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轻妇女宫颈癌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轻宫颈癌52例,占我院收治全部宫颈癌的19.1%。年龄31-35岁的患者占多数,共37例;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共33例;临床分期以Ⅰb期和Ⅱa期为主,分别为21例、15例;结婚年龄20-24岁占多数,共29例;孕≥4次者21例,其中3例高达7次;生育2胎者居多,共35例。初次性行为以〈20岁和20~24岁两个年龄段居多,分别为21例和25例,其中10例有多个性伴侣,7例有性传播性疾病。43例患者伴有阴道出血症状。妇科检查结果宫颈有明显肿瘤形态者较多,共34例。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并辅以综合治疗,其中4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随访结果显示,原位癌及Ⅰ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为100.0%,Ⅱ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为70.0%;全组复发和转移率为23.1%。结论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及病毒感染等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及年轻化有关;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8~2002年(前5 年组)及2003~2007年(后5 年组)收治的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35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的比例由前5 年组的12.9% 下降到后5 年组的10.3% ,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触性阴道流血为首发症状。职业分布均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两组比较初婚年龄及人流次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后5 年组的初婚年龄增加,5 次以上人流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临床期别有统计学意义,后5 年组多为较早期肿瘤,Ⅱ期占56.9% ;而前5 年组晚期患者多,Ⅱ期占18.1%%(P<0.05),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结论: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几年新疆偏远地区广泛宣传子宫颈癌普查普治,提倡晚婚、少育,宣传性卫生教育密不可分,但同时应加强筛查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年轻妇女宫颈癌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丹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13(12):1125-1127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已引起妇科肿瘤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将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简称年轻宫颈癌)。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了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5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住院的小于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150例,术前给予宫颈刮片、宫颈活检,术后给予病理细胞学检查并辅以化疗或放疗。结果150例宫颈癌中,有102例曾有过或性伴侣有过HPV感染,感染率为68%;诊断方法:肉眼分辨阳性者42例,占28%;宫颈刮片阳性者72例,占48%;宫颈活检阳性者36例,占24%;手术前后辅以放化疗,有96例随诊5年,存活74例,5年存活率为77.1%。结论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宫颈刮片是宫颈癌早期诊治的有效方法,手术前后辅以放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近30余年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地区、荆州地区、襄樊地区、黄冈地区以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年龄≤35岁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患者年龄>35岁为对照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6736例,其中年轻宫颈癌(研究组)820例中位年龄32岁,平均(31.49±3.28)岁;对照组5916例,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比例分别为2.7%、2.9%、3.8%、8.6%、12.5%、15.4%和17.5%,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腺癌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与对照组比较结婚年龄延后(P=0.03),孕产次低(P<0.001);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年轻宫颈癌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36.4%);2.7%患者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病灶。结论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起病较隐匿,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非鳞癌比例高。应重视对年轻女性的防癌普查,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21例资料.结果 本组21例占同期收治子宫内膜癌的13.9%,与以往资料相比,患者有年轻化趋势;≤40岁者和41~45岁者在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5年,其中失访2例,死亡2例,复发3例.结论 45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期别较早,病理类型主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段诊刮是其诊断的有效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对合并高危因素者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年轻妇女宫颈癌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病死率亦有所提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我院1991年1月~1999年2月间收治的≤35岁宫颈癌患者78例,与同期198例35岁以上患者,就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即HPV感染)、临床表现、病理类型、预后等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1986年3月-1997年6月住我院且资料完整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13例,现将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且疗效差,所以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共收治新发宫颈癌246例,其中资料完整的35岁以下宫颈癌45例,占同期宫颈癌人数的18.52%。现对这45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筛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资料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宫颈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住院的小于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150例,术前给予宫颈刮片、宫颈活检,术后给予病理细胞学检查并辅以化疗或放疗。结果150例宫颈癌中,有102例曾有过或性伴侣有过HPV感染,感染率为68%;诊断方法:肉眼分辨阳性者42例,占28%;宫颈刮片阳性者72例,占48%;宫颈活检阳性者36例,占24%;手术前后辅以放化疗,有96例随诊5年,存活74例,5年存活率为77.1%。结论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宫颈刮片是宫颈癌早期诊治的有效方法,手术前后辅以放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976年7月 ̄1992年7月采用放疗、化疗、手术及冷冻两种以上方法综合治疗的77例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7例患者占同期宫颈癌的3.88%,平均年龄31.9岁。肿瘤直径大于4cm者47例;腺癌29例,占37.66%;组织学分化为Ⅲ级32例,其中腺癌11例,鳞癌21例。ⅡB期以上为58例,占75.32%。5年生存率为50.65  相似文献   

12.
年轻妇女宫颈癌134例初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以下年轻人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80~2002年收治的≤35岁年轻宫颈癌患134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组),并随机以同期36-84岁宫颈癌患922例作为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本院≤35岁宫颈癌新病例登记率,20世纪80年代为6.48%,90年代为10.93%,90年代后为20.33%。研究组以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为主要症状,腺癌发病率高,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且研究组中腺癌比例上升显。结论:宫颈癌患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组患腺癌发病率增高。主张提倡年轻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治疗癌前病变及早期癌。  相似文献   

13.
复发、转移的年轻妇女宫颈癌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志红  廖革望  江宁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5):502-503,511
目的探讨91例年龄≤35岁妇女宫颈癌的不良预后因素。方法对91例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1例中,24~30岁35例,30~35岁56例。16~20岁结婚49例。鳞癌76例,腺癌6例,其他病理类型9例。Ⅰ期49例,Ⅱ期35例,Ⅲ期6例,Ⅳ期1例。手术治疗60例,根治性放疗31例。结果91例治疗结束时均完全缓解,半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者为54例(59.3%),1年内77例(84.6%)。复发、转移部位以原发灶紧邻区域为主61例(67.0%),沿淋巴结转移8例(8.8%),远处转移22例(24.2%)。结论早婚、早育、多产,症状持续时间短、肿瘤体积大为不良预后因素,病理类型不是年轻宫颈癌不良预后因素的首要指标。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盆腔病变及相邻区域的处理,探讨减少远处转移的有效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明  朱滔 《肿瘤防治杂志》2002,9(5):513-515
目的:探讨IB和ⅡA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2002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6例IB和ⅡA期子宫颈癌病例。结果: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48例,其腺癌比例及盆腔淋巴转移率高。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未发现卵巢转移。13例宫颈肿瘤≥4cm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均顺利手术切除。结论:近年来35岁以下患者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对具有盆腔淋巴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57例年轻妇女卵巢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年轻女性卵巢肿瘤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990年1月~1999年1月期间恶性卵巢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①良性组:单纯肿瘤切除者36例;②恶性组:手术加术后化疗者21例。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又分为生殖细胞肿瘤组和其他病理类型组。结果:良性组预后好;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加有效化疗生存率高;恶性上皮性肿瘤预后差。结论:良性肿瘤仅手术切除肿瘤即可;恶性生殖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年龄<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185例,根据随访3年后的最终结果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对临床资料、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随访3年发现,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87.3%。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比较,在BMI、ER(+)、PR(+)、合并PCOS、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颈浸润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ER(+)、PR(+)、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BMI较大,ER(+)及PR(+)率较低,病理分期较晚,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76年7月~1992年7月采用放疗、化疗、手术及冷冻两种以上方法综合治疗的77例青年妇女宫颈浸润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患者占同期宫颈癌的3.88%,平均年龄31.9岁。肿瘤直径大于4cm者47例;腺癌29例,占37.66%;组织学分化为Ⅲ级32例,其中腺癌11例,鳞癌21例。ⅡB期以上为58例,占75.32%。5年生存率为50.65%。血行转移以腺癌多见,多发生在半年之内,死亡率高。结论青年妇女宫颈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及原发肿瘤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63例40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文欣  李文录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9):1101-1105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0年1月-1997年12月间收治的63例40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年轻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同期治疗的80例40岁以上病例(对照组)做对照研究。 结果 :40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占全部宫颈癌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8%,上升到1995年以后的16.0%。年轻组初婚年龄较高,孕次、产次较低,出现接触性出血症状的比例较高(P<0.01)。年轻组中腺癌的比例较高,组织分化程度较低(P<0.05),总的5年生存率(50.8%)低于对照组(72.5%,P<0.01),其中鳞癌的5年生存率(56.3%)明显低于对照组(79.7%,P<0.01)。年轻组的复发转移率(52.4%)明显高于对照组(32.5%,P<0.05),其中1年内复发转移的比例较高,平均发生复发转移的时间较短(P<0.05)。 结论 :影响40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预后的因素与肿瘤大小、肿瘤外观、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年轻妇女浸润性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其预后较中老年组差。应提高对年轻妇女浸润性宫颈癌的警惕性,治疗中注重个体化的原则,对有高危因素的年轻患者提倡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L  Zheng M  Xiong Y  Ding H  Liu FY 《癌症》2008,27(9):951-955
背景与目的:卵巢上皮癌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年轻妇女较少见.有关35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分析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特点、治疗、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35岁的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利用Cox模型分析比较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71例确诊为卵巢上皮癌患者中位年龄28岁.临床表现为自扪及腹部包块或体检发现腹部包块18例,腹痛、腹胀各11例.肿物最大径平均为13.7 cm,肿瘤位于单侧52例(73.2%),68例(95.7%)行满意细胞减灭术,手术病理分期I期44例(62.O%)、Ⅱ期5例、Ⅲ期18例、Ⅳ期4例.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癌(40例,56.3%)和粘液性囊腺癌(22例,30.9%)为最多.病理分级为高分化42例(59.2%)、中分化18例(25.4%)、低分化11例(15.5%).68例术前或术后进行了以铂类和紫杉醇类为基础的化疗.15例保守手术中(均为I a、G1期患者),12例无瘤生存(80.0%).按寿命表法计算的2年生存率为86.0%.5年生存率为82.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年轻妇女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35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癌患者,以单侧多见,以浆液性囊腺癌多见,预后好.部分I a、G1期患者可保留生育功能.病理分级、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35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