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P糖蛋白(Pgp)单抗UIC2及流式细胞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5例初治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Pgp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23例(30.7%)表达Pgp,19例(82.6%)Pgp AML共表达CD34.Pgp表达与初诊性别、年龄、肝脾肿大、外周血象等无明显相关性.M3中未见Pgp表达。伴t(8;21)及t(15;17)染色体异常的AMLPgp表达低。Pgp 及Pgp-AML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6.1%及76.9%(P<0.05).CD34 与CD34-AML的CR率分别为42.9%及84.8%(P<0.05),Pgp /CD34 与Pgp-/CD34-AML的CR率分别为15.8%及86.2%(P<0.05)。结果表明Pgp及CD34是成人AML预后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学表型,并与无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病人比较.结果:t(8;21) 组与t(8;21)-组CD1,阳性率分别为62%、9%(P<0.01).CD34阳性率分别为76.2%、36%(P<0.05),t(8;21) 组中皆无表达CD7,而t(8;21)-组中CD7阳性率为27.2%(P<0.05);两组间CD15、CD13、CD33、CD10表达无显著差异.提示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有独特的免疫学表型特点,对形态学分类法难以分类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粘附分子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8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CD11a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造血细胞比较,CD11a在ALL、ANLL的表达均下降(P<0.01)。(2)CD11a的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分型有关,在B-ALL表达明显低于T-ALL(P<0.01),在M1、M3尤其是M3的表达明显低于M4、M5(P<0.01)。(3)CD11a高表达与白血病髓外浸润密切相关,浸润组CD11a表达明显高于非浸润组(P<0.01),CD11a高表达者浸润发生率也高。(4)未发现CD11a的表达与治疗后CR率相关。结论:CD11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异常,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分型及临床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69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2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0%,其中CD13为20.7%,CD33为10.3%,T-ALL和B-AL 系抗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367);CD34表达阳性的ALL髓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的ALL髓系抗原表达率(77.8%vs13.3%,P=0.036);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CR率明显低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33.3%vs80%,P=0.0203);(2)4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为15%,CD19为12.5%,CD2为2.5%,CD7主要分布在M1,M2亚型中,CD34阳性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阴性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1.1%vs4.5%,P=0.000125);AML淋系抗原阳性表达的CR率低于淋系抗原阴性表达的CR率,但差异无显著性(50%vs 71.4%,P=0.126),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约为30%,CD34阳性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阴性A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有抗原错译表达的AL的CR率低于无抗原错译表达的AL和CR率。  相似文献   

5.
使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2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进行免疫学分型。其结果:ANLL-Ⅰ型只表达HLA-DP或CD9,CD9叁ANLL-Ⅱ和ANLL-Ⅲ型中与CD33相伴表达。在ANLL中HLA-DP>CD33>CD13>CD9>CD14,其表达率分别为65.38%,50.00%,34.62%,30.77%,23.08%,19.23%。CD13,CD15,CD33共同表达率为7.69%,CD13与CD15与CD33共同表达率为11.54%,CD13与CD33共同表达率为19.23%,因此CD13,CD15,CD33在联合使用。粒一淋杂合型ANLL占7.69%。FAB形态学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符合率为96.30%。结果提示免疫学分型有利于ANLL与ALL的鉴别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1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分析126例AL初治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采用直接培养法或24/48h短期培养法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结果 AML中M3的核型畸变率最高,M6最低,t(15;17)最多且仅见于M3,t(8;21)见于M2、M4、M4EO、M5,+8异常见于AMLM2、M3、M4、M5、M6各亚型。t(15;17)组缓解率为93.3%,t(8;21)组为75.0%,其它核型异常组为52.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15;17)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t(15;17)组与t(8;21)组比较、t(8;21)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AML正常核型组缓解率为72.5%.12例t(15;17)患者中7例(58.3%)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5例(41.7%)为阳性,缓解率为75.0%.6例t(8;21)患者中4例(66.7%)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2例(23.3%)为阳性,缓解率为50.O%.ALL双Ph染色体异常2例,均为NR,且1例经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仍未达到缓解。结论 染色体研究对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AML核型是否正常与WT1基因阳性率无关,t(15;17)和t(8;21)两组WTI(一)患者缓解率高于WT1(+)患者。  相似文献   

7.
张亚平  王信峰 《重庆医学》2016,(20):2832-2834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 M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治MM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n=23)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组(n=28)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化疗,21 d为1个疗程,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87.0%和78.6%(P>0.05),其中VCD组完全缓解(CR)34.8%(8/2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6.1%(6/23)、部分缓解(PR)26.1%(6/23);VD组CR 10.7%(3/28)、VGPR 25%(7/28)、PR 42.9%(12/28)。两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VG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ORR分别为91.3%和89.3%(P>0.05),其中 VCD组CR 39.1%(9/23)、VGPR 34.8%(8/23)、PR 17.4%(4/23);VD组CR 10.7%(3/28)、VGPR 35.7%(10/28)、PR 42.9%(12/28)。两组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多为1~2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D方案治疗M M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CD44V6和MM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D44V6和MMP-2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PC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29例NPC存档保存完好的石蜡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D44V6和MMP-2在正常鼻咽和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和MMP-2与NPC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CD44V6和MMP-2在鼻咽炎症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在NPC组织中CD44V6为高阳性表达,总表达率83.0%,但在NPC各TNM分期中,包括有颈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与无远处转移,CD44V6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MP-2总阳性表达率为52.0%,其中T3-4高于T1-2(P<0.01),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N2-3高于N1(P<0.05),N2,N3与M1相当(P>0.05),而MMP-2和CD44V6在NPC的表达并无密切关系(P>0.05),结论:CD44V6阳性表达对NPC诊断有辅助意义,但与NPC浸润转移程度无明显相关,对NPC侵袭转移预测意义不大,MMP-2与NPC浸润转移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可望成为预测NPC临床生物学行为特征的有用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常规组、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率。结果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6.15±1.21)%,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为(12.30±1.78)%。活动期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3,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5);TGP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68,P<0.05)。常规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9.34±1.37)%,TGP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为(11.49±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P<0.05)。结论活动期SLE患者CD4+CD25+T细胞表达率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LE患者经过TGP辅助治疗后CD4+CD25+T细胞表达率显著提高。TGP治疗可能作用于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癌变过程中P21-H-ras、EGFR和P53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以上三种指标在41例FAP患者的正常肠粘膜、腺瘤和癌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结果:P21-H-ras、EGFR及P53在正常肠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7%与0,在腺癌中为29.3%、35.4%与20.8%,癌组织中为47.4%、60.6%与52.6%,癌与腺癌的阳性率都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P<0.05);P21-H-ras、EGFR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瘤,但差别不显著(P>0.05),P53在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P<0.05)。癌组织有2个以上指标阳性者占55.6%,3个都阳性者占27.3%;腺瘤中分别为13.2%与4.4%,差别显著(P<0.05)。结论:提示P21-H-ras、EGFR、P53基因都参与FAP癌变,P21-H-ras基因、EGFR可能作用于早期,P53基因则作用于晚期。检测P21-H-ras、EGFR、P53对早期诊断FAP癌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ANLL中c-kit R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并比较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81例ANL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并设立2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R带显带方法对c-kit R阳性表达的AN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ALL患者的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NLL患者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则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患者(P值分别〈0.01)。ANLL中c-kit R阳性表达者异常核型的百分率为74.1%,明显高于c-kit R阴性组者(26.1%)(P〈0.05)。异常核型的类型有5q-、-17、+21、del3p、t(8;21)、6p+、t(1;8)、复杂易位、t(15;17)、t(1;12)、-7、四倍体、20q-等十余种类型。结论 c-kit R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用以协助ANLL的诊断。c-kit R阳性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c-kit R阳性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类型之间不存在特殊对应关系。c-kit原癌基因不是ANLL发病机制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系列特异性抗原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设门流式细胞术检测120例A M L患者幼稚细胞表面及胞浆抗原表达。结果在A M L中细胞膜抗原CD13、CD33和CD117表达最常见,分别为95.0%、95.0%和79.2%, CD117特异性高于CD13和CD33( P <0.01);胞浆抗原cM PO敏感性和特异性与CD117、胞浆抗原CD19敏感性与cCD79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20.05),但cCD79a的特异性高于CD19( P <0.01)。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数检测细胞系列特异性胞浆抗原表达是诊断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一项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上皮钙粘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E-CD)在慢性胃炎、胃粘膜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0例慢性胃炎、20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及50例胃癌组织中E-CD的表达。结果:慢性胃炎、胃粘膜异型增生及胃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19/20例)、85.0%(17/20例)、42.0%(21/50例)。慢性胃炎及胃粘膜异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显高于胃癌组(P<0.01),同时E-C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E-CD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癌患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检测55例肺癌患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与15例肺良性肿瘤患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肺癌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 recepfor rosette,RR),CD3+,CD4+,CD8+,CD4+/CD8+比值低于正常人(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1CR)依次高于肺良性肿瘤组,正常人(P<0.05),(2)Ⅲa,Ⅲb期肺癌,RBC-1CR高于正常人(P<0.01),I,II期病人CD3+,CD4+,CD8+低于正常人(P<0.01),RBC-1CR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肺癌患RBC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肺癌的诊断,治疗及病情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C-myc、nm23-H1 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myc、nm23-H1两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40例、宫颈上皮内瘤形成(CIN)10例及正常宫颈20例组织标本中C-myc和nm23-H1蛋白表达,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方法,分析这2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1)C-myc蛋白表达率:宫颈癌组织为40.00%,正常宫颈组织为10.00%,CIN为20.00%,表达与病理分类有关,腺癌表达率高于鳞癌,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过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2)宫颈癌nm23-H1蛋白表达率为40.00%,宫颈炎组织表达率为5.00%,不典型增生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腺癌表达率为83.33%高于鳞癌32.35%,差异有显著性(P<0.05);(3)2种基因蛋白表达的比较:C-myc、nm23-H1 2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myc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nm23-H1表达在宫颈腺癌早期呈高表达,可能为机体抑制肿瘤转移的防御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AALC基因在NC-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BAALC基因在48例NC-AMI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以48例NC-AMI患者骨髓BAALC基因中位表达为界,分为高表达(n=26)和低表达(n=22)组。BAALC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相比,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BAALC高表达组外周血高白细胞、FAB分型中M0和M1及CD34表达率较低表达组高;BAALC高表达组完全缓解率(CR)58%较低表达组CR87%差异有显著性(P〈0.05):BAALC高表达组复发率42%较低表达组复发率1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ALC基因高表达是NC-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干扰素(IFN)-γ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其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AA患者[初治11例,复治17例;急性AA(AAA)7例,慢性AA(CAA)21例]和15例正常对照组T淋巴细胞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7、IFN-γ水平。结果(1)AA患者外周血IL-17、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高于复治组(P<0.05),复治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AAA高于CAA(P<0.05),IL-17水平AAA与C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A患者外周血CD4+、CD4+/CD8+、NK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AAA与CA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4+、CD4+/CD8+、IL-17与IFN-γ与血象呈负相关关系(P<0.05),CD8+与血象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免疫异常,可能与疾病状态有关,多种因素参与AA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可能有助于评估AA病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特点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AML患者98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全部病例给予常规方案化疗,化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缓解情况.结果:98例AML主要表达CD33 (94.9%),CD13 (85.7%),MPO(73.5%),CD117(62.2%),某些免疫表型与FAB分类具有相关性,包括MPO主要表达于M2、M3、M4,单核细胞相关抗原CD14主要表达于M4和M5,干、祖细胞抗原CD34和HLA-DR多表达于M1、M5、M2,M3中未见HLA DR的表达,CD34的表达也极低(4.8%).98例AML患者中,37例(37.8%)伴有淋系抗原表达,最常见为CD7 (20.4%),经化疗1个疗程后CD7+AML完全缓解(CR)率(45.0%)低于CD7 AML(非M3)CR率(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对AML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CD7+的AML化疗后CR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60例大肠癌组织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的表达率在大肠腺瘤中为26.67%,显著低于大肠癌中的86.7%(P<0.05);其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均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MMP-2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判断大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了解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两者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18例ITP病儿及20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③结果 ITP病儿CD4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79,P<0.01);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60,P<0.01);CD19和活化B细胞(CD3^-/HLA-DR^ )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62,9.63,P<0.001)。C4/CD8比值正常组与比值倒置组比较,CD19和CD3^-/HLA-DR^ 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t=0.78,0.26,P>0.05)。④结论 ITP病儿不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而且还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