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恶心、呕吐症状3例,对照组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4例,呕吐、晕眩、惊厥等症状5例。经停药及相关抢救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已缓解并消失。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快速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程  高巍  杨秀玲 《山东医药》2005,45(2):30-31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房颤发生率为3%~16%,常发生于梗死后第1周,与高龄或心肌梗死面积过大有关,其对已缺血的心肌常造成不良影响。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应用胺碘酮静滴治疗AMI并快速房颤2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速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例经用1~3种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首剂150mg,继之以0.4~1.5mg/min维持1~6d(平均3.2d);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必要时间隔15min重复静脉注射(静注)75~150mg,24h总量平均为1855mg.12例取得满意疗效,未见严重毒副反应.提示静脉用胺碘酮对顽固性室速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75%-95%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多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5次/min),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易损期时(RonT),常为心室纤颤的先兆。现预防性使用胺碘酮拈抗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律失常,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1例AMI并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继以静脉输注维持.观察心律失常的转复、血压、心室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快速心律失常转复率2 h内为64.7%(33/51),24 h内为88.2%(45/51).用药24 h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1例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量恢复.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并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对顽固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颐性分析42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用药并口服胺碘酮治疗的资料。结果:88.1%患者心律失常得以控制,用药前、后P-R间期、QRS波、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顽固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AMI并房颤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静脉用药2~7(3.24±1.7)d.结果:房颤转复率2 h内为47.1%(16/34),24 h内为70.6%(24/34),48 h内为85.3%(29/34),72h内为91.2%(31/34).治疗期间,5例(14.7%)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后心率恢复4例(11.8%);4例(11.8%)出现血压降低,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至正常.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并房颤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A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0例AMI合并AF的病人,先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负荷量继以静脉输注维持.结果 AF转复率2 h为56.7%(17/30);24 h内为83.3%(25/30);48 h内为93.3%(28/30).用药后24 h内心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AMI合并AF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讨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急性房颤病例共计5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50mg胺碘酮,注射时间为10分钟,窦性心律后静脉注入剂量为600μg/min,每周中的五天需口服胺碘酮,治疗疗程为三周,其中第一周每天600mg,第二周每天400mg,第三周每天200mg;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入5%葡萄糖液稀释70mg普罗帕酮的治疗方法,注射时间为5min-10min,窦性心律后的第二天需口服200mg普罗帕酮,口服次数为8小时/次,一周后减量至每天150mg,并保持不变。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观察组转复率为85.7%(24/28),对照组的转复率为78.6%(22/28);观察在的维持率为82.1%,对照组的维持率为53.6%,结论静脉应用于急性房颤的两种药物-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都可对其进行治疗,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顽固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胺碘酮的复律效果及其预报因子。方法:经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苯丙胺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房颤患者68(男37、女31)例,平均年龄59(25~75)岁,包括冠心病15例、风心病13例、高血压症12例、孤立性房颤9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6例、二尖瓣替换术后3例及肥厚性心肌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各2例。胺碘酮口服剂量:初次为800mg/day,一周后减至400mg/day。根据药效及不良作用,维持剂量为200~400mg/day,使血药浓度保持在1.0~2.5mg/L。治疗4~6周后,28例未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接受电复律术。胺碘酮治疗4周以上且血药浓度≥1.0mg/L,方可评价疗效。治疗有效的标准为:心房颤动停止发作;或者临床复发率减少75%以上且发作可自行终止,症状能耐受。阵发性房颤或房颤持续时间不足1年者(54例)为组Ⅰ,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者(14例)为组Ⅱ。服胺碘酮后随访3~56(平均21)个月。结果:54例长期口服胺碘酮治疗有效,总有效  相似文献   

11.
陆家乾 《内科》2012,7(6):603-60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30例,分为观察组(65例)~NN(65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AMI并SVT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10 min内注入,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若SVT控制不满意,间隔30 min追加75~150 mg负荷量,最多静脉注射达3 次,同时口服胺碘酮。静脉用药2~9(4.53±1.8)d。结果:SVT控制率2 h内为47.1%(8/17),24 h内为64.7%(11/17),48 h内为82.4%(14/17), 72 h内为88.2%(15/17)。第一个24 h静脉用量为1 020~3 030(1 566±485)mg。治疗期间,2例(11.8%)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后心率恢复。3 例(17.6%)血压降低,经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正常。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并SVT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变化。用药需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对照组(n=32)。其中治疗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32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12%(25例)。结论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救治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速、室颤,经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无效后,改用大剂量胺碘酮静脉给药。结果:40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8小时发生室速、室颤者,经静脉用胺碘酮0.5~1小时内均有效;另2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周出现的持续性室速,24小时内也有效。42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于心律失常,6例发生静脉炎,2例在口服胺碘酮过程中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无一例发生肺中毒等其他副作用;亦无一例出现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其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是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该急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若患者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近年来临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以利多卡因为主,高长昀等[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虽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胺碘酮(可达龙注射液)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电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胺碘酮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房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并且是住院期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报因子。胺碘酮具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同的优点 ;并且许多研究表明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1991年6月~1993年12月,我们收治20例经口服心律平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半年以上无效的房颤患者。经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房颤18例,阵发性房颤2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为24~77岁;病因为冠心病18例,心肌炎2例,多因劳累、情绪激动、感染、饮酒等而诱发。 1.给药方法:胺碘酮0.2g,日2次;口服7~10天后复查心电图,转复为窦性心律者减至0.2g/d,维持量为0.1~0.2g/d,可连服半年左右。对口服半月无效者,可在心电图监测下继服半个月再减量。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若心电图Q—T间期延长到0.55秒以上、心律<50次/min即停药或减量,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它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导致心力衰竭,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房颤可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型:持续性心房颤动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近年来笔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