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过去的10年中,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利用压力半衰期(PH T)与经皮二尖瓣瓣膜成形术(PM V)后立即进行侵入性方法测定的二尖瓣瓣口面积(M VA)之间存在差异。本文的目的是评价在PM V后立即用实时3D超声心动图(RT3D)测量M V A的准确性。侵入性方法是测定M VA的金指标。本文研究了来自两个医疗中心的2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8.2±11.3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每例均已行PM V。在PM V之前和之后分别用PH T方法、2D超声心动图面积法、RT3D面积法和侵入性测量法(Gorlin法)来测量M VA。用RT3D M VA评估的结果显示其与用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无创性手段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静息时和动力性运动过程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 R)的即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1例左室(LV)收缩功能不全伴静息时功能性M R接受CR T治疗的患者。每例患者进行两次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同时进行连续的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第一次运动时同时行CRT,第二次运动时不行CRT。测定静息时和峰值运动时的二尖瓣反流量(RV)、有效反流口面积(ER O)和LVdP/dt。结果:CRT能够轻度降低静息时的二尖瓣ERO(8±2m m2,不行CRT时为11±2m m2,P=0.02)和R V(13±3m l,不行CRT时为18±3m l,P=0.0…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确定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二尖瓣幕状区体积(TnV)作为临床指标的价值。对27例功能性M R患者和4例无二尖瓣疾病的对照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逐帧评价患者从收缩期前至收缩期末的TnV。  相似文献   

4.
背景:二尖瓣环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M R)最常用的外科操作。外科二尖瓣环成形术的应用因发病率、死亡率及M R复发而受限。本研究评价采用经静脉导管植入装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提供一种替代外科二尖瓣环成形术的经皮操作方法。方法和结果:5例慢性缺血性M R患者行经皮经静脉冠状窦内植入瓣环成形装置。4例患者成功植入。全组基线M R分级为3.0±0.7级;无论装置是完整植入或未成功植入,操作后最后随访时M R分级降为1.6±1.1级。4个植入装置中有3个在植入后28~81d时检测到装置桥段分离。无1例操作后植入装置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结…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生化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细胞外基质(ECM)和解剖结构评价充血性心衰(CH F)患者外表正常的二尖瓣。在CHF患者中,经常会发现二尖瓣反流(M R)现象,这种M R被认为仅仅是功能性的,但动物实验表明,左心室(LV)功能变化导致了二尖瓣细胞成分增多和纤维化。因此,假设CH F患者可能经功能障碍的瓣膜重构发生了部分器质性M R。对CH F接受心脏移植患者(23例扩张,14例缺血)的二尖瓣进行DN A、胶原、葡萄糖胺聚糖(GAG)和含水量的分析,并将其与尸检对照组相比较。将心脏大小和功能参数(用近期超声心动图测量)与生化参数(用线性模型重复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据二尖瓣腱索断裂的病因及病理来确定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总结5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3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0例行瓣膜修复或成形术。结果 术后48例存活,4例围手术期死亡(死亡率7.7%)。存活病例术后随访1—67个月,除其中1例风湿性病变患者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年又出现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外,其余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我们初步认为风湿性病变及心内膜炎患者多以MVR为宜,退行性病变及先心痛者应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术式,多考虑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定量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268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93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和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DT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和舒张峰值速度显著下降;DTI收缩和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以及舒张功能参数VE/VA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应用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够较准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2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术前(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P 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受瓣膜面积、左室(LV)舒张和硬度的混杂影响,常规多普勒测量用于预测二尖瓣疾病(M VD)患者的左心房压力(LAP)有局限性。然而,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所测得舒张早期二尖瓣流入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a)的时间间隔(TE-Ea)与这些变量无关。在犬实验和临床研究中,TE-Ea与左室舒张时间常数(T)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此项研究以测试其在患病人群的有用性。方法和结果:对连续51例接受右心导管置入术的M VD患者(年龄64±11岁)同时进行二维多普勒超声和TDI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35例有中到重度二尖瓣反流(M R),16例有中到重度…  相似文献   

10.
无论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及局部室壁运动障碍,左心室(LV)舒张功能障碍常发生在2型糖尿病(D M)患者中。有关这些患者LV心肌组织张力资料是有限的。测量了28例2型D M患者(33~70岁)LV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三维(3D)参数,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LV舒张功能障碍,LV射血分数正常。对照组共31例(19~74岁),经磁共振成像排除心脏病。三维成像的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 M患者收缩期二尖瓣顶部移位降低12%(P=0.040),舒张期二尖瓣顶部速度降低21%(P=0.008)。与对照组相比,D M患者收缩期横轴与长轴张力的峰值及主要的三维缩短张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edge-to-edge二尖瓣成形术在成人二尖瓣前叶脱垂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34例二尖瓣前叶脱垂患者经改良edge-to-edge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经验,此术式系在传统edge-to-edge成形术基础上加以改进,通过二尖瓣前、后叶缝合点的有效缝合,增加了前、后瓣叶对合缘的接触面积,同时辅以加强缝合线来调节瓣叶关闭程度,更好地改进了成形效果。结果 经改良edge-to-edge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4例存在轻度二尖瓣反流,其余患者二尖瓣均不存在反流,心脏形态和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对于成人二尖瓣前叶脱垂导致的二尖瓣反流,改良edge-to-edge二尖瓣成形术可以有效的恢复瓣膜功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如并发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则其死亡率加倍。所以目前需要深入理解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瓣膜几何形态的改变。方法:本研究共入选29例受试者,其中包括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2例无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AD组),8例并有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AD+FMR组)。进行电影MRI获得心底至心尖的多重短轴位的电影图像。以中间及侧面乳头肌根部和二尖瓣前后环来确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面积及二尖瓣四面体顶点,这些数值均由收缩末期的重建图像决定。并测量二尖瓣前后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本中心近年来婴幼儿二尖瓣成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回顾性总结婴幼儿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共收治二尖瓣病变患儿94例,其中大多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男58例,女36例。体重3.3~35(17.28±9.64) kg。年龄2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4.63±2.14)岁。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同期矫治其他心脏病变。结果 94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2个月至2年,患者术后心功能良好,二尖瓣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二尖瓣病变效果良好,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变选择合适的成形技术,术中合理有效的评估修复效果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 R)和心肌不同步通常发生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对预后和症状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估严重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致慢性心力衰竭(CH F)患者在动力性运动过程中M R严重程度发生变化的机制。方法和结果:入选70例患有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犤左室射血分数(EF)<4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二尖瓣狭窄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是左房功能变化及细胞凋亡程序激活。本研究旨在评估二尖瓣置换术对M S及H F患者LA功能、炎症过程及凋亡标记物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了30例M S伴H F的窦性心律患者(NYH AⅢ~Ⅳ级15例,Ⅳ级15例),(年龄56.2±4.6岁),以及2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在二尖瓣置换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血样,分别测量血浆可溶性Fas/APO-1受体(sF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IL-6。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开放时(Vm ax)、左房收缩初(Vp)以及二尖瓣关闭时LV容积(Vm in)。用LA有效排空分数评估LA收…  相似文献   

16.
以二维(2D)超声测量二尖瓣面积(M VA)需要定位测量最小开口面积,有技术要求高、检查时间长和检查者变异性大等缺点,导致M VA临床报告结果可靠性差强人意。由两位检查者用传统的2D方法和新的三维(3D)引导法独立测量了27例连续患者的M VA。3D引导法采用矩阵排列探头,先显示二尖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起源于二尖瓣环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M AV T/PVC)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背景:近来有一些关于M A VT/PV C患者的病例报道。方法:对352例有症状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室性期前收缩(PV C)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心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R FC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9例IVT/PV C患者(5%)为M A VT/PVC。19例患者中,11例(58%)起源于二尖瓣环前外侧部(AL-M AV T/PV C),2例(11%)起源于二尖瓣环后部(Pos-M AV T/PV C),6例(31%)起源于二尖瓣环后间隔部(PS-M A VT/PVC)。所有M A VT/PVC患者心…  相似文献   

18.
刘帅洲  张涛  冯渊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93-3895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分为置换术组和成形术组,各30例。置换术组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成形术组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低心输出量、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成形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术组,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置换术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置换术组(26.67%)(均P<0.05)。术后,成形术组LAD、LVESD均小于置换术组,LVEDD、LVEF均大于置换术组(均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膜病变患者可改善术后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成形术(MVA)可有效改善存在二尖瓣反流(MR)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但美国密歇根大学Wu等目前报告,MVA不能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35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5名,女80名。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交界成形术(90例)、瓣环环缩成形(13例)、裂缺缝合(29例)、双孔二尖瓣(20例)、腱索缩短术(5例)、三角切除术(5例)。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则一并矫正。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中反流程度、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D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35名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院内死亡率为5.2%,二次手术率为2.3%,剩余125名患儿门诊随访,失访率为8.8%,平均随访时间(18.2±15.2)个月。患儿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