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药物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缺血皮质中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缺血皮质中TNF-α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性脑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取24h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模型缺血区AQP4的表达。结果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24h后AQP4表达水平减轻(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相比,24h后AQP4表达水平明显减轻(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通过下调脑缺血组织AQP4的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乌司他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情况。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组)2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案加乌司他丁组)2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的脑血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与2周的脑血流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较大,可有效改善脑血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治疗对婴幼儿重症肺炎外周血APC、IL-1R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来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重症肺炎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乌司他丁治疗。比较1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两组患儿治疗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和IL-1R1水平。结果:1个疗程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93.33%vs 7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3种免疫球蛋白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1个疗程后对照组患儿IgA和IgM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试验组患儿Ig G水平显著上升[(8.94±1.51 g·L~(-1))vs(12.15±0.92 g·L~(-1)),P<0.05]。治疗前患儿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3 d和5 d,试验组患儿APC水平更高且IL-1R1水平更低。结论:因乌司他丁可以有效缓解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调节患儿免疫系统功能,缓解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观察乌司他丁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程度。方法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脑梗死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脑梗死治疗加乌司他丁组),每组2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参数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检测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僻(P〈O.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早期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的发病因素及乌司他丁对大鼠SAP合并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SAP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每组再分为术后6小时和12小时亚组。检测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并对胰、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比较U组给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U组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及胰、肺病理评分与同时点SAP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SAP组TNF-α在12小时比6小时明显下降(P<0.05);(3)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与胰、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343~0.781,P<0.01)。结论(1)TNF-α、MDA和肺组织MPO是引起SAP合并肺损伤的重要因素,乌司他丁能减轻SAP合并肺损伤;(2)通过检测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可以间接地反映胰、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在阻断脓毒症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30万U,2次/d,连用5d。常规监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脓毒症症状改善时间和病死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5d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试验组治疗后5d的IL-10较治疗前上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5d的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试验组患者治疗后SIRS炎性指标超过3d无明显改善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也明显减少(试验组29.2%,对照组62.5%,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上调抗炎因子水平,来调控机体炎性反应过程,从而阻断脓毒症向MODS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将84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4例,两组均行常规抗感染和病因治疗。治疗组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12h一次,连续7天;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对照。分别于不同时相(静脉注射UTI前、注射后72h和1周)测试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IL-8和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应用乌司他丁后不同时相点的TNF-α、IL-1、IL-6、IL-8均明显降低(P<0.01、P<0.05、P<0.05、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TNF-α、IL-1、IL-6和IL-8的水平,而提高IL-10水平,从而达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模型,研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清E-选择素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n=8),B组(脓毒症组,n=32),C组(乌司他丁组,n=32),A组和B组于术后立即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 mL,C组皮下注射乌司他丁(100 000 U.kg-1,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A组术后和B组、C组术后3,6,12和24 h四时相点采血检测血清E-选择素,同时行循环内皮细胞检测。结果 B组和C组各时相点血清E选择素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1),而各时相点C组血清E选择素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又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存在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及损伤;在脓毒症早期乌司他丁干预可能对内皮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是从人尿液中分离纯化的蛋白酶抑制剂,其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等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共识,在对凝血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受到关注。本文从乌司他丁对凝血系统影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乌司他丁作为一种广谱非选择性酶抑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过度激活,减少凝血物质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体外循环期间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纤溶蛋白原的分解,减少D二聚体的生成,有一定的血液保护功能。因此其在改善手术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术后血栓的形成和改善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出血及其他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对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乌司他丁静脉注射,10 000 U/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微量泵注射,1h内注入,每12h1次,连用7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及血清IL-6、IL-10、TNF-α、CK-MB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CIS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合指数及呼吸指数均好转,但治疗组呼吸指数及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而治疗组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CIS评分均升高,而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可改善血气指标,保护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ICU脓毒症患者谵妄及ICU入住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入住我院ICU的脓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给予乌司他丁30万U,静脉泵入,q8h,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均予以标准脓毒症束集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结果试验组谵妄发生率为32.3%,ICU入住时间为(8±2)d,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为58.3%,ICU入住时间为(7±3)d,试验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明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ICU脓毒症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对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但不缩短患者的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3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2500U/min组和5000U/min组,各15例,观察用药前、用药10 min和20 min后SOBP、SOCA、SOF和CBDP的变化.结果 乌司他丁2500U/min组:SOBP、SOCA和SOF在用药后20 min均下降(P<0.05).乌司他丁5000U/min组:SOBP、SOF在用药后20 min和10 min均下降(P<0.05); SOCA在用药后20 min下降(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降低SOBP、SOCA、SOF.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大黄与乌司他丁联用对此类患者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黄与乌司他丁联用组各28例,对照组28例为健康体检者。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大黄与乌司他丁联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大黄胶囊口服或生大黄粉鼻饲,每次3g,每8h1次;同时予乌司他丁3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50mL微泵静注,每12h1次,疗程5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d同时抽取常规组与联用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ICAM-1水平,同时检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前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治疗后5d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联合组下降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ARDS患者ICAM-1水平明显升高,大黄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能明显有效降低ARDS患者的ICAM-1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kB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0),阳性对照组(B组,n=20)以及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n=20)。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采用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注射液每12h重复腹腔注射,并于术后0、6、12、24、48、72h分别取尾静脉血2ml,采用RT—PCR和EUSA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kB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A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NF—kB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B组脓毒症大鼠在6h后开始升高,24h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至72b时NF—kB mRNA及蛋白表达仍高于0h(P〈0.01);C组变化趋势与B组相同,24h达到峰值。但各个时间点NF—kB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NF—kB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后脑组织中核转录子-κB (NF—κB)及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UTI)在大鼠创伤性脑水肿过程中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性脑水肿组及UTI干预组,每组10只。并于伤后8、24、72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血清ELISA法检测脑组织NF—κB和IL-1β的水平。结果创伤性脑水肿组和UTI组脑水肿部位NF—κB的活性和IL-1β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于24h达到最高值,于72h时有所下降;UTI组各时间点与创伤性脑水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引起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通过抑制NF-κB和IL-1β信号传导通路是乌司他丁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肠道肠三叶因子mRNA表达变化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预处理组及治疗组(n=15)。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预处理组在CLP前2h经尾静脉注射UT125,000u/Kg,治疗组在CLP后2h经尾静脉注射UT150,000u/Kg。于模型建立后12h取回肠黏膜,观察其病理改变并以RT—PCR法检测TFF3mRNA的表达。结果TFF3mRNA在脓毒症组显著下降(P〈0.05),预处理组及治疗组较脓毒症组有明显升高(P〈0.05),预处理组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TFF,mRNA表达明显下降,乌司他丁可显著上调其表达,保护肠黏膜,预防用药较治疗给药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多发性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1=30,n2=30),并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试验组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试验组用药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ku,8h1次,连用7d。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IL-6血清含量。结果血清IL-6于创伤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值(P〈0.01),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的可能参与了多发性创伤病理生理过程。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6对多发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建英 《海峡药学》2007,19(9):83-8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20例患者随机分成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伤后3~5h应用UTI 20万u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于入选当时及用药7天后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使用乌司他丁前PT、APTT、TT、FIB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7d后PT、APTT较用药前明显缩短(P<0.05),而TT、FIB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常规使用乌司他丁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