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利弊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芝兰 《中医教育》2001,20(2):57-58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是当今中医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研习中医学者必须了解和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高脂血症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疾病,西药虽见效快,但如长期应用,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应用中药治疗虽然见效略慢,但疗效持久,有些患者尚能达到根治,多无明显副作用,故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运用现代西医实验室检查能明确诊断,占据十分重要优势,中医中药经近年大量研究,其辨证论治水平也渐臻成熟,取得了很多成果。我们主张当以辨证辨病相结合,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才能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中医从治疗原则方面指导临床治疗高脂血的报导较多,本文重点从中医“治疗原则”角度,谈中西医结合高脂血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3.
胆石症为一常见疾病,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均不够理想。因此,在保守治疗时,常采用多种方法同时并举的综合疗法,其中中药汤剂的应用最为普遍。现结合个人实践,对胆石症“化石”方药的应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这已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做法,其形式多种多样。辨病与辨证是两种医学理论对疾病的不同认识,因此在结合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两者基本一致或相互矛盾的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其结合中的取舍又各有其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病相结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为基本方,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辨证就是要辨别某一疾病的具体证候,只有首先着眼于证的分辨,才能有针对性地正确施治。"辨证"关键在"证"字上,"证"指的是病在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与方法。辨证就是要辨别某一疾病的具体证候,只有首先着眼于证的分辨,才能有针对性地正确施治。"辨证"关键在"证"字上,"证"指的是病在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也是病在发展阶段中对病因、病  相似文献   

8.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湿疹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湿疹发病急,表现为掀红赤肿、水疱、糜烂、渗水、痒甚,此为湿热浸淫肌肤,治以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龙胆泻肝丸每服10g,1日2次;若黄水淋漓,除用大量利湿药外,仍需加用清热药;如结黄痂或沿皮糜烂,仍需用祛湿药,但忌用散风药;若仅有红粟,瘙痒,日轻夜重,抓破出血,随结血痂者,此为风热,以清热凉血散风为主。  相似文献   

10.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途径之一。但是怎样辨病?病与证的关系怎样?辨证与辨病怎样结合?尚需进一步探讨。目前某些疾病的辨证分型分期,各地多不一致。甲地总结出来辨证分型分期的治疗经验,乙地在临床实践中有的反映不出来。这说明辨证与辨病在  相似文献   

11.
笔者治闭经重于中西医两套思路分析,辨病与辨证结合,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针对性强,疗效甚佳。一、席及氏征闭经,温脾肾之阳至要席汉氏综合征是因产时大出血,引起的垂体组织缺血、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内分泌机能减退综合征。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是产后妇人体质本虚,加之大量失血伤精,必至精亏血少,并迅速损伤脾肾之阳,临证表现不仅有泌乳缺乏、消瘦、毛发稀少之阴血不足症状,且出现形寒肢冷、神倦纳呆、小便清长、大便不实、性欲冷  相似文献   

12.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高血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病的范畴。以肝风内动、上扰清窍为其主要病机。本文所述多为第二期高血压病,以头晕、头痛、头胀、耳鸣、眼花、失眠、颈项板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分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痰浊上扰、血淤痰阻和肾阳虚衰等六型辨证论治,均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董文玲 《中医研究》2008,21(3):54-56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脾胃病,是以胃黏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患,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以胃脘疼痛,腹胀纳差,呕恶,嗳气为主要表现。近5年来,笔者根据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内镜特点及临床表现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现谈体会于下。1慢性浅表性胃炎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黏膜充血明显,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潮红,可伴有散在糜烂或出血点,部分患者Hp(+)。笔者临床所见该类胃炎多为实症或虚中夹实,与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相吻合。实症以胃脘胀满、疼痛,进食则加重,伴见嗳气,口干口苦,纳少,大便不畅,舌质淡或红,苔黄腻,脉弦或滑为主要表现。乃饮食所伤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使中焦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常,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所云“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熬,复餐寒凉生冷……故胃脘痛”、“胃脘当心而痛……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笔者遵《景岳全书·心腹痛》所云:“胃脘痛……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当以理气为主。”采用理气解郁,消食导滞之法,方用五磨饮子合保和丸加减,方药组成:焦三仙各30 g,莱菔...  相似文献   

14.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国庆 《中医杂志》2005,46(10):736-737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志远教授根据1990年8月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Misiewicz等提出的胃炎新分类--悉尼系统(1996年作了重新修订)确定的7种内镜下胃炎的诊断.(1)红斑渗出性胃炎;(2)平坦糜烂性胃炎;(3)隆起糜烂性胃炎;(4)萎缩性胃炎;(5)出血性胃炎;(6)反流性胃炎;(7)皱襞肥大性胃炎.同时,根据中医学"胃痞、胃痛、解(亻亦)"等证的记载,对其有明显临床表现者,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在临床上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毛主席对我们的指示,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随着群众性中西医结合运动的逐步深入,怎样结合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探讨的重点。根据近年来的临床实践,我们初步体会,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振祥 《中医药学刊》2006,24(3):508-509
中医学虽无心力衰竭之概念,但据症可知,多属于咳嗽、喘证、水肿、胁痛等病范畴,甚时可见厥脱等凶险证候之变。病症虽见不同,但其病机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若能详审其因,抓住共性,提纲携领,运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则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救病人于危重。现就对本病治疗的肤浅体会,略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虽无心力衰竭之概念,但据症可知,多属于咳嗽、喘证、水肿、胁痛等病范畴,甚时可见厥脱等凶险证候之变.病症虽见不同,但其病机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若能详审其因,抓住共性,提纲携领,运用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则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救病人于危重.现就对本病治疗的肤浅体会,略陈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突出中医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恪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80-1880,1940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小药饮子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炎3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18岁,以20~40岁患者为多;首次发病的30例,反复发作的8例;病情最短的Zd,最长的2年。2治疗方法38例病人全部采用中药小药饮子汤加减治疗。基本方:生地30g、小蓟25g、滑石30g、本通10g、竹叶10g、藕节15g、当归20g、桅子10g、甘草10g、炒蒲黄10g。尿急、尿痛、血尿属于热结下焦者,若兼有下焦湿热者可加知母、黄柏、白术;若尿血日久,气阴两伤,可以去渗利药物,加人补气…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是创造我国新型医学的发展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前人不曾遇到的问题。但如何使两者的精华结合起来,产生新飞跃.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现就此问题谈一谈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