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死残率高,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其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0年~2006年3月间入院,经CT或MRI证实且资料完整的100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14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意识及偏瘫程度的不同分Ⅰ~Ⅳ级,其中Ⅰ级66例,Ⅱ级35例,Ⅲ级17例,Ⅳ级29例,保守治疗109例,外科治疗37例。预后良好组33例,轻残23例,重残38例,死亡52例。病死率35.62%,其中保守治疗组病死率35.78%,手术组病死率35.56%。本组Ⅰ~Ⅳ级者病死率分别为10.61%、28.57%、47.06%和93.1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并上消化道出血者31例中67.74%死亡。作者认为,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中,内科治疗贯穿全过程,Ⅱ~Ⅲ级病人力争超早期手术以求生命及神经功能的保留,对Ⅳ级病人经内科抢救转为Ⅲ级时可考虑手术以期保全生命。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5%,但缺乏指导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故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死亡率较高,应引起重视。现报告8例经CT扫描证实的小脑出血症。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在56~78岁之间,其中除1例外均在60岁以上。发病至就诊时间:8例在24小时内就诊。发病诱因:行走2例、干家务活2例、情绪激动2例、饮酒1例、看电视1例;8例病人均突然  相似文献   

5.
6.
杨云斌  孙丽华 《当代医学》2009,15(31):40-40
小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小脑出血多表现为“三联征”,即眼征:双眼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小脑征:头痛、眩晕、呕吐及平衡障碍;脑干受压征:意识障碍,颅神经及锥体束损害的局灶体征。但不典型患者有时缺乏上述症状及体征,在临床上造成诊断困难,且容易造成误诊。现就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例慢性小脑活动性出血患者诊断过程进行相关报道,以便与同道们一起分享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肾脏病患者,有肾活检适应证者参照2000年5月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制定的指导性意见,通过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临床诊断、协助治疗。结果:31例肾病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窝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病占77%,继发性肾小球病占20%。家族遗传性肾小球病占3%。原发性肾小球病中,IgA肾病发病率最高(33.3%),继发性肾小球病中(LN)最多(83%)。结论:肾活检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安全的微创检查方法。在肾脏领域内,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的诊断治疗水平确实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临床水平,且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类型、诊断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收治小脑出血11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7例,女4例。年龄28~72岁。首发症状为眩晕、头痛、呕吐,其中呕吐为最常见,并伴有强迫体位,随之出现共济失调、构音不清,但较少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可伴有脑干症状。6例在全麻下行后颅凹开颅血肿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患者进行腹膜透析 (PD)或血液透析 (HD)日渐增多 ,多数患者依赖维持性血透 ,长期透析引起的心脏血管病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院 1994~ 1999年期间 2 9例死亡的尿毒症患者中 ,其中 7例死于脑出血 ,占尿毒症死亡总数的 2 4 1%。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94年 7月~ 1999年 10月 ,本院收治尿毒症患者共730列 ,发生脑出血 10例 ,发生率为 1 37% ,男女之比为 7∶3,年龄 40~ 70岁 ,平均 5 5 4岁。尿毒症的病因为 :慢性肾炎 4例 ,高血压肾病 2例 ,多囊肾 1例 ,梗阻性肾病 1例 ,糖尿病肾病 1例 ,紫癜性肾炎 1例。病程…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并不少见,约占全部脑出血的5%~13%,但因其没有独特的症候群,临床诊断甚为困难.自从CT应用于临床以来,本病早期即可确诊。本收集了我院1992年1月至1997年1月经CT确诊的自发性小脑出血30例,对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MCH占同期脑出血患者的2.2%,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67%),出血以基底节(53%)和脑叶(29%)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论:本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高血压为主要病因,头颅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CT的广泛应用,小脑出血的确诊率和治疗愈率得以提高,但由于其缺乏特征的临床表现,在缺乏CT检查的情况下,常被误诊。本文收集了我院近三年来经头颅CT证实的小脑出血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64.8岁。其中30-39岁发病2例,50-59岁发病2例,60岁以后发病1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例。16例中急性起病(3天内)11例,亚急性起病(1周以上)5例。活动中起病12例,饮酒后起病三例,情绪激动时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起病2例。1.2症状:眩晕11例(68…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五例经CT扫描证实发生于同一部位的再发脑出血,并对其再发出血的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383例CT证实的脑出血临床分析表明:50~70岁发病者占67.6%,男女比例为2.2:1,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基底节区是好发部位,其次为脑叶;活动中突发、意识障碍,有利于出血的诊断,昏迷的程度与预后有关;开颅清除血肿是有效的救治手段;积极防治肺部感染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分析44例经 CT 证实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表现.脑出血发病年龄提前,安静状态及活动时均可发病,发病时可无神志改变。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因此不经 CT 检查两者鉴别较困难。TIA 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较密切,防治 TIA 对预防脑血栓形成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60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示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与血肿破入脑室有密切关系,脑内血肿量与中线结构移位呈正相关;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预后与出血部位密切相关。血肿侵入脑室系统的范围、出血量及其存在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清除血肿及脑室内积血,改善脑脊液循环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钻颅碎吸并液化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头颅CT简易定位后,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颅碎吸后,用尿激酶反复溶化固态及半固态血肿并引流。结果:31例中生存25例,占80%,其中生活能自理者12例,半自理者10例;卧床3例;死亡7例,占22.6%,其中死于再出血2例,死于脑3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并发颅内积气8例,均在血肿腔内或脑室内自行吸收,未发生颅内感染。结论: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颅碎吸并液化能及时有效地清除颅内血肿,消除占位效应,明显降低病死率。钻颅碎吸术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神经内科住院经CT证实的小脑出血12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其临床表现以共济失调、眩晕、眼震、头痛、恶心、呕吐为主,出血部位以两侧小脑半球为主;并且出血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本文还讨论了小脑出血的CT与治疗方法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80例患有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外伤脑出血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后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经CT证实的急性脑出血40例,随机分为脑活素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病例均用常规脱水、止血及支持治疗,疗程10~15天。治疗组加脑活素25ml静滴,每日一次。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0%,死亡率为5%;对照组有效率50%,死亡率为15%。用X2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以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后平均减少积分数的比值来看效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