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王秀丽  张秀香 《河北医药》2013,35(11):1615-1617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将鼠模分为糖尿病(DN组)、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干预组(CT组)。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指数及形态学观察,同时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病理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明显下调(t=13.40,P<0.01),CT组轻度下调(t=2.53,P<0.05),CT与D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P<0.01);NC组与CT组nephrin免疫组化形态及肾小球足细胞病理大致相同,而DN组形态学及肾小球足细胞病理改变明显。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能提高nephrin的表达,促进足细胞损伤修复,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组织TGF-β1及OPN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DN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给药8周,实验第2,4,8周,测定24h尿蛋白定量;治疗8周后,定时定量PCR法测肾小管间质OPN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GF-β1、OPN表达明显增加(P<0.01)。雷帕霉素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肾小管间质组织OPN、TGF-β1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减少DN大鼠尿蛋白,下调肾小管间质组织OPN、TGF-β1表达水平,减轻DN肾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3.
冯欣  李垚  王雪鹰 《天津医药》2011,39(6):548-550,57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雷帕霉素治疗组,每组12只。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蛋白(UPro)等生化指标改变;组织学检查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Ⅳ型胶原(COL-Ⅳ)蛋白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Glu、Cr、BUN、UPro均显著上升,大鼠肾脏明显肥大,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显著增加,肾皮质PCNA及COL-Ⅳ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雷帕霉素治疗后,上述指标除Glu外均得到改善。结论:雷帕霉素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肥大,抑制系膜外基质聚集,下调PCNA及COL-Ⅳ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液中足细胞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中的意义,贝那普利、氯沙坦对DN大鼠足细胞的表达及排泄的影响。方法:32只DN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氯沙坦组;D组:贝那普利 氯沙坦组。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诱导DN大鼠模型。实验12周时检测24h尿蛋白定量(TP),总胆固醇(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以检测尿液足细胞(UPC)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 GLEPP1)的表达。结果:A组UPC、TP较B、C组明显升高(P<0.01),TC亦较B、C组升高(P<0.05)。B、C组UPC、TP、T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C组相比,D组显著降低TP(P<0.01),UPC及TC(P<0.05)。病理组织肾小球荧光染色示GLEEPP1在A组呈节段性明显缺失,B、C组缺失较轻,D组无明显缺失。UPC与TP正相关(r_s=0.54,P<0.05),而与TC无显著相关性(r_s=0.35,P>0.05)。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贝那普利、氯沙坦均可减少DN大鼠蛋白尿,降低胆固醇,减少足细胞脱落及尿液足细胞的排泄,且两者效果相似,而两者联用较单用一种可显著减少足细胞排泄,降低蛋白尿及胆固醇,肾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α-SM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STZ(60 mg.kg-1)诱发实验性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和替米沙坦组(T),14只.组-1,另将14只鼠龄及体重相等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2周后,称量体重,收集24 h尿液及血标本,取大鼠肾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αSMA。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内-αSMA蛋白表达、24 h尿蛋白排泄量以及肾功能各项指标大幅度增高(P<0.01)且成相关关系,替米沙坦能显著性抑制-αSMA蛋白表达,减少尿蛋白排泄量以及降低肾功能各项指标(P<0.01),并能降低DN大鼠血糖浓度。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损伤可能与-αSMA表达增高有关,替米沙坦下调-αSMA表达,减少尿蛋白排泄以及降低肾功能指标,可能是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对糖尿肾病(DN)大鼠足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制备DN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DN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洛少坦干预组及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观察尿蛋白排泄量,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各干预组DN鼠尿蛋白排泄均减少。(2)联合干预组对足细胞超微结构及nephrin、podocin下调的改善作用优于单药干预组。结论罗格列酮与洛沙坦联合用药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优于单种药物治疗,其机制部分与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及上调nephrin、podoc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6只)和罗格列酮组(R组,8只),以正常大鼠(N组,6只)作对照.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肾脏环氧化酶-2(COX-2)、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DN组尿蛋白、BUN、SCr、肾脏COX-2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N组明显升高,PPARγ蛋白表达下调;而R组大鼠上述各项检测指标明显逆转;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COX-2蛋白及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DN组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N组,罗格列酮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罗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途径下调DN大鼠肾脏COX-2表达,发挥不依赖糖脂代谢的直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RANTES、FOXP3、ED-1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LEF对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n=10)、模型DN(n=13)、来氟米特组DD(n=12)。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和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肾病模型。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RANTES、FOXP3、ED-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显著上升(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球肥大、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或脱落、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肾间质病变等病理变化明显;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内RANTES、FOXP3、ED-1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LEF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下降,肾组织RAN-TES、FOXP3、ED-1表达显著减少,肾脏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LEF可能是通过抑制RANETS、FOXP3、ED-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在肾组织中的浸润,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42只。除正常组外,造模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2只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及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6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总量(24 h-UTP);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肾脏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病理损伤较重,血清Scr、BUN、FBG、24 h-UTP、肾组织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明显改善,血清Scr、BUN、FBG、24 h-UTP、肾组织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NFAT2/COX-2信号通路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F-κB)和(MCP-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的变化并探讨黄芪对NF-κB和MCP-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黄芪组(DT组);生化法测定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MCP-1的表达.结果 C组肾小球NF-κB及MCP-1在有少量表达,DT组肾小球中NF-κB、MCP-1表达较DM组有下降(P<0.05):DM组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较C组升高(P<0.01),而DT组较DM组明显降低(P<0.05);DT组较DM组病理学损害有改善.结论 黄芪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肾组织病理学损害,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和MCP-1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9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A组加用缬沙坦80mg,口服1次/d;B组加用缬沙坦160mg,口服1次/d;C组加用缬沙坦160mg口服1次/d,辛伐他汀20mg,口服1次/每晚。比较24h尿蛋白定量,血清hs-CRP和脂联素。结果三组的尿蛋白均有明显减少(P<0.05,P<0.01);B、C两组与A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P<0.01);C、B两组之间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的hs-CRP,脂联素均有明显减少(P<0.05,P<0.01);B、C两组与A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C、B两组之间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倍剂量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以减少DN患者hs-CRP和脂联素的表达,从而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肝素酶的表达,探讨其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10)、糖尿病组(DM,n=12)和吡格列酮组(DP,n=12)。链脲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第6周,测定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G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4hUP)、尿足细胞(UPC)排泄水平。RT-PCR检测肾小球肝素酶mRNA的表达,肾小球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肝素酶的表达分布。结果:与DM组相比,DP组BG、GHb、BUN、Scr水平显著降低(P〈0.01);24hUP、UPC排泄量亦明显减少(P〈0.05);肝素酶mRNA的表达及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肝素酶的表达,减轻蛋白尿,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鹏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0):609-611,I0002
目的探讨缬沙坦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9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均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观察组接受缬沙坦胶囊一日1次80 mg,对照组接受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其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外的其他口服降压药,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均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用于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分子 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肾病组 (DM组 ) 和厄贝沙坦干预组(E组)。E组大鼠给予厄贝沙坦50mg·kg^-1·d^-1 灌胃,N组和DM组大鼠给予等量饮用水灌胃。于第8周和第12周检测3组大鼠24h尿蛋白 (Pro) 定量、血清肌酐(Scr)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第8周和第12周,DM组大鼠24hPro、Scr水平与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第8周和第12周,E组大鼠24h Pro与D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12周Scr水平与D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和第12周,DM组大鼠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水平与 N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大鼠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水平与DM组大鼠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通过上调nephrin和 podocin表达水平来改善足细胞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成模后1周、4周、8周、12周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大鼠随着病程的延长,呈进行性蛋白尿,4、8、12周时24h尿白蛋白排泄量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大鼠血糖持续增高,肾脏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肾脏肾小球体积早期增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糖尿病在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Ⅴ结构域缺失型β2-糖蛋白I(DI-IV)对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排泄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轴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高脂喂养8周后尾静脉注射STZ(30mgkg-1)进行糖尿病造模,造模成功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β2糖蛋白(Iβ2-GPI)组以及DI-IV组,每周分别于尾静脉注射人血清白蛋白(HSA)、β2-GPI、DI-IV各200mgkg-1,持续4周。于干预前后取血,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h尿白蛋等。采用Westernblot检测肾脏VEGF、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eNOS磷酸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β2-GPI组TG、TC、LDL-C、HDL-C、Scr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血糖、24h尿蛋白排泄升高(P均<0.05);干预后DI-IV组血TC、LDL-C、24h尿蛋白排泄均减少(P均<0.05)。与对照相比,DI-IV组肾脏VEGF-A表达减少(P<0.05),eNOS的磷酸化表达增加(P<0.05)。结论:DI-IV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VEGF-NO轴功能以及降脂作用,减轻糖尿病SD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来氟米特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来氟米特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N组、来氟米特组、贝那普利组4组。摘除左肾后,DN模型组与来氟米特组、贝那普利组分别以链脲佐菌素(STZ)35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来氟米特组在成模后每日灌胃:来氟米特5mg/kg,贝那普利组在成模后每日灌胃:贝那普利10mg/kg。8、12周末处死前各组分别测24h尿量及24h尿蛋白定量;心内采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电镜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N组大鼠NF-κB的表达8、12周逐渐增加,与同期健康对照组及来氟米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来氟米特组与贝那普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伴随着肾脏病理学改变而持续激活,可能在DN大鼠肾脏病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来氟米特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发挥出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尹金凤  周阳  沈江山 《江西医药》2012,47(3):195-197
目的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N)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探讨青藤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45只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予以青藤碱治疗组(S)组。检测24h尿蛋白、血肌酐,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病程的延长,D组大鼠24h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MCP–1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组大鼠24h尿蛋白排泄量及MCP–1mRNA的表达水平与D组比较明显改善(P〈0.01),血肌酐及光镜下病理改变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C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中内皮素-1(ET-1)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肾脏I/R组、VE+I/R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于I/R术24 h后杀检,留取血清测定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测定E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I/R组以及维生素E+I/R组BUN和Scr均明显升高(P<0.05);维生素E+I/R组较单纯I/R组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维生素E+I/R组肾组织ET-1蛋白表达与单纯I/R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维生素E可能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抑制I/R介导的肾脏ET-1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