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的常见病、急重病,其发病率、致死率越来越不容受到忽视。近年来,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发挥着不可逾越的优势。本文对急性脑梗死的中医治法、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康复训练及其他治疗作一综述并就存在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西医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中医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基本治愈39例,显效33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1.30%。结论:中西医结合分型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后遗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中医综合护理。结果:治疗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中医综合护理在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残程度方面疗效优于常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护脑方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对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补肾护脑方,疗程14d;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分,并测定血清MDA、SOD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值下降,血清SOD值上升,中医症状积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服用补肾护脑方有利于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症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秦慧兵  刘红钊  张小林 《新中医》2019,51(4):127-129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应用脑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6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28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AD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结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应用脑栓通胶囊治疗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降低NIHSS评分,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和穴位注射等中医康复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逐渐升高;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历几千年的技术传承和革新,其诊断和治疗技术也在高新技术的相互融合下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传统的急救和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治疗,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医学界对中医的重视,国外同仁对中医治疗效果的认可,中医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广泛,就中医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合用黄芪、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法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30ml、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滴,并根据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对照组在常规治法基础上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无明显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乐埜  王齐兰 《河北中医》2005,27(6):410-41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用中药针剂、汤剂、针刺等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45例应用胞二磷胆碱、肠溶阿司匹林等药,2组均4周为1个疗程,以积分记分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基本痊愈率48.9%,对照组分别为73.4%、26.7%,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时间窗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是世界医学领域公认的金标准,也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了在中医方法上时间窗内治疗急性脑梗死,拟创立了通脑活络针刺法,临床观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此法显示了中医创新特色,提升了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水平,填补了此项医学的空白,值得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研究,使之更加完善和提高这项技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87例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气虚血瘀型111例(59.4%),风痰阻络型68例(36.4%),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8例(4.2%),证型分布以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W)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同时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REW之间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在血小板参数中,气虚血瘀和痰湿阻络型的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与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DW和MPV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简单易行、费用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死可提供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芪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芪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87.88%,对照组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芪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治疗的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临床症候分为阴虚风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痰热腑实证组、痰瘀阻络证组、风痰阻络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和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肠溶治疗,其他5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连续治疗15d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40%,阴虚风功证组总有效率96.60%,气虚血瘀证组总有效率92.30%,痰热腑实证组总有效率96.00%,痰瘀阻络证组总有效率96.40%,风痰阻络证组总有效率92.60%,辨证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顾宁 《天津中医药》2002,19(6):47-49
基于对中医学气血关系学说和中风病"气虚血瘀"理论的认识与探讨,通过初期临床观察,认为元气亏虚、脑络瘀阻是急性脑梗死的病机重点,血瘀又可加重气虚,导致气滞,气虚、血瘀、气滞相互为患.提出对本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血外,更需强调气血兼顾,补气行滞与活血祛瘀相辅相成,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新生.补气活血、行气通滞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建立脑梗死的中医一级预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97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发表的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3篇,总病例数860例。近40年,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火>血瘀>阴虚>气虚。然而近10年来,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瘀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略超过了痰证所占的比例。结论:风、火、痰、瘀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要素,其中,风、火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而非致病证候;痰、瘀既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表现证候,亦是致病证候。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是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在脑梗死一级预防阶段应予以重视;湿热质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验证,可列为脑梗死的警惕体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治疗14天,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确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对急性脑梗塞多种中医体质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分析体质类型的遗传易感性及体质与“证”和治疗的密切关系。采用PCR-SSP技术对观察组急性脑梗塞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共103例及正常质对照组99例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表明,HLA-DQA10501基因型在阴虚质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HLA-DQA10301基因型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均明显高于正常质对照组(P<0.01)。提示急性脑梗塞患者,HLA-DQA10501基因与阴虚质相关联;HLA-DQA10301基因与气虚质、痰湿质及血瘀质相关联;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了体质与“证”,体质与“同病异治”的遗传学背景。  相似文献   

19.
杨劲松  杨潇 《新中医》2011,(12):27-29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栓前体蛋白(TpP)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急性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煎剂。观察2组患者入组时及2疗程后(14天为1疗程)TpP、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变化,以及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6%,对照组8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pP及Fi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pT、APTT、TT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Fib和TpP,可用于观察抗血栓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健脑通络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脑通络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健脑通络口服液;对照组口服消栓口服液。疗程为15天。结果:2组证候积分均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謇涩、腰酸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改善口舌歪斜、感觉异常、面色咣白、气短乏力、自汗、头晕目眩、偏身麻木、耳呜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并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气活血法及其组方健脑通络口服液是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急性期有效的方法,脑梗死急性期佐以补肾益气活血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