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体骨用于脊柱后路融合过程中BMP-2、VEGF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脊柱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在兔腰椎5、6横突植入自体骨,异体骨制作腰椎后路融合模型.于2、4、7、14、27、35天,6个时间点处死,取其融合节段标本,进行X线拍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及计算机病理图文分析.结果:1.在脊柱后路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骨组软骨生成面积要大于异体骨组.2.脊柱融合的过程中,自体骨组BMP-2、VEGF表达高于异体骨组.结论:在脊柱后路植骨融合中,自体骨组植骨融合速度及质量优于自异体骨.自体骨组BMP-2、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体骨,证实在脊柱融合移位成骨的过程中,BMP-2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促进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骨用于脊柱后路融合过程中BMP-2、VEGF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脊柱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在兔腰椎5、6横突植入自体骨,异体骨制作腰椎后路融合模型。于2、4、7、14、27、35天,6个时间点处死,取其融合节段标本,进行X线拍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及计算机病理图文分析。结果:1.在脊柱后路融合模型中自体骨骨组软骨生成面积要大于异体骨组。2.脊柱融合的过程中,自体骨组BMP-2、VEGF表达高于异体骨组。结论:在脊柱后路植骨融合中,自体骨组植骨融合速度及质量优于自异体骨。自体骨组BMP-2、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异体骨,证实在脊柱融合移位成骨的过程中,BMP-2起到关键性作用,并促进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75-78+82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自体骨植骨时脊柱融合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2例,两组均在脊柱融合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依据术后不同的干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感染预防方案;研究组联合应用万古霉素。观察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比率、融合节段数2以及住院时长;两组的脊柱融合骨愈合情况;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感染发生比率。结果两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比率、融合节段数2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在脊柱融合骨愈合分级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共发生2例(5.6%)感染,对照组术后共发生5例(13.9%)感染;研究组不同时间点下及总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体骨植骨进行脊柱融合时联合应用万古霉素,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且不会对患者的骨愈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疾患的常用方法,融合的目的是达到脊柱稳定,但即使是目前施行最多的手术如腰椎侧后方融合术,其不融合率也达到 5%~40%不等[1],而前路融合的假关节发生率甚至达到68%[2]。目前脊柱融合手术中可供选择的植骨材料有:自体骨、异体骨、脱钙骨基质(DBM)和非骨性合成材料。在植骨融合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因素,即骨生成、骨传导和骨诱导。我们通过文献回顾,对现有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植骨融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1 植骨融合的生物学过程骨移植后骨再生的过程需经过一系列的不同时期,包括炎症反应期、固化期…  相似文献   

5.
袁碕 《右江医学》2001,29(6):555-555
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一半左右 ,是继发于肺、淋巴结核等的一种疾病 ,由于发病缓慢 ,全身症状常表现为低热、脉快、食欲不振、消瘦、盗汗、乏力等 ,局部表现为疼痛、脊柱畸形、冷脓肿形成 ,严重者可致截瘫。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2 0 0 0年 6月共收治脊柱结核 2 7例 ,均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术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2 7例中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19岁 ,最大 71岁 ,其中 2 0~ 35岁 15例。颈椎结核 1例 ,胸椎结核 11例 ,腰椎结核 15例 ,合并截瘫者 3例。取自体骨部位 :髂骨 2 5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固定加椎板间植骨以及前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2~24个月,无1例复发,X线片复查植骨区显示骨性愈合,11例原局部后凸畸形减轻,27例后凸畸形消失,7例原局部后凸畸形维持原状,无加重,未发现有脱钉、断钉现象。结论后路固定植骨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灶彻底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使用自体髂骨或肋骨 )。结果 平均随访 5年 ,优良率为 95 .9% ,植骨融合率为 94 .7% ,术后后凸畸形成角 6°~ 80°,平均 2 7°,纠正 2 6°。结论 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 ,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脊髓得到减压使截瘫恢复 ,骨融合率高 ,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 1 997年以来收治并行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 1 3例脊柱结核病例 ,对其病例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处理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 3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植骨部位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 4个月。术后后凸平均矫正 2 8°。结论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 ,纠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 ,减少或避免结核复发  相似文献   

9.
后路全脊柱截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柱截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切除椎板、双侧椎弓根后椎体病灶完全清除,分两侧斜植骨、后路固定.结果 随访18~70月,平均38月,10例神经损伤病人不同程度恢复,X线检查见全部患者于术后3~9月(平均7.5月)植骨融合,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 经后路全脊柱截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无需开胸手术,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腰椎结核患者全麻下先采用俯卧位应用后路钉棒系统作病椎上、下健康椎体固定,对于多椎体结核,除上下节段健康椎体植入椎弓根钉外,于破坏相对小的椎弓根间断植入短椎弓根钉,达椎体后1/3即可。后路固定后,再改为侧卧位,破坏重、椎旁脓肿大的一侧向上,作侧前路入路,清除病灶及压迫神经椎体,取自体髂骨植骨,对12例病灶清除相对不彻底的患者,术野放置硬膜外腔麻醉管作为术后抗痨药物灌注管,同时应用抗生素及抗痨药物。结果:19例患者,均于术后14~17天切口痊愈拆线,无窦道形成,随访0.5~3年,平均2.5年,2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8个月再复发,形成椎旁脓液,再次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放置抗痨药物灌注管,术后抗痨治疗,随访16个月无复发。结论:经后路固定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病灶区放置抗痨药物灌注管治疗腰椎结核,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再感染率低,感染后再次手术简单,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HPV 6b E7基因与钙网蛋白(Calretieulin,CRT)基因共连接方法,构建高特异性、能更加活化细胞免疫的HPVDNA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获得HPV6bE7基因和CRT基因片段,与带GFP标记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 共连接。结果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CDNA 3.1 -GFP-HPV6b E7/CRT 180,经酶切鉴定及核酸序列测定证明真核融合表达质粒构建完成。结论HPV6b型E7基因与CRT基因真核融合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建立高特异性、高效HPVDNA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IL-2/Fc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构建含人IL-2 cDNA基因和免疫球蛋白Fc片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IL-2/Fc,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以期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疫苗的研究。方法: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OE)经两次PCR获得嵌合基因片段IL-2/Fc,回收后克隆到中间pGEM—T:Easy TA克隆载体,得到合适的酶切位点后,用双粘端连接法转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得到真核重组载体pcDNA 3.1 IL-2/Fc。然后用脂质体法转染SP2/0细胞。结果:对重组载体进行限制性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连接正确;经ELISA检测证实,该重组载体能够在真核细胞中外分泌表达插入的外源性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IL-2/Fc,并在SP2/0细胞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人血清白蛋白(HSA)-胸腺五肽(TP5)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阐明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SA-TP5融合基因,并转染至毕赤酵母中从而构建其真核表达体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及试剂盒纯化获得PPICZαC-HSA-TP5真核重组表达质粒;采用两步发酵法对HSA-TP5基因工程菌进行高密度发酵,对发酵液上清蛋白沉淀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阳离子交换层析及疏水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蛋白;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PCR法获得HSA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845 bp。酶切鉴定融合质粒HSA-TP5-pPICZαC得到片段长度为707 bp。测序分析,目的基因HSA和TP5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并正向连接融合。PCR法鉴定PPICZαC-HSA-TP5真核重组质粒与酵母基因组DNA整合,与对照组比较,转化组出现基因片段长度为1 860 bp。SDS-PAGE分析,在甲醇诱导后72 h内,随着诱导时间延长,HSA-TP5融合蛋白表达量逐步升高。利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及AKTA多功能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得到HSA-TP5融合蛋白。MTT法检测,HSA-TP5融合蛋白与TP5蛋白具有一致的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论:通过构建HSA-TP5毕赤酵母真核表达体系可获得HSA-TP5融合蛋白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重组鼠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RT-PCR法获得的重组鼠BMP-7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在FuGENE6.0介导下转染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72h后分别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PCR及酶切鉴定证明获得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MP-7;通过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证明pcDNA3.1-BMP-7能有效转染心肌细胞并表达BMP-7蛋白。结论:应用pcDNA3.1载体系统可有效转染重组鼠BMP-7,为应用于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秦入结  李垠  宋波  史东平  于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719-2721,2724
目的 对比研究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均行减压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TLIF组26例,PLF组19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椎间高度、融合率、JOA改善率等指标,综合判断近期疗效.结果 经随访9~18个月,平均12.2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P<0.05;两组椎间高度重建、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JOA疗效改善率比较P>0.05.结论 PLF手术与TLIF手术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术式,TLIF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大,但骨融合率高、并发症极少.  相似文献   

16.
王中华  窦科峰  杜建军  陈勇 《医学争鸣》2003,24(11):968-971
目的:构建人Heparanase基因的真核、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表达其融合蛋白.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cDNA中,分别扩增出Heparanase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经酶切鉴定与测序证实后,连接成包括完整的人Heparanase基因ORF区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亚克隆法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RSET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融合蛋白.结果:构建的人Heparanase基因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登录结果完全一致;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cDNA3.1及pRSET;SDS-PAGE证实融合蛋白表达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人Heparanase基因真核、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正确表达了6His/Heparanase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7.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stable expression of Hantavirus H8205 strain G1 segment and human IL-2 fusion gene in Vero cells, and to examine the immune protection effects on mice vaccinated with this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Hantavirus G1 gene and IL-2 gene. With the help of lipofectamine, the Vero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pcDNA3.1/HisB-IL-2-G1 and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selected by G418. IFAT and SDS-PAGE elec- trophore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able transf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 Each mouse was inoculated with plasmids intramuscularly (i.m.) three times, 2 boosts were given at 2-week intervals, serum anti-hantavirus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neutralizing antibod- ies (NAb) were detected by 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The fusion protein expressed in Vero cells was 78 kD, corresponding to the estimated molecular size. The neutralizing antibody titers of mice with pcDNA3.1/HisB-IL-2-G1 were 1:20-1:80. IL-2/G1 fusion gene could be transferred in Vero cells and stably express the fusion protein. Specific humeral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can be induced with th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the fusion gene,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HTNV vaccine.  相似文献   

18.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expression in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nm23-H1-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构建包含人野生型nm23-H1cDNA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XSN-nm23-H1-EGFP,用以研究nm23-H1逆转肺癌转移表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工程和分子克隆技术,将nm23-H1-EGFP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得到真核重组载体pLXSN-nm23-H1-EGFP;脂质体法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得到包含nm23-H1-EGFP的逆转录病毒,并感染人肺癌细胞株L9981。结果:构建了pLXSN-nm23-H1-EG-FP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L9981细胞能够表达nm23-H1-EGFP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XSN-nm23-H1-EGFP,并能在L9981细胞中持续、稳定和高效表达nm23-H1-EGFP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狭窄症。其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41—82岁;病程7个月~30年。发病节段:单节段L4-56例,L—S1 2例;两节段L4-S1 19例、L3-5 22例;三节段L2-57例、L3-S1 12例;四节段L1-5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不稳定性腰椎节段:L4-5 6例、L5—S1 2例。患者均为初次手术。疗效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及植骨融合标准,观察及记录患者功能改善恢复情况及融合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40个月。最近一次随访JOA改善率为:优:42例;良:22例、可7例;优良率达90.1%。所有节段均获得融合。结论PLF是治疗退行陛腰椎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