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分析48例巨幼细胞贫血,多发于青年女性,以长期素食为主要病因,老年人则以慢性胃病居多。使用大剂量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时,应监测血钾,同时给予钾盐。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RA、52例MA的血象、骨髓象特点。结果 RA与MA的血象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网织红细胞RA多数低于正常,MA多数在正常范围内。RA骨髓象中三系均可见病态造血,粒系可见双核中幼粒,Pelger畸形。红系可见奇数核幼红,双核晚幼红,及其不典型巨幼变,可见大红细胞。巨核系可见小巨核细胞。MA三系均可见巨幼变,以红系为主,易见豪-乔小体,成熟红细胞易见大卵园形。粒系中、晚幼粒易见巨幼变,分叶核易见多分节。巨核细胞多分节多见。结论 RA与MA在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特点,仔细寻找细微的差别,为RA、M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常见发病原因,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消化道疾病34例,占50%,是巨幼细胞贫血的常见发病原因。及时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结论:巨幼细胞贫血早发现、早治疗,疗效显著,且预后良好。并且积极预防,纠正偏食及不良烹调习惯,对高危人群给予适当干预措施,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方秀明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分析48例巨幼细胞贫血,多发于青年女性,以长期素食为主要病因;老年人则以慢性胃病居多.使用大剂量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时,应监测血钾,同时给予钾盐. 相似文献
6.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临床上以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在形态学上一般认为MA以骨髓幼红细胞生成和巨变为主要的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对90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呈大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6叶~10叶);骨髓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62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治疗后,观察和统计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患者贫血类型不同,给予所有患者针对性治疗,分别给予维生素B12或叶酸适当剂量的治疗,对于合并缺铁患者同时给予铁剂治疗.治疗后仅有1例患者症状出现加重现象,主要表现为步行障碍和平衡失调;其它绝大多数(98.4%)患者的贫血症状得到改善、无肢体麻木现象、舌痛现象消失、舌炎获得治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患者的Hb值在平均22.5天的治疗后恢复至正常;W B C值在平均14.5天的治疗后恢复至正常;P L T值在平均12.5天的治疗后恢复至正常;M C V值在平均27.5天的治疗后恢复至正常.结论 正确认识巨幼细胞贫血的早期症状,做到尽早诊断和尽早有效治疗.根据病情不同对患者进行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剂量的正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象各项指标能够得到快速恢复,且预后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以补充患者体内所缺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35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临床特点,为正确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临床旧资料进行分析,与已发表资料对比。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主是由于消化道疾病或偏食所致。结论:在治疗过程中除诊断明确后补充缺乏物质外,还应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改善饮食结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对35例巨幼细胞贫血(MA)和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两种疾病的诊断和(或)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巨幼细胞贫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增殖细胞巨幼变为特征的一组贫血综合征 ,DNA合成障碍是其共同生化基础。其中 ,因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乏所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占 95 %。据国外报道 1/ 3妊娠妇女 ,90 %嗜酒者和 5 0 %以上麻醉品成瘾者有叶酸缺乏 ,1/ 3住院病人血清叶酸低于正常。1 叶酸和维生素B12 代谢(1)叶酸的代谢叶酸亦称蝶酰谷氨酸。其性质极不稳定 ,易被光及热分解 ,10 0℃、15分钟即被完全破坏。正常人每天需要叶酸 2 0 0 μg(孕妇和哺乳者为 30 0~ 4 0 0 μg)。体内叶酸总量约为 5~ 10mg ,仅供人体 4个月之用。如补…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牧区巨幼细胞贫血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牧区患者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诊治。方法:对96例少数民族牧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占同期住院的少数民族牧区贫血的35.0%,女性为主,以叶酸缺乏多见,神经系统症状少见。69.8%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59.4%伴黄疸,45.8%合并感染。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部分伴黄疸、舌炎。发病原因主要与摄入肉类及蔬菜少有关。结论:在少数民族牧区要积极开展合理饮食宣教,如能及时治疗,巨幼细胞贫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对90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呈大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6叶~10叶);骨髓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巨幼细胞贫血主要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观察补充叶酸、VB12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给予口服叶酸、肌注VB12治疗,观察他们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实验室各项指标的恢复。结果:叶酸及VB12治疗后40例患者贫血症状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指标也明显恢复。结论:叶酸、VB12治疗巨幼细胞贫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1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胃肠道疾病和膳食不合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21例(占51.2%)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30例(占73.1%),总胆红素升高17例(占41.5%);误诊13例(误诊率31.7%)对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效果好。结论:老年人MA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临床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治疗同时应注意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