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其内镜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mg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1]。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占82.7%(98/120);PHG出血54例占45%(54/120);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22例,占出血总数的18.3%(22/12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0例(0.8%),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0.6%),其他不明原因出血4例(0.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黏膜病损程度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根据其内镜表现分无、轻、中、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rm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结果 1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3例占51.9%(83/160);PHG出血42例,占26.3%(42/160);消化性溃疡16例占10.0%(16/160);胃癌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其他不明原因13例.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且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胃病逐渐增多和加重.  相似文献   

3.
<正>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s,EG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消化道系统急危重症[1],占整个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25%左右[2],因其出血量大,出血部位特殊,所以病死率及复发率较高[3-4]。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下行组织粘合剂注射联合套扎及硬化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源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食管各层静脉均明显扩张,其中以深静脉主干的扩张、扭曲尤为显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大多系黏膜下较大的曲张致深静脉破裂,出血量大,表现为呕吐大量鲜血并有黑便,来势凶猛,患者常有休克,死亡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5.
目的: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4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与44例单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乏力、水肿、肝病面容及胃镜所示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高,在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占第二位,常合并存在,但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临床因素缺乏特异性,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除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还应考虑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
食管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疗法(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1〕。近年的临床资料表明,EVL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硬化剂及药物治疗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且并?..  相似文献   

7.
失代偿期肝硬化常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疾病中占第二位,首次出血病死率可高达50%-70%,再出血率为80%。近年来,通过对出血的抢救、药物治疗、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治疗,再加相应的精心护理,明显减少了再出血和病死率。本文总结8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丁新  王苏淮 《蚌埠医药》1994,12(1):21-21
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下,常常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为过渡外科手术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再,对诊断不明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且以呕血为主,可同时观察出血的情况。尤其使用于基层医院或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翅 《江西医药》2008,43(5):440-442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97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保肝、止血等一般治疗后,采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PPI制剂、介入治疗等进行分别治疗。结果97例中出血停止78例。出血减少或虽经治疗出血量没有减少自动出院13例。死亡6例,其中包括行介入治疗后仍无效者2例。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常规内镜检查对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是有重要意义。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用生长抑素效果良好。PPI制剂对肝源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出血者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外科治疗风险很高或不能进行手术,麻醉困难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有其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10.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我院内科急诊自2006年7月-2008年2月,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结合药物救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16例,均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8~66(524-10)岁,均经紧急胃镜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我们2004~2005年对3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用思他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2005年我院6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经病原学、B超、胃镜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均表现为呕血、黑便、血压下降,出血量>1000ml。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27~65岁,平均47.31岁;对照组29例,男…  相似文献   

12.
<正>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多数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应予积极抢救。2007—2009年我们医院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北京默克公司生产)联用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耐信,无锡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8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罗志兰  杨慧 《贵州医药》2007,31(4):382-383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胃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因起病急、出血量大危及病人生命.内科应用药物降低门脉压力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往往难以止血.  相似文献   

14.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周内死亡率高达25%~30%,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自行停止,但如不进行系统治疗,1-2年内再出血率为60%左右,病死率高达33%。因此,防止EVB就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最终会形成静脉曲张,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相对最高。在最初确诊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约40%存在食管静脉曲张,伴有腹水的患者则高达60%。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约占70%。  相似文献   

16.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内镜套扎术能降低静脉曲张的程度,减少出血发生率。我院自1998年起应用美国生产的Speedband五发皮圈经内镜连续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肝炎后肝硬化9例,原发性肝癌1例,均为男性;年龄37~55岁,套扎前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指标良好。内镜检查4例为食管中度静脉曲张,6例重度  相似文献   

17.
赵丽 《河北医药》2014,(4):630-631
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预后极差,引起呕血、便血,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在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势凶险,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6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17%,2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80%[1].我科2006-2011年成功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7例.6例因出血复发而需要再次使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其中3例患者拒绝应用,现对其拒绝原因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奥曲肽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成功止血46例,成功率为93.9%。1周内再次出血2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药物联合内镜治疗止血疗效较好,再出血率低,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sopha-geal varixligation,EVL)已成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我们近期对4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EVL治疗,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