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P53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鳞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4例CINI、10例CINII、20例CINIII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未检测到凋亡细胞,从CINI→CINII→CINIII,A-LI逐渐增加(P<0.05),ISCC中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加(P<0.05);在正常宫颈和CINI,未检测到P53蛋白表达,在CINII可检测少量阳性细胞,P53-LI在CINIII明显低于ISCC(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53蛋白的调节可能阻断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末端缺口标记法(TdT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15例正常宫颈上皮,2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16例CIN Ⅲ及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LI),并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这些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CIN Ⅰ/Ⅱ,CIN Ⅲ及 ISCC中 A-LI分别为0.00±0.00,0.33±0.09,0.69±0.14和0.07±0.01;PCNA标记指数(P-LI)分别为:9.87±1.32,22.57±2.05,31.01±2.04和65.92±3.01.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癌恶变前的发生发展中以抑制细胞过度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在ISCC阶段其调控作用可能已经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15例正常宫颈组织 ,2 2例CINⅠ /Ⅱ ,16例CINⅢ和 5 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 (ISCC)组织中细胞凋亡标记指数 (A 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I) ,并分析A 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 ,随着CIN病变的进展 ,A LI增高 (P <0 0 5 ) ,但在ISCC ,A LI明显低于CIN(P <0 0 1) ;PCNA 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 (P <0 0 5 ) ;A LI随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 (P <0 0 5 ) ,在临床Ⅱ期组低于I期组 (P <0 0 5 ) ,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 ,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缺口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2例CINI/II,16例CINIII和52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细胞调亡标记指数(A-L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并分析A-LI与宫颈鳞癌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上皮未检测到凋亡细胞,随着CIN病变的进展,A-LI增高(P<0.05),但在ISCC,A-LI明显低于CIN(P<0.01);PCNA-LI随宫颈鳞癌各级病变的进展逐渐增高(P<0.05);A-LI随宫颈鳞组织分化级别的增高而减少(P<0.05),在临床II期组低于I期组(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抑制细胞增殖而发挥负调控作用,在ISCC阶段调控紊乱。细胞凋亡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宫颈鳞癌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ncinomas)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IGF-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30例CINⅢ、31例CIN Ⅰ、Ⅱ、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石蜡切片中IGF-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IGF-Ⅱ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Ⅱ、CINⅢ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8.71%、73.33%和9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vEGF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Ⅱ、CINⅢ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9.03%、66.67%和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病变中IGF-Ⅱ和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x=0.915,P=0.000,P<0.05).结论 ①随着宫颈病变由CIN Ⅰ、Ⅱ至CINⅢ、宫颈鳞癌的进展,IGF-Ⅱ和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呈上升趋势.②宫 颈病变中IGF-Ⅱ与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mRNA基因(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及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34例,其中CINⅠ 8例,CINⅡ 9例,CIN Ⅲ(包括宫颈原位鳞癌)17例;浸润型宫颈鳞癌(ISCC) 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对上述患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剩余样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TERC基因,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感染亚型,分析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程度、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0.00%(0/20)、50.00%(4/8)、77.78%(7/9)、82.35%(14/17)和9722%(35/36),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扩增率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ISCC中HPV感染率分别为10.00%(2/20)、37.50%(3/8)、66.67%(6/9)、88.24%(15/17)、9167%(33/36);HPV16型阳性、其他高危型阳性、阴性/低危型阳性组中hTERC扩增率分别为90.38%(47/52)、66.67%(4/6)、28.13%(9/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hTERC扩增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和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型感染可能是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主要原因,HPV58、33、52型在CIN及ISCC病变中也有一定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7.
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宫颈病变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cl 2和Bax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0例CINⅡ、48例CINⅢ及56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的Bcl 2和Bax蛋白进行了检测,并以4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结果:Bcl 2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 CINⅡ,CINⅡ,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5. 00 %, 22. 22%, 30. 00%, 58. 33%和53. 57 %。表达在正常与CIN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5,且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Bax在它们之间表达率分别为17. 5%, 83. 33 %,70. 00%, 52. 08%和53. 57 %, 表达在正常与CIN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 2Bax过表达,表明它们在鳞状上皮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和宫颈癌早期发生有关,在ISCC阶段其调控作用可能已经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M(α))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CIN,4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MCP-1和巨噬细胞的表达.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CINⅢ组相比,正常宫颈组MCP-1阳性评分升高(P<0.05),CINⅠ、CINⅡ、宫颈癌组中的MCP-1阳性评分升高(P<0.01);并且MCP-1阳性评分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血管转移、淋巴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但与分化呈负相关(P<0.01).(2)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巨噬细胞在CINⅠ、CINⅡ中的表达降低(P<0.05),在CINⅢ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CINⅢ组相比,巨噬细胞在CINⅠ、CINⅡ、宫颈鳞癌组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CINⅡ组相比,巨噬细胞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并且巨噬细胞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与血管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分化呈负相关(P<0.0l).(3)在宫颈临床病理分期中,经Spearma相关性分析,MCP-1与巨噬细胞存在正相关(r=0.560,P=0.00).结论 MCP-1和巨噬细胞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癌组织中浸润的MCP-1和巨噬细胞可以促进肿瘤血管、淋巴管的形成和肿瘤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wist及Bcl-2蛋白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宫颈上皮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标本42例,CINⅡ~Ⅲ级标本7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70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wist、Bcl-2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CIN 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宫颈鳞癌组中Twis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6)、26.2% (11/42)、62.2% (46/74)和72.9% (51/70),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 (0/26)、19.0% (8/42)、43.2% (32/74)和68.6% (48/70),正常宫颈组、CIN Ⅰ级组、CINⅡ~Ⅲ级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及Bcl-2蛋白阳性率逐渐升高,4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宫颈鳞癌组中,Twist及Bcl-2蛋白在低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ⅡB~ⅢA期阳性率高于Ⅰ~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年龄的患者比较,两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的高表达与Bcl-2蛋白的高表达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Twist和Bcl-2蛋白的表达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发生、发展中逐渐升高,两蛋白之间呈正相关,是临床早期发现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和判断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载量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宫颈病变患者362例,宫颈刷采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免疫化学方法检测HPVL1蛋白,HC2技术检测HPV DNA载量,根据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1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期(CIN Ⅰ,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期(CINⅡ,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期(CINⅢ,46例)和宫颈癌(38例);根据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将脱落细胞分为未见异常细胞(NILM,122例),未明确性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75例),可疑非典型鳞状上皮病变细胞(ASCH,5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1例)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52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HPVL1蛋白、HPV DNA载量的差异.结果 130例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阳性,阳性率为35.91%(130/362),其中HPVL1蛋白阳性率由大至小分别为:慢性宫颈炎>CIN 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癌,NILM> ASCUS> ASCH> LSIL> HSIL,不同宫颈病变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2例HPV DNA阳性,阳性率为75.14%,低度HPV DNA载量以慢性宫颈炎或NILM最多,高度HPV DNA载量以宫颈癌或HSIL最多,明显高于其他宫颈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类型(P<0.05).结论 HPVL1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下调,HPV DNA载量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上调,二者检测在宫颈病变程度的预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ag-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39例,CINⅢ25例)及36例宫颈鳞癌组织的Bag-1和HSP70蛋白进行检测,以20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结果:(1)Bag-1在 CINⅠ-Ⅱ组、CINⅢ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2%(19/39)、80.00%(20/25)、83.33%(30/36),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各组阳性率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阳性率(P<0.05).CINⅢ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SP70在CINⅠ-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8.72%(19/39)、72.00%(18/25)、86.11%(31/36),各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P<0.05).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Bag-1与HSP70之间存在正协同作用(r=0.393,P=0.016).结论:Bag-1和HSP70在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过表达提示它们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Bag-1与HSP70之间存在相关性,说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调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cl-2蛋白和Bag-1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25例CINⅢ(原位癌4例)及36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组织中的Bcl-2和Bag-1蛋白进行检测,并以20例子宫肌瘤经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0.00%、43.57%、76.00%、66.67%,其表达在CIN和宫颈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15.00%、48.72%、72.00%、83.33%,其表达在正常组织与CIN和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中Bcl-2与Bag-1蛋白表达同时增加。结论: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Bag-1过表达,表明它们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Bcl-2与Bag-1在肿瘤早期抗凋亡作用相互增强,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Twist、E-cadherin、N-cadher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皮间质转化因子Twist及相关黏附分子E-cadherin、N-cadherin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宫颈鳞癌标本、22例CIN Ⅰ级标本、44例CINⅡ-Ⅲ级标本及22例正常宫颈标本中Twist、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Twist蛋白阳性表达率(0)与CIN Ⅰ级组织(40.90%)、CINⅡ~Ⅲ级组织(68.18%)、宫颈鳞癌组织(70.4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0.91%)明显高于CINⅡ~Ⅲ级组织(54.55%)和宫颈鳞癌组织(14.75%)(均P <0.05);宫颈鳞癌组织N-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90.16%)明显高于正常富颈组织(27.27%)、CIN Ⅰ级组织(50.00%)、CINⅡ~Ⅲ级组织(68.18%)(均P<0.05).在61例宫颈鳞癌组织中,Twist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39,P<0.01),而Twist蛋白与N-cadhe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90,P<0.01).在61例宫颈鳞癌组织中,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组织间Twist、E-cadherin、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组织间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在高分化或中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0.47%)明显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组织(94.44%) (P <0.05);Twist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2.22%)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93.75%)(P<0.05).结论 Twist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相关;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M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MT阳性表达率和增殖指数(PI)均依次递增(均P<0.05);在CINⅠ~Ⅱ级、CINⅢ级、宫颈浸润癌中,凋亡指数(AI)逐渐降低(均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和慢性宫颈炎;MT表达阳性组PI较高,AI较低,与MT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MT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MT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检测MT的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恶性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pithelial-cad,E-cad)和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在宫颈上皮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 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E-cad和β-cat在正常宫颈上皮、CIN Ⅰ级、CIN(Ⅱ~Ⅲ)级及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中E-cad和β-cat为膜表达.E-cad表达在正常宫颈与鳞癌之间、CIN Ⅰ级与鳞癌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的不同病理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表达在正常宫颈与CIN(Ⅱ~Ⅲ)级、宫颈鳞癌以及CIN Ⅰ级与鳞癌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鳞癌的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和β-cat异常表达是宫颈上皮性肿瘤进展的早期表现;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Erzin蛋白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在23例宫颈正常上皮,1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13例CINⅢ和58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宫颈正常上皮、CINⅠ~Ⅲ、宫颈鳞癌组织中Erzin表达逐渐增强。Erzin蛋白在CINⅢ组织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5)。宫颈鳞癌伴淋巴结转移者Erz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0.05),Erzin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和分级等因素无关。结论:Erzin蛋白的过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Erzin蛋白的检测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鳞癌标本(宫颈鳞癌组,n=61)、CIN Ⅰ期标本(CIN Ⅰ期组,n=22)、CINⅡ~Ⅲ期标本(CINⅡ~Ⅲ期组,n=44)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n=2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0、40.90%、68.18%和70.49%;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和宫颈鳞癌组的Twist蛋白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 Ⅰ期组、CINⅡ~Ⅲ期组及宫颈鳞癌组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在宫颈鳞癌组中,不同年龄、FIGO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患者间比较,Twist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在低分化和未分化肿瘤中的阳性率(94.44%)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Twist蛋白阳性率(93.75%)较无淋巴结转移者(62.22%)明显升高(P<0.05).结论 Twist蛋白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在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潜能方面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进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0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PAR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PARC蛋白在宫颈间质细胞内表达,在宫颈炎的表达水平很低(23%),随着CINⅠ~Ⅱ和CINⅢ病理进程呈梯度性增高(35%和61%),在所有的宫颈癌标本中可以检出SPARC蛋白(100%),宫颈炎组和CINⅠ~Ⅱ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SPARC蛋白的表达差异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RC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是宫颈病变进程的分子标志,这为揭示宫颈癌发病机制及建立临床评估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l-2、Survivin、Fas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8例CINⅡ、45例CINⅢ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ISCC)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Bcl-2、Survivin、Fas的检测。结果:Bcl-2、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CIN、正常宫颈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CIN各组Bcl-2、Survivin表达呈逐级升高趋势,Fas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Survivin与Bcl-2、Fas有相关性。结论:Bcl-2、Survivin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表达水平增加,而Fas表达水平降低,提示Bcl-2、Survivin、Fas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7基因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宫颈炎和CINⅠ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⑶在HPV16E7特异性片段表达阳性的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均是阳性。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与HPV16E7的表达有相关性(r=0.482,P<0.001)。结论:HPV16E7和P16INK4A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HPV16E7和P16INK4A蛋白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