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儿期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肺炎,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严重喘憋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对本病尚缺乏特异行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本病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喘憋性肺炎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病原体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本病发病急、流行广、进展快、症状重,易出现心衰、中毒性脑病及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常可危及生命。我科自1993年3月至1996年5月使用上海生物治品研究所生产的人α-干扰素治疗120例要幼儿喘憋性肺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任国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02-3204
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为一急性、骤发喘憋且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为特征的婴儿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2个月~6个月的婴幼儿,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本文就国内近年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小儿喘憋型肺炎50例疗效观察山东淄博矿务局中心医院(255120)翟振龙,郎益立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系沈阳药学院研制的抗病毒新药,对多种呼吸道病毒,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喘憋型肺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病情重、进...  相似文献   

5.
刘娟 《中原医刊》2005,32(5):41-41
近年来,病原学研究认为小儿呼吸道感染大多数为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主要病原。病毒性肺炎目前治疗尚较困难,我院2000年12月—2003年4月,使用胸腺肽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以下呼吸道梗阻所致的喘憋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2岁以下,尤以6个月以内幼婴多见,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RSV疫苗,  相似文献   

7.
喘憋性肺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多见于2岁以内虚胖的小儿,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在冬季和初春发病。本病往往反复发作,是常见的婴儿喘息性疾病,而且发展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性为22%~66%。陈育智教授曾报道,70%以上的小儿哮喘首次发生在3岁以前,而大部分病例在早期均未被诊断,因此,有效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对降低婴幼儿哮喘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银鹏 《中原医刊》1994,21(6):21-22
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年龄在2岁以下,是以反复发作、哮喘、喘憋为特点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喘憋严重时,常可引起心力衰弱,故迅速有效地控制喘憋是治疗本病关键。我们自1992年元月~1993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05例患儿,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205例,男191例,女14例。年龄在  相似文献   

9.
<正> 喘憋性肺炎是冬春季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是3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亡原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重要病变,病毒性肺炎目前治疗无特效疗法。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静注丙种球蛋白(WZG)治疗喘憋性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臻  李欣辉 《华夏医学》2006,19(4):827-830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以咳嗽、喘憋、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认为药物没有明显作用而推荐支持性治疗,但随着药物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6个月的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 PV )、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我国目前以病原治疗、免疫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又称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亦称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病情变化迅速,短期内可危及患儿生命,年龄愈小,死亡率愈高。自1998年以来,我院儿科共收治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病例26例,均采用喘定与普鲁卡因静滴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临床主要特点为喘憋、乏氧及各器官功能损伤,有效的止喘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应用酚妥拉明进行止喘,收到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47例,女33例。年龄1岁内46例,2岁19例,3岁11例。1.2 诊断及并发症 全部患儿均以明显喘  相似文献   

14.
沈勇 《中原医刊》2004,31(5):10-11
目的:评价干扰素α-1b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分为干扰素α-1b治疗组及对照组。结果:干扰素α-1b治疗组在止咳、喘憋消失、退热、干湿罗音消失及总疗程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干扰素α-1b治疗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具有见效快,疗效肯定,副作用少等优点,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正>喘憋性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喘憋性肺炎136例,临床观察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小儿,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及最近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临床上主要以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突出表现,部分患儿喘憋严重易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鲍玉荣  杨丽敏 《河北医学》2009,15(2):231-232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变特点为广泛的毛细支气管炎症,渗出粘膜水肿,导致气管狭窄引起的喘憋,低氧血症。喘憋严重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对患儿危害较重。为了更好的治疗本病,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把我院近三年将炎琥宁与盐酸氨溴素联合应用取得的很好的疗效做一下临床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喘憋为突出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治疗较为棘手,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能否有效控制喘憋症状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报告喘憋性肺炎121例,对部分病例进行了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证实此次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初步认为IgM增高程度可能与病情轻重有关,认为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改善通气。发现α-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能使喘憋提前缓解,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的常见呼吸道疾病,急性期往往病情较重,病程进展快,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以急性起病、阵发性喘憋、明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哮鸣音为主要特征,且容易合并心力衰竭。肺循环障碍是喘憋的必然结果,因此,在治疗中既要重视病因治疗,又要重视解除支气管痉挛以改善通气功能,以及解除肺循环障碍,改善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