病毒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其明显的坏死性血管炎及脑细胞损伤是其严重临床表现及不良预后的病理基础。聚合酶链反应已开始用于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尤其对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显示脑水肿及脑皮质、灰白质联结部位或基底节的炎症,但对儿童及新生儿其诊断价值不高。在治疗上,除采用无环鸟苷对疱疹病毒脑炎治疗效果较明确外,其余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国外已开始研究病毒的基因治疗,以恢复被病毒破坏的脑细胞功能.这一方法为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单纯交疹病毒性脑炎诊断方法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的诊断方法,了解对HSVE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 HSV-DNA阳性11例,HSV-IgM阳性4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DNA与IgM同时阳性3例。将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display stat 相似文献
7.
8.
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肠道病毒(EV)RNA,6例阳性。检出率20%,并对阳性病例作临床分析。用ELISA法混合反应对照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BV)IgM、IgG,阳性率分别为77%和30%。认为PCR对EV感染早期检出率高,对病原学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为急性起病,以发热(60例,93.7%),抽搐(50例,78.1%),意识障碍(46例,71.8%),锥体束征阳性(30例,46.8%)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于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56例,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周围性呼吸衰竭6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46例行腰椎穿刺术,32例异常,颅内压增高者10例,白细胞数增多19例,蛋白定量升高17例,脑脊液病原学阳性10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8例,EB病毒1例,柯萨奇病毒1例。所有患儿行头CT检查,6例异常;34例行MRI检查,29例异常。所有患儿脑电图均不正常,48例(75%)患儿首次脑电图示全导弥漫性δ活动;22例患儿治疗期间监测伴有局灶或全导痫性/样放电。5例患儿电生理检查示颈段脊髓前角损害。24例患儿并发应激性溃疡,肝损害4例,心脏损害6例,肾损害4例,肺损害1例。所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带机时间2~50 d。33例(51.5%)好转出院,14例死亡,放弃治疗17例。25例患儿遗留多种神经功能障碍,14例继发性癫痫患儿于门诊随诊3个月至6年,其中8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及时呼吸支持,注意保护脏器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除了常见的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外,新发现的还有西尼罗病毒、博尔纳病病毒、版纳病毒、尼帕病毒等.了解各病原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临床医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2-2005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02-01-2005-12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1 01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入选病例急性期血清和(或)脑脊液检测病毒IgM抗体,标本选择检测的病毒抗体种类按照临床医生的申请进行.结果 1 01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占住院总人数的1.0%,男女比例为2.21,年龄(6.4±4.0)岁.血清和(或)脑脊液病毒抗体阳性的病例共380例(38.5%),其中肠道病毒抗体阳性病例最多(44.7%),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35.3%),单纯疱疹病毒(15.5%),风疹病毒(4.5%),乙型脑炎病毒(2.9%).1 016例中,有3例死亡.结论 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北京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该研究中62.6%的病例仍然缺乏病原学证据,因此需要建立针对更多病毒的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从而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病原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测定 5 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 (CSF)和血清中多种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结果 5 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CSF中病毒IgM抗体阳性 2 1例 ( 4 1 2 %) ,血清中病毒IgM抗体阳性 18例 ( 35 3%)。 结论 本地区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引起 ,其中以CoxB和HSV为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近年来逐渐被神经医学领域所认识.该病具有相对一致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具有特异性的抗NMDAR抗体,免疫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抗NMDAR脑炎与病毒性脑炎关系密切,在认识该病之前,其常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近来大量研究发现病毒感染是抗NMDAR脑炎的重要诱发因素,而部分病毒性脑炎尤其是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复发,是由病毒感染继发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炎性反应所致,需要进行免疫治疗.因此认识抗NMDAR脑炎及其与病毒性脑炎的关系,对患者的诊治与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内环境紊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 (VE)患儿应激性高血糖 (SHG)和电解质紊乱与病情发展的关系 ,并探索重症VE患儿血糖及血清钾、钠、钙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5 8例重症VE患儿进行血糖及血清钾、钠、钙动态检测 ,并以 2 0例轻症VE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重症VE患儿易于发生SHG、低钠血症 (HN)、低钾血症 (HK )、低钙血症 (HC)。血糖的升高 ,血钠、血钙的降低与VE患儿病情轻重关系密切 ,随VE进入恢复期 ,存活者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重症VE患儿存在应激损伤 ,机体的过度应激反应亦可引起血清电解质的改变 ,由此加重内环境紊乱 ,故控制过度应激反应、稳定内环境对重症VE患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及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2007年-2012年间收治的脂肪母细胞瘤19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术后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3个月~11岁。瘤体部位:位于下肢5例,上肢3例,腋部2例,颈及项背部2例,肠系膜2例,骶尾部2例,胸壁1例,臀部1例,阴囊1例。临床上均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内组织密度与脂肪组织相仿。病理诊断均为脂肪母细胞瘤。对所有患儿进行了随访,其中2例复发。结论脂肪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好发于体表浅部,有包膜或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楚,也可呈弥漫性或浸润性生长。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后虽有复发,但无恶变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ĴŹ���Ӱ���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磁共振(MRI)影像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06—2005-10经临床确诊的30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矢状位T1WI、T2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6例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25例MRI影像发现异常,主要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异常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早期诊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DWI比T2WI显示病变更清晰且能作定量评价;MRI表现病灶累及范围越广泛,则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儿童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低于成人,但恶性病变发生率较高,预后也不同于成人,故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尤为重要.目前对患儿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患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以及细针穿刺吸取活组织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其中以超声及FNAB检查更为重要,超声检查不仅能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还能提供病变的大小、边界、血流等重要信息.通过FNAB则可以直接获取病变内部细胞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别是关键,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以保守治疗为主,恶性病变需采取更激进的治疗方式,如甲状腺次全切除、全腺叶切除以及区域淋巴结清扫等,此外还可以给予放射性131 I以及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有精神症状、运动障碍、抽搐发作等,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与肿瘤尤其卵巢畸胎瘤关系密切;儿童患病率高,抗NMDAR抗体是其较特异的检查;治疗主要为免疫抑制,一线治疗为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二线治疗主要包括生物制剂、细胞毒药物;早期诊断及治疗对神经系统的恢复至关重要,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