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心血管血流参数无损伤检测仪(TP-CBS),对本院300例妊娠中晚期孕妇检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心率、心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脉搏波形系数、血液粘性等进行监测,发现妊娠期母体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随着孕龄的增加、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血管顺应性均明显增加,但外周阻力明显降低。这一变化过程与胎盘循环的建立,母体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的人群分布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检测999名健康人体循环血管阻力及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搏出指数、左心射血时间、左心作功量等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女性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体循环血管阻力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左心射血时间、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搏出指数、左心作功量及动脉顺应性呈负相关。其中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具有独立显著性影响。结论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与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其可能是早期心血管损伤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3.
报告用脉图法和阻抗技术测量96例高血压患者的动脉顺应性.介绍了零压动脉顺应性(C_0)关系式的求导。结果显示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发展心每搏输出量下降,总血管周围阻力增高以及动脉顺应性衰退。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法测定48例高血压病人及54例正常人血管顺应性、总外周阻力、心输出量等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流体力学因素,并检测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组中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组血管顺应性差,总外周阻力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NO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超及水银血压计分别检测15例肝硬化患者及10例正常人每分心输出量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Griess方法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自清NO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每分心输出量增加(P〈0.025),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别及其它生理因素对大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我们使用非创伤性血压压力波分析方法研究和探讨性别和身高对年长者中心和外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心率和血压等等生理因素与系统动脉顺应性(SAC)和动脉压力增加指数(A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进行评估,共选择280个正常志愿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182例,年龄49~75岁.结果:结果经年龄校正后,脉搏波速度、系统动脉顺应性和动脉压力增加指数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系统动脉顺应性,动脉压力增加指数与高度相关,而且此相关在性别上有明显差异.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身体体重指数与SAC正相关与AI负相关.经年龄、性别和身高校正后,脉搏波速度、中心动脉压增加指数与心率、中心脉压差呈显著地直线相关.结论:研究表明在正常老年人群中,性别影响动脉功能指数的测定,身高是影响系统动脉顺应性和动脉脉压增加指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概率与脉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冠心病概率与动脉顺应性、每搏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对冠心病概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多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概率与动脉顺应性、每搏心输出量呈负相关,与外周阻力、脉图面积、脉图指标呈正相关(P=0.0004-0.0001)。结论:冠心病概率与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相关,提示利用脉象图、脉率、年龄、收缩压所计算的冠心病概率具有血流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NO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超及水银血压计分别检测15 例肝硬化患者及10 例正常人每分心输出量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Griess 方法测定50 例肝硬化患者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每分心输出量增加( P< 0-025) ,平均动脉压降低( P<0-05),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 P< 0-001) ,且肝硬化患者每分心输出量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1) 。结论: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增加,说明肝硬化时机体存在着高动力循环,NO作为扩血管剂可能参与了其高动力循环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妊娠中晚期心血管血流参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心血管血流参数无损伤检测仪(TP-CBS),对本院300例妊娠中晚期孕妇检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心率,心博输出量,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心脏指数,外周阻力,血管顺应性,脉搏波形系数,血液粘膜等进行监测,发现妊娠期母体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变化,随着孕龄的增加,舒张立,母体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仪器,用四电极电阻抗法测定健康青年四肢动脉在每一心动周期中的容积搏动量,结合静脉阻断法测定四肢在每一心动周期中的血流量,四肢动脉在血压波降支期向中枢动脉的回流血量。结果四肢动脉在一心动周期中最大容积变化为21ml,占每搏心输出量(70ml)的30%;而四肢的实际血流量为11ml,向中枢动脉的回流血量为10ml。每一心动周期中四肢动脉的最大容积变化是其实际血流量的1.9倍。以肱动脉血压(110/70mmHg)脉压差近似计算得四肢动脉顺应性值为每100ml组织2.7×10~(-3)  相似文献   

11.
彭晓东  吴铿  徐晓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21-392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分成4组,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应用B超分别检测其肱动脉舒张期内径,比较各脉压组在不同状态下其肱动脉舒张期内径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随脉压增大,肱动脉扩张系数(DC)、横断面顺应性(CSC)逐渐减小,而硬度指数(β)逐渐增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在4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脉压与FMD呈显著性负相关(r=-0.878,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预测高血压患者动脉内皮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动态心电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血压监测(HOLTER and ABPM)和脉搏波速度(Pwv)测定.结果 高血压组的动脉脉搏波速度(PwV)、24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PWV与24 h心电ST-T阳性率、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动态脉压、年龄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0.001).PWV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相关性更强.结论 动脉弹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重要改变,动脉顺应性与动态脉压、收缩压、心肌缺血和年龄的关系密切,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房颤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未经治疗的患者常因心房无效收缩和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减弱使心室节律过快,心动周期过短则心室充盈不足,影响射血功能,进而使心输出量降低,肺动脉收缩压、右房压、右室收缩压和舒张末压升高,体循环动脉压偏低。为了纠正和改善房颤对血流动力学不利影响,根据房颤病人心率与心搏量呈负相关现象和导数演算原则推导出最大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时动脉僵硬度和顺应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8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被分为:亚组1:单纯高脂血症组(n=25),亚组2: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组(n=43),亚组3: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组(n=14)。另选46例年龄相仿健康人为对照组。测量入选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指标;应用超声技术测定每搏输出量(SV),以每搏输出量除以脉压(SV/PP)所得出的动脉僵硬度指数为动脉顺应性指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PWV明显增高(P<0.01),SV/PP明显降低(P<0.05);PWV在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差异加大;SV/PP在亚组3和亚组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WV与收缩压(SBP)、年龄(Age)、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PWV=1.98+0.055(Age)+0.024(SBP)+0.023(FBS);SV/PP与P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SV/PP=5.178-0.020(SBP)-0.016(HDL-C)。结论PWV可作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引起早期血管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之一;SBP、FBS、HDL-C均是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和顺应性减低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压的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内中膜增厚,同时引起动脉的僵硬度增加[1]。高血压大动脉功能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大动脉僵硬度已被确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加是高血压大动脉的特征性改变,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所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高血压病病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左心室负荷加重,引起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脉压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动脉顺应性改变,而大动脉横断面顺应性的改变首先表现为动脉内径增大。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是一种既简便又能很好反映动脉顺应性改变的方法。1994年Madhavan在前瞻性随访研究中发现,大动脉弹性减退的病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和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病死率和总病死率显著正相关[2,3]。所以,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通过经胸超声测量大动脉僵硬度与左室重量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04~2003-10来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中除外肾脏疾病、瓣膜病、左室...  相似文献   

16.
不同胎龄脐带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脐带动脉的临床应用从生物力学性质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胎龄在 2 4~42周引产及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动脉 40例 ,测定其压力———容积关系 ,并求出其顺应性。结果 :发现脐带动脉的P—V曲线也可用抛物线来拟合。获得了脐带动脉顺应性随胎龄增加而增大 ,但 39周以后又降低的变化规律。结论 :脐带动脉是动脉移植物的良好替代材料 ,在移植时除了考虑脐带动脉与宿主动脉顺应性相匹配外 ,还应注意其顺应性与胎龄的关系 ,最好选用胎龄在 37~ 40周之间的脐带动脉作为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血管紧张素Ⅱ一型(AT1)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及其厄贝沙坦同氢氯噻嗪的复方片剂,观察其在降血压的同时,对交感活性的影响及对血管顺应性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化、平行分组、活性药物对照的双盲(双模拟法)试验方法,对36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并应用美国PULSEMETRIC公司的肱动脉无创血流动力学测定仪检测患者在服用AT1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及其厄贝沙坦同氢氯噻嗪的复方片剂治疗前后,对交感应激状态下血压及动脉功能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在分别服用药物治疗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的下降,脉压下降.同时两组患者系统动脉顺应性、肱动脉顺应性和肱动脉扩张性均明显改善.其中复方片剂对于小动脉顺应性及肱动脉扩张性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2)高血压患者经握力试验激活交感神经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有相应的增加,脉压增加;同时系统动脉顺应性、肱动脉顺应性及肱动脉扩张性均有明显的下降.经两组药物治疗8周后,未能控制经握力应激交感激活实验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3)治疗8周后,交感应激仍使两组患者的系统动脉顺应性和肱动脉顺应性,以及肱动脉扩张性明显下降.复方片剂组系统动脉顺应性的降低更加明显.这与握力实验后本组患者收缩压和脉压的明显升高相符合.结论:厄贝沙坦单剂及复方片剂治疗8周,在使血压和脉压降低的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的系统动脉顺应性、肱动脉顺应性和肱动脉扩张性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两组药物均不能使应激状态时由交感活性增高所导致的血压、脉压增高和动脉功能的损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休克实验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静脉、动脉、左心室注射7.5%氯化钠溶液复苏出血性休克犬,结果表明静脉注射能持久地保持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输出量(CO)的稳定上升,静脉注射及左心室注射均可引起一过性血压下降,而动脉注射则无此效应;各组注药后均发生血清[K~ ]下降,低浓度的KCI高渗氯化钠,不足以预防犬血清[K~ ]降低。临床应用高渗氯化钠复苏顽固性出血性休克19例均获成功,复苏感染性休克5例,逆转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发性脂蛋白异常血症患者血脂水平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探讨血脂不同成分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120例原发性脂蛋白异常患者按照临床表型分组,测定肱动脉血压;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样本,检测血脂;配对资料t检验分析不同分组脉压及脉压指数差异,多元回归分析血脂成分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脂蛋白异常血症脉压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7及0.45,高于其它组及对照组(P〈0.05);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对脉压指数的偏回归平方和F值分别为4.31、4.42,大于F0.05,(1,20),表明胆固醇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是脉压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患者血管的动态顺应性和固有顺应性减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重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2.1 病理生理学 平均BP决定于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脉压决定于大动脉和小动脉顺应性,其降低导致衰老相关的收缩压升高。人群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呈连续分布,没有区分高血压与正常血压的自然切点。高BP传统上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患者一般心排血量正常,但生理学异常主要表现在阻力动脉内径减小和(或)大动脉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